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职业教学中主要通过七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努力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网店运营与推广"课程为例,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习渠道等方面探索推动课程思政融入"1+X"证书制度建设路径,以保证高职大学生既能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又能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面育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发达的农业得益于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加拿大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颇有特色,尤其是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学生“态度”培养的教育导向,对于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地方性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以育人为目标,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教学为核心,以建立有效保障制度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树立多位分层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打造螺旋递进式的培养模式,构建与专业融合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四角度、五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完善管理资金等各项资源,实现对创新创业型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主要是基于本科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人才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而提出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树立"能力为本、成就学生"的育人理念,实施"强化实践、协同培养"的育人路径,体现"三个融合"的育人特色。本科教育如何实现"四个回归",需要有重点地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高靖  张宪杰 《河南农业》2011,(24):44-45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全社会呼吁道德文化建设,营造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舆论氛围。从教育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在职业教育阶段抓起"准行业人"的职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刘福祥 《河南农业》2014,(14):10-10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称《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积极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标准》同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发达的农业得益于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和以培养学生能力技巧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共同特征."学生管理农场"一课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决策能力,使学生受到用人公司的欢迎.在开展远程教育时,加强硬件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同时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适应网上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定位不清、形式化、片面化、短期化、被动化以及管理和教学的严重脱离等滞后表现,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推进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学生主体能力为手段;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发展动力;以明确目标,完善评估机制为保障,从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目标观和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高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创新情感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对新事物的热情,就无所谓创新。因而,要培养学生为国家贡献、为人类造福、为提高人类的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以及为达到目标而创新的热情。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激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本研究以"树立现代创业教育"为理念,以"社会和学校双赢"为立足点,构建"三条腿凳子"创业教育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是非法律专业的基础课重要内容。为实现大学"立德树人"主要目标,以人的尊严为视角、以"规矩"为本位、以典型案例教学和自治教育为方法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在世界观形成期间,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夯实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真正树立一种"以自我发展"为本的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该校是农村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有着很大差别的不同类型的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具体岗位需求、基于个性成长规律的一种教育形态。根据调查,10%左右的学生来自单亲或贫困的问题家庭,20%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同时全校超过85%的学生是带着失败、无奈的心理状态选择职业学校的。这批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淘汰"下来的,他们是最值得关心、帮助的。要想让他们真正个个成才,必须抛弃"千人一面"的大锅饭式的同质化教育模式,落实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教育形态,追求班级管理艺术化、民主化,打造学习型班集体,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学校里的任何工作都是教育,只要学生思想问题解决了,什么都可解决。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范化的做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经常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一要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培养兴趣的坚定信念,二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精心设计项目任务,实施有效监控项目执行过程,客观公正鼓励性的评价项目效果,三要改变教师教学教学能力标准,不已教师内容逻辑为主,而以学生为本,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侧重于增强人才在"术"、"技"、"用"等方面的能力含量。音乐教育归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内,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给予学生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感悟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以此来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对此,笔者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进行简要分析与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中宣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门职业中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初步形成了"以德为先、以文化人"的具有中职特色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三融合”发展机制是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同时也是基于信息全球化的社会背景提出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创造性运用,其基本内容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这些基本内容从本质上是基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是“育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教师师德修养是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从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倡导的关心理论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具有关系性、生命性、动态性、双向性、连续性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素质升华的体现,是个体走向社会群体的能力表现。该理论赋予了教育更为深刻的意蕴和角色,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有着重要的启示:第一,树立"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二,立足学生成才成长规律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确立具备"关心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标准;第三,革新课程建设,以构建学习型教学模式为目标,形成具有关心意蕴的教育教学氛围;第四,建立以"4S"为管理目标的学生管理制度,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潜能,制定个性化学生成长记录册,深度激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第五,树立"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观,制定"四方合力"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人文化、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