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辽河干流5个典型饮水水源地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与综合水质指数WQI模型进行科学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5个典型饮水水源地健康风险等级均处于较高水平,水质总体较好,城区与郊区水质相差不明显;水质指数受各污染物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化学致癌物是影响健康风险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对该流域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水环境质量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农业灌溉水质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针对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综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评价结果不相容性和难以客观反映水质的真实属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探索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实数编码的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说明:与传统水质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数学概念清晰,评价结果更精确合理,较好地解决了系统综合评价中的片面性和不相容性问题。该投影寻踪模型在农业系统工程预测及评价中具有较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引入能够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因子的模糊集和贝叶斯理论,构建客观、真实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构建水环境质量贝叶斯-三角模糊数评价模型。选取总磷、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辽河干流段5个断面的水质评价因子,综合评价辽河干流段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表明:辽河干流福德店、法库、新民、盘锦、六间房断面的水质区间分别为[3.316,3.365]、[3.122,3.180]、[3.277,3.195]、[3.430,3.426]、[3.405,3.471],均为[3,4]区间的Ⅲ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法库<新民<福德店<盘锦<六间房;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贝叶斯-三角模糊数模型的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基本保持一致,除法库河段外,其它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保持一致;综合考虑先验信息的评价模型,能够更加系统、客观的表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模型修复水生态系统,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实用工具。[方法]以涑水河流域为例,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同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综合指数法对影响水质因子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干旱和半干旱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结果]涑水河流域2008—2011年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结果为Ⅲ级,状态一般,较健康,评价结果与实际生态情况相符。[结论]所建立的干旱和半干旱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体系是合理的,能满足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5.
流经一座城市的河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了城市环境发展水平的高低。将模糊模式识别应用到河流水质评价中,能客观合理地评价河水的污染程度,精确地反映了水环境质量的状况。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共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7个评价指标。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分为Ⅰ,Ⅱ,Ⅲ,Ⅳ,Ⅴ级。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确定,构建了水质评价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浑河2006—2009年每年监测到的2月,4月,7月,8月,10月,12月份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河托克托河段水污染特征,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对黄河托克托段水质评价。[方法]以黄河托克托段干流2017年4—8月9个水质采样断面逐月连续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构建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该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1)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整体为Ⅳ类水,该河段段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COD,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2)时空分布上从上游到下游水质逐渐变好,支流汇入口大黑河断面由于受汛期大黑河超标污染物排入水质变差,采样期间8月水质状况最差,其次是4月,5—7月水质相对较好。[结论]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水质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水质特征,同时可对不同断面水质进行比较。黄河托克托段水质状况较差(整体Ⅳ类),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  相似文献   

7.
BP神经网络在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渭河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引入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领域,采用渭河2010年(9月7日至10月11日)水质指标监测数据,构建了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3个水质监测项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对渭河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环境保护部公布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评价方法简便可靠,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典型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徐建新  徐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231-234,237
根据一维、二维水质模型,建立了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在全面分析辽宁省某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污染源及污染物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进行计算。以河段功能分区情况为基础,结合该典型流域各断面水质及水文站的水文监测资料,对该河流的主要污染物COD在不同保证率(90%,50%,20%)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全河段平水年水环境容量达2 520.71 t/d,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典型流域进一步改善和控制水环境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耦合主、客观因素的组合赋权法对宽甸县振江项目区西江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和保土作用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明显作用。基于生态效应成效机制搭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体现其主要变化特征,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生态环境的实际变化状况。此外,该模型与其他方法相比,不仅可以评价各个指标在不同时段内的响应程度,而且可从整体上分析生态效应的响应程度,其普适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以桓仁满族自治县臭里头小流域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社会、经济、水保生态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然后结合该小流域实际状况、治理目标以及灾害特点,运用模糊数学法定量评价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能够反映流域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臭里头小流域在2010—2015年的单项效益与综合治理效益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并以经济与防洪减灾效益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上游流域沿程典型水样点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5年来汾河上游流域的水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太原居民正常供水,以确保该流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汾河上游流域1985—2010年水质资料和5个水样点(汾河头马营、宁化、东寨、河岔、汾河水库)的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据水质评价标准,确定水质类别)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流域沿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上游水质在2002年前后变化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水质类型普遍升高,大多从Ⅱ、Ⅲ类水上升为Ⅳ类以上水质。宁化到河岔间超Ⅲ类水的比例增大,汾河水库水质类型变化不很明显,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这主要是由于上游炼焦、洗煤废水排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上升,导致水质类型发生年际变化。2)汾河上游水质污染指标中,高锰酸钾和氨氮沿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沿程水域中亚硝酸盐过高,水环境不适合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导致水质恶化。3)汾河上游流域水质综合情况是有机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发生了变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硬度日趋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域用水量增加和污染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严重。整体来看,汾河上游水质在不断恶化,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汾河上游流域水环境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广泛的关注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稀缺性,为了建立基本、易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了130余篇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法规、标准,梳理出43个小流域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共计671项参评指标。采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法,结合指标的代表性、系统性、差异性和可获取性,从小流域水环境、生态系统、土壤状况、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4个方面,筛选出了14个能够反映小流域生态清洁整体状况的关键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组合赋权贝叶斯模型的平寨水库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黔中水利枢纽的一期工程的核心水源工程——平寨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该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18年1,5,8月选取了平寨水库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选择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3-N)这4个因子作为水质评价指标。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模型对平寨水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①从组合权重来看,TN和COD对平寨水库水质影响较大,DO和NH_3-N影响较小。②平寨水库丰水期水质最好,其次为枯水期,最次为平水期;各断面中库区中心1(KQ1)、库区中心2(KQ2)以及纳雍河断面(NY)水质最差。③TN和COD是平寨水库的主要污染因子。[结论]基于组合赋权贝叶斯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不仅区分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贡献的差异性,同时对水质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评价。整体而言,平寨水库水质状况达到了贵州省水功能区划的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辽河源头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该文开展了辽河源头区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旨在对区内的水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资料收集与汇总,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思想和理论,利用研究区内13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包括pH、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运算及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选取的13个断面中,约76.92%的断面为Ⅴ类—劣Ⅴ类水质,仅有23.08%的断面水质级别在Ⅱ—Ⅲ类之间,研究区上游断面的水质状况较好,中下游的水质较差。将该结果与《环境公报》公布的主要断面水质结果进行对比,81.25%的评价结果相同,采用BP神经网络对研究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典型山区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研究——以曹家路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曹家路流域的特点,构建了适应典型山区流域面源污染模式的山区面源污染模型。结合一场实际暴雨的产流、产污过程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曹家路流域面源污染相关水质因子的浓度变化。最后对模型提出了完善建议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水环境质量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辽阳县地下水资源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研究,从而定性的分析该地区的水质情况,对于类似地区的水质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辽河流域水环境物理化学变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于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对辽河流域内80个点位的水环境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和太子河上游区域水体污染较小,中下游区域水体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在水域的西北方,水质总体评价为Ⅳ Ⅴ类,水质情况较差;东辽河流域区域特征不明显,2009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劣Ⅴ类,2010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Ⅲ到劣Ⅴ类;西辽河流域内大部分河段长期干涸;大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位于整个流域的中东部,水体各项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尺度上林地和农田对水体水质参数的浓度影响最大,是影响化学需氧量(CODMn)、含沙量、总氮和电导率(EC)浓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2009年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海河流域为例,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由于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存在一定缺陷,故选择两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并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对应分析法,将采样点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最后使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质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将基于改进AHP法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对应分析法联用可以全面认识流域水质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2)海河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水污染。  相似文献   

19.
长江安徽马鞍山段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伍玖  陈飞星 《水土保持学报》2000,14(4):104-107,116
根据对长江安徽省马鞍山市江段1990-1994年连续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全面细致地评价了长江马鞍山段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沿江中等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虽然对长江局部江段的岸边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形成明显的岸边污染带,但这对于整个长江江段的水质影响并不显著,而且对照断而与控制断面之间的水质差异,也并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明显。长江水环境质量主要还取决于流域内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中,经常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主成分分析法可在保留原始监测分析数据资料的前提下,科学降低监测数据维度,从而将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的多因子转化为综合因子。但这种水质评价方法无法直接评价水质情况;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直接对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定性。但在评价分析中,人为选取的相关参数因子存在一定的缺陷。故以此为背景,将我国某省矿区地下水水质分析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进行选取,然后将其作为综合模糊评价法评价水质的综合因子,以此科学建立基于模糊—主成分分析的耦合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此种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客观反映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