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共获得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初步证明其中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0.33%。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共获得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初步证明其中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0.33%.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系统,建立高效稳定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为葡萄风信子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GUS(β-葡萄糖苷酸酶)瞬时表达率,研究根癌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等4个因素对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稳定表达转化植株。【结果】葡萄风信子胚性愈伤组织GUS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及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GUS瞬时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根癌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80W功率超声波预处理3min时,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分别为14.43%,13.73%,10.85%和75.36%;在最佳转化体系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20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抗性植株的不同部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PCR检测有7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反转录PCR检测显示,7株阳性植株中有3株扩增出GUS基因目的条带。【结论】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能显著提高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章丘大葱愈伤组织的体系,即用OD600值为0.6的农杆菌悬浮液浸泡大葱愈伤组织,侵染30min,共培养3d时的转化效果最佳。获得的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33.92%,PER检测结果表明,转化率为0.59%。  相似文献   

5.
以携带pCAMBIA1301(含GUS 基因)质粒的EHA105菌株侵染玉米优良自交系齐319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共培养5 d(特殊试验除外)后,对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影响玉米转化的共培养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转化效率随共培养基pH降低而升高,临界共培养pH为5.2;共培养基中添加200 μmol/L 乙酰丁香酮(AS)对提高玉米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是必要的;共培养3和5 d的GUS 表达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5 ℃共培养3 d的GUS 表达率最高,为33.74%。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棉花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将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中2号中,获得了在含有卡那霉素MS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经GUS基因检测部分转化愈伤表达GUS阳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以台农17号菠萝幼嫩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遗传转化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卡那霉素对台农17号菠萝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菌株、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的添加等转化相关因素对菠萝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mg/L卡那霉素浓度可完全抑制不定芽分化,农杆菌菌株采用LBA4404,菌液浓度OD600为0.8,共培养4d时遗传转化效果最佳,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39.44%,而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未明显提高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台农17号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菠萝关键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改良搭建了遗传转化平台.  相似文献   

8.
谷子茎尖愈伤诱导优化及转化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谷子组织培养和转化研究相对较少,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以及转化效率相对较低。采用不同谷子品种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分析影响愈伤形成的因素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可达75.4%,愈伤分化率达15%左右。此外对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愈伤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转化愈伤GUS的瞬时表达效率最高达22.3%。由于用茎尖做外植体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愈伤诱导率大大提高,初步GUS检测表明转化效率也有所提高。该结果为今后谷子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谷子组织培养和转化研究相对较少,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以及转化效率相对较低。采用不同谷子品种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分析影响愈伤形成的因素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可达75.4%,愈伤分化率达15%左右。此外对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愈伤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转化愈伤GUS的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在22.3%。由于用茎尖做外植体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愈伤诱导率大大提高,初步GUS检测表明转化效率也有所提高。该结果为今后谷子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苏云金氏芽孢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IA转入甘蔗胚性愈伤组织中,建立农杆菌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3棵再生植株。经GUS及PCR检测,cryIA确实已转移到甘蔗幼苗中,GUS在再生植株中也得到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最佳模拟理论,运用二次同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方法,选择播期、基本苗、氮、磷、锌肥用量及氮肥用作基肥、壮蘖肥、返青肥、拔节肥、倒2叶肥等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可控因子作为决策变量,以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作为目标函数组成试验计划,取得可靠的田间试验数据后,直接输入计算机。建立多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等性状的多维反应面数学模型,依据此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选优,完成3000多个组合方案的动态仿真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一套小麦亩产400-500kg和大于500kg的优化农艺技术组合方案及群体发育指标、产量结构指标。同时还探讨了因素独立、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总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小,仅变化了2.09%;可溶性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大,制麦前后相比可溶性氮增加了约4.8倍;隆丁区分的高分子氮变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约为48%),中分子氮变化不大(约为7%),而低分子氮在40%~48%变化。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地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差异较大,揭示其制麦工艺应与啤酒大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为材料,探讨用花 药培养技术选育小麦K型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可行性,并与常规轮回选择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小麦K型雄性不育恢复系不仅可行,而且简单、省事、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系糯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个糯小麦品系、8个非糯小麦品种和4个部分糯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为64~77 8.远低于非糯小麦和部分糯小麦,各品系间差异较小;而吸水力较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强,最高达73.5%,并具有较高的公差指数、较低的粉质质量指数、较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因此流变学特性较弱;总淀粉含最与非糯小麦及部分糯小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糯质突变没有影响到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糯小麦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介于60.7~63.6℃和67.3~72.6℃之间,都低于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还具有高崩解值、低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优质冬性糯小麦转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糯小麦是一种新型小麦,含支链淀粉(含量≥99%),因此在食品工业和非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糯小麦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近年来也得到我国育种家的重视,现已有少数糯小麦品种问世,但其冬性均较弱,不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研究利用现有糯麦种质与目前广泛种植的优质冬性小麦品种杂交,选育出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糯性冬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糯小麦及非糯普通小麦若干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糯小麦品系"安农糯1"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其农艺、品质性状和粘度仪参数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安农糯1"在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不理想,需要通过杂交和回交等方式进一步改良;蛋白质含量、灰分、湿面筋含量等变化不大.但"安农糯1"籽粒硬度的值较低,表现为软质,直链淀粉含量表现极低的值,糊化温度、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搅拌值等8个粘度仪参数均表现较低或极低的值.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冠层温度分异特性的研究及其冷型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BAU-1型红外线测温仪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系)不同年份的冠层温度并测定具有代表性品种(系)的叶片输出功能期、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累积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LMP)的含量、叶面积和干重,比较其关系,初步确定了我省春小麦温型划分标准。通过两年的试验结果,将晚熟组的对照品种新克旱9号划为冷型小麦,把中熟组的对照品种垦红14划为暖型小麦,这就为我们从生理育种上育成优良的品种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目标最优化理论——SWT法探讨了小麦—天敌—农药—麦蚜系统的优化问题,得到了使经济效益(小麦产量)、环境效益(农药浓度)和社会效益(天敌量)综合最佳的麦蚜种群最优动态参数。结论与决策结果及大田实际表现一致。SWT法结果准确、灵活性大、适用面广且对话性强,可作为专家系统中的一个有力的决策工具,文中给出了SWT法的通用BASIC程序,从而使大小规模的问题解决均成现实。  相似文献   

20.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