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平顶山市丘陵区沟头防护生物措施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市丘陵区面积2607.36km^2占总面积的29.6%,该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风化层较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黄土覆盖丘陵区,沟蚀极为发育,冲沟密布,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塌滑坡,致使沟道荒芜。沟头是沟道与坡面之间由缓变陡的转折处,是沟掌与沟道的衔接处,是溯源侵蚀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部位。沟头防护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市丘陵区面积2607.36km2,占总面积的29.6%,该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风化层较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黄土覆盖丘陵区,沟蚀极为发育,冲沟密布、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塌滑坡,致使沟道荒芜。沟头是沟道与坡面之间由缓变陡的转折处,是沟掌与沟道的衔接处,是溯源侵蚀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部位。沟头防护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沟头防护工程数量少、质量差,缺乏生物措施配置,甚至往往被忽视。本研究采用当地适宜的乔、灌木经济植物作不同处理,通过对降水量、沟头前进、沟岸护张、沟道下切、土壤侵蚀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应用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土壤化验分析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平顶山市丘陵区沟头防护生物措施配置最佳方式,旨在运用简便、经济、利于环境效益的生物措施防护途径,扼制由于坡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溯源侵蚀的发生与发展,为丘陵区沟头防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火上村沟头防护工程采取蓄水竖井陡坡式,该工程由蓄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蓄水部分采用已建的蓄水池塘,排水部分依地形采用竖井与陡坡相连接,它适合于土壤疏松多孔,湿陷性强且沟壑较深,沟坡上部陡峻的黄土区域侵蚀沟沟头,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沟头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黄土高原地区选择6条典型小流域,开展侵蚀沟形状特征、发育程度、形态变化等监测,对侵蚀沟稳定性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侵蚀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雨季前后2次对6条典型小流域主沟道代表性断面、支毛沟代表性断面、支毛沟的沟头进行亚米级精度测量。[结果]获得了6条典型小流域各等级侵蚀沟数量和各流域沟道主断面、支毛沟沟道断面、支毛沟沟头变化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侵蚀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影响沟道形态变化的因素基本总结为:降水因素、水保措施、植被覆盖因素、汇水面积、坡度、地表组成物质等。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泥沙来源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泥沙主要来源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该文利用室内概化坡沟系统模型,结合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采用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的坡沟系统侵蚀泥沙来源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的坡沟系统中,侵蚀泥沙主要来自坡沟系统的坡面,距离坡面顶端2 m的侵蚀产沙量占到坡面总侵蚀量的57%~74%,沟坡部分的侵蚀产沙量较少;坡面部分的4种示踪元素侵蚀带,在流量为6、8、10和14 L/min时,各个侵蚀带的侵蚀量大小依次为La元素示踪带>Ce元素示踪带>Tb元素示踪带>Sm元素示踪带,但在流量为12 L/min时,侵蚀量大小依次为La元素示踪带>Ce元素示踪带>Sm元素示踪带>Tb元素示踪带;坡面侵蚀产沙泥沙百分比随着冲刷历时的增长,总体上呈现出波动式的递增趋势,25 min以后又开始减小,沟坡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趋势与坡面相反。研究为黄土高原小流域坡沟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土坡面细沟沟头溯源侵蚀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沟头溯源侵蚀占坡面细沟侵蚀量的60%以上。该文运用立体摄影测量技术和人工模拟径流冲刷的方法,研究不同流量和坡度下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其产沙特征,探讨沟头下切造成的地表形态变化对坡面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沙率和沟头溯源侵蚀速率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流量每增加1 L/min,产沙率增加0.59~5.34倍;坡度从15°增加到20°,产沙率增加14.0%~89.7%。2)当流量小于或等于2 L/min时,产沙率在试验初期增加较快,而后缓慢上升;当流量大于2 L/min时,产沙率始终保持快速上升趋势,沟头溯源长度达到100 cm所需时间较流量为1 L/min时缩短12 min以上。3)坡度对沟头溯源侵蚀速率的影响随流量的增加逐渐减弱。4)细沟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受流量和坡度的影响,其值可由线性增函数表达;产沙率受沟头溯源侵蚀速率、沟头跌坎高度和沟头下方沟槽内发育的二级沟头数影响,其值可由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表示。研究结果可为沟头溯源侵蚀预报模型建立和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开展以来,清原县结合实际,按照绿色生态建设理念,积极推广生态袋防护措施和植物措施栽植技术,选择敖家堡小流域、李家堡小流域和肖家堡小流域组成的项目区,实施生态袋谷坊、生态袋护沟、柳桩编柳谷坊、柳干防护等以植物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都收到了显著效益,为全县侵蚀沟治...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技术,建立了关地沟4号坝上游典型坡沟系统的概化模型,结果发现随淤地坝坝地的淤高,坡沟系统的稳定性和滑塌量分别增强和减少,其随坝地淤高的变化分别满足二项式和直线规律;通过软件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在坡沟系统重力侵蚀中,随着淤地坝的淤高,峁坡和沟坡滑塌物的体积和重量之比基本为1:50;峁坡滑塌物的体积和重量占总滑塌物的体积和重量的2%,而沟坡滑塌物的体积和重量占总滑塌物的体积和重量的98%,沟坡重力侵蚀是沟道泥沙的主要来源。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沟道重力侵蚀的预报和侵蚀量的评估提供重要参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混农林的结构及其防护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过程的REE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结合REE示踪技术,采用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坡面侵蚀速率大于沟坡的侵蚀速率,即坡面侵蚀较沟坡侵蚀剧烈;在本研究设计的流量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流量Q=12 L/min,当冲刷流量小于该值时,起始侵蚀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冲刷流量大于该值时,起始侵蚀率随冲刷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流量下,随着冲刷历时的延长,其侵蚀率呈波动变化趋势,陆续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大,La元素示踪带和Eu元素示踪带侵蚀率达到最大的时间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选择山西省吕梁市王家沟流域为典型区域,系统分析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王家沟流域内共有沟道718条,其中冲沟109条,切沟286条,干沟302条及河沟21条。这4类沟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巨大差异;沟道侵蚀是王家沟流域内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沟道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56.19%;流域内不同坡度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与沟道类型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人为因素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道侵蚀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浅沟发育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该文阐释了浅沟与浅沟侵蚀的概念,并对黄土高原浅沟侵蚀的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影响浅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浅沟侵蚀的可行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型重力侵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型重力侵蚀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产沙的重要来源.影响小型重力侵蚀的因素很多,根据野外实际观测,研究和讨论了沟道发展阶段、沟坡坡度、土体风化、土体蠕动、植被发育、降雨等因素对小型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坡土体的风化和蠕动是小型重力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沟坡坡度是决定小型重力侵蚀特点和强度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降雨是小型重力侵蚀的重要触发因素,植被的发育对小型的重力侵蚀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壑地形的降雨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壑地形的降雨反应特性,选取该区具有典型水文及气象特征的六道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对所选沟道的沟顶及沟底2005-2009年雨季同期观测降雨数据(38次集中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沟壑地形对降雨反应的特性;通过对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分析,分别推求长历时低强度降雨以及短历时高强度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与产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沟顶单次降雨事件的降雨量,3,5,10 min最大雨强及平均雨强均是沟底对应值的1.3倍以上;沟顶单次降雨事件降雨量的3,5,10min雨强各序列标准差均大于沟底对应序列的值;沟顶与沟底的降雨量序列,各时间间隔的最大、平均雨强序列均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表层土壤在饱和及不饱和条件下,产流的必要条件分别是5 min平均降雨强度达到0.12,0.52 mm/min.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淳化县泥河沟等三条沟谷的调查、航片判读和定位观测,分析了渭北高原沟谷侵蚀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沟谷发展、侵蚀和输移变化,以及沟谷侵蚀的分带规律,并提出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侵蚀沟坡面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晋西黄土区侵蚀沟坡面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不同生境的分布状况、生长状况和多样性的研究,在同一地区不同小生境植物演替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计算分析表明,进行人工干预的群落,生长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呈反比。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高精度DEM制作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与流域地形空间分析中重要的空间数据。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南小河沟流域为例,以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探讨了在Arcgis和ArcView地理信息平台下,生成高精度DEM及提取流域土壤侵蚀指标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提取的地形信息能准确地反映该区域地形起伏变化与破碎状况,满足当前“数字流域”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梅  严昌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43-245,249
土壤水分是土地评价及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已经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文以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个国家级农气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fer7.0为技术手段,分析了各站点多年平均和代表站点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区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及调查,探讨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蚀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天然撂荒地的抗冲刷性能以及表土生物结皮、农耕地的犁底层等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坡地土壤抗剪力及抗蚀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总体上,旱季的土壤抗蚀性高于雨季;峁顶缓坡地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梁坡下部陡坡地。(2)只要土壤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即便水流冲刷力很大,黄土易蚀的特点也不易表现。尽量避免人为破坏黄土的整体结构,也是减少黄土侵蚀的重要手段。(3)黄土生物结皮,可大大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沙效应同结皮覆盖率成正比;犁底层在黄土地区的农耕地普遍存在,且会加剧耕作层的侵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