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内一块长约110 m,宽约40 m的冬小麦田作为试验区,采用规则格网采样,按照10 m×10 m设置格网,共设48个采样点,通过GPS手持机进行定位,分别于小麦越冬前、拔节期、灌浆期,利用便携式土壤湿度数据采集器对试验地各个采样点0~20、20~40 cm2种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利用ARC/INFO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了冬小麦3个不同生育期试验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异特征,以期为确定最佳灌溉时机和灌溉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内的土壤含水率及斥水性(用滴水穿透时间表示)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在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布设了400个土壤样点,分别用烘干法和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土样的土壤含水率和滴水穿透时间,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考虑高程影响的CoKriging方法分析各灌区土壤含水率及滴水穿透时间的变异规律。【结果】新疆玛纳斯河流域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分别为12.00%和15.60%,平均土壤含水率以10~20cm土层更高;滴水穿透时间均值为1.64s,整体属于不斥水土壤。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预测误差值及块金效应的比较,结果显示,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的最优模型分别为0阶指数模型和0阶球状模型,土壤滴水穿透时间空间变异的最优模型为2阶指数模型。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呈现出从东南和西北分别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大于10~20cm土层。滴水穿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从东南和西北分别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与0~10cm土层含水率的分布格局相似。【结论】灌区0~10与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类似,滴水穿透时间的空间分布属于强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膜下滴灌棉田为材料,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均匀网格法布点方式,测定了滴灌棉田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各个采样点0~20、20~40和40~60 cm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膜下滴灌模式下的棉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相对于整个生育期,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随着棉花的生长而增大.相对于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垂直深度,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是随着采样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小.[结论]由于表层土壤水分受人为等因素影响,0~20 cm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膜下滴灌棉田为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在典型地块(55 m×45 m),沿毛管方向每间隔15 m布设监测点,沿支管方向每间隔5 m布设田间土壤水分监测点,共布设监测点63个,测定不同生长期的各个采样点0~20、20~40和40~60 cm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结果]随着作物的生长,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由强变弱.[结论]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受覆盖地膜的影响,覆盖地膜的完整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而地膜的完整度会直接的影响到土壤水分的地面蒸发;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其他人为因素、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灌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田间实测资料,利用地统计学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灌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典型斗渠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灌区土壤水分监测分区原则、各分区取样数目的确定及取样点分布方法,为建立合理的灌区土壤水分监测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灌区土壤水分状态,进行适宜的灌溉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灌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田间实测资料,利用地统计学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灌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典型斗渠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灌区土壤水分监测分区原则、各分区取样数目的确定及取样点分布方法,为建立合理的灌区土壤水分监测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灌区土壤水分状态,进行适宜的灌溉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软件MATLAB和统计学软件SPSS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样地数据插值和趋势面分析可知二次趋势面方程拟合较好,表明样地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变异十分显著,土壤水分顺着坡度方向呈逐渐增加趋势,反映了坡地土壤水分的一般规律。计算结果对水土保持和农田灌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MATLAB和SPSS在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软件MATLAB和统计学软件SPSS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样地数据插值和趋势面分析可知二次趋势面方程拟合较好,表明样地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变异十分显著,土壤水分顺着坡度方向呈逐渐增加趋势,反映了坡地土壤水分的一般规律。计算结果对水土保持和农田灌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和煤矸石充填复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粉煤灰和煤矸石充填复垦已得到广泛开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阐述了粉煤灰和矸石的各种理化性质、充填方法及复垦种植形式、充填后土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土地复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豫中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中烤烟种植区土壤颗粒空间变异性特征的分析表明:>0.1 mm和0.01~0.05 mm粒级的都符合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155700和763500 m;0.05~0.1 mm粒级的符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370500 m;0.001~0.01mm粒级的符合球形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10600 m。豫中植烟区土壤表层0.01~0.05 mm和0.001~0.01 mm粒级的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土壤表层<0.001 mm粒级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土壤颗粒0.001~0.01 mm粒级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和西南部一带,0.05~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13.
14.
沈阳城市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城市土壤pH、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pH、全磷、速效钾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速效钾的C0/(C0+C)分别为10.62%、9.94%,说明沈阳城市土壤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引起的;pH的C0/(C0+C)为44.25%,说明土壤pH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引起的。最后通过克里格插值分析沈阳城市土壤pH、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以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镇宋家营村"赤霞珠"葡萄种植基地为典型区,研究冀北地区葡萄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得出该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够促进其他养分的含量;土壤养分呈现一定程度的二阶趋势,符合正态分布;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在各种养分的空间分布中有不同影响。在测试数据基础上,可以实施土壤管理分区的模式,以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孝义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耕地沦陷的现状,以孝义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孝义矿区复垦区土壤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均呈递增趋势,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经过复垦处理后土壤在长期的自然、人为及耕作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壤再次开始熟化,适于耕作。 相似文献
17.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采煤塌陷地上,按照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方法,分复垦种植1年、3年和5年进行采样,对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下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对土壤肥力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阿拉尔垦区为典型研究区,根据55个样点的试验数据,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区表层土壤(0~80 cm)水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水分、pH、电导率和全盐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pH属于弱变异性,含水量属于中等变异性,电导率、盐分和大部分离子均接近或属于强变异性;半方差函数模型显示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电导率、全盐以及20~50 cm土层土壤水分、50~80 cm土层pH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pH,20~50 cm土层pH、电导率和全盐,50~80 cm土层土壤水分、电导率、全盐均符合球状模型。各指标块金值/基台值较小,表现为空间相关性极强,变异更多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指标的空间分布与流域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水分最大值在垦区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与塔里木河源流走向一致,土壤电导率和全盐均为中西部高于东部,而pH表现为相反的规律。多年耕作垦区水盐空间分布异质性在中尺度下较小尺度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