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曲萍  王琛 《农村百事通》2007,(15):38-38
一、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不久茎部缢缩,其上密生白色菌丝,开花后发病。其发病过程如下:先在将要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向嫩荚上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发病。豆荚病斑呈浅褐色腐烂,成株发病茎基部有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灰白色,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腐烂不久整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3.
4.
 为明确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的田间发病规律,为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菜豆菌核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气象因子与菜豆菌核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残花带菌检出率秋季高于春季;植株茎蔓发病率和豆荚发病率,秋季显著高于春季;10月份是菜豆菌核病的发病高峰期;在发病适期内,阴雨日数与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方程式为Y=-7.5425+1.7153X,相关系数r=0.8516;天津地区菜豆菌核病菌能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安全越冬。秋季低温多雨有利于菌核病发生和流行,发病率与阴雨日数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6.
<正>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不久茎部缢缩,其上密生白色菌丝,开花后发病。其发病过程如下:先在将要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向嫩荚上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7.
菜豆菌核病是危害大棚四季豆的一种主要病害,据2002年11月8日对本所秋季大棚内几个蔓生四季豆品种的调查,川红架豆株病率为7.8%、彩红豆株病率为11.0%、荷兰黄色扁豆株病率高达36.8%,严重的植株萎焉枯死.如不及时检查和防治,对四季豆的后期产量损失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
菌核病是菜豆棚室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植株受害后茎蔓和豆荚呈现水渍状病斑,严重时植株枯死,降低了菜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根据生产实践,通过对菜豆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选用良种、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和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为棚室菜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省栽培牧草面积累计达8.2万公顷,黑麦草和三叶草占播幅的90%以上,成为禾科及豆科牧草的当家品种.菌核病是三叶草地的几种主要病害之一,造成的损失很大.1984年以来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菜豆的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一种危险水稻病害———稻小球菌核病王疏刘晓舟刘万仁(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植保站)宋佐衡任厚彬刘春涛(沈阳农业大学)(普兰店市植保站)1997年9月3日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普兰店市杨树镇李屯村有3公顷左右的稻田发生水稻菌...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关,在15℃-30℃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潜育期也越短。在25℃条件下,保湿24h病菌就能完成侵入,保湿时间越长,侵染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于7月20日前后开始发病,随时间推移,病穴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呈对数曲线形式增长。7月下旬至8月中旬病害主要是水平方向扩展,8月中、下旬病害主要是垂直方向扩展。在病稻区采用连根拔除或齐泥收割及单灌单排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菜豆主要病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菜豆根腐病 1.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在根部和茎基部,早期症状不明显,植株矮小,开花结荚后,症状明显,病株下部叶片枯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拔出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变黑褐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或深入到皮层内。剖视根部,维管束呈红褐色,病部侧根少或已腐烂。当根腐烂后,植株枯萎死亡,潮湿时,病部发生粉红色霉状物。我区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发生。病菌在病残体及肥料中越冬,通过肥料、农具、雨水及流水等传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大棚辣椒套种菜豆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东北地区大棚辣椒套种菜豆的选种、播种、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栽培模式、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种药剂防治菜豆菌核病,试验结果表明:以50%腐霉利对菜豆茵核病防效显著,病荚平均防效83.25%,病叶平均防效85.53%;其次为灰核·斯乐、40%茵核净,病荚平均防效分别是78.40%、77.18%,病叶平均防效85.22%、83.33%。经统计分析(LSD),各处理的平均防效存在显著差异,灰核·斯乐和茵核净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经过药剂处理后,病情得到明显控制,表明3种药剂对菜豆茵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矮生菜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曲士松王洪久朱玉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济南250100)矮生菜豆生长期短,节省架材,特别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上市早,经济效益高,能改善蔬菜春淡季的市场供应。山东省矮生菜豆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我们已收集整理到2...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伊贝母菌核病在伊犁巩留县的发生规律,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伊贝母菌核病病原为Stromatinia rapulum (Bull) Boud,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座盘菌属。病原在15~20℃条件下培养,第10天开始产生菌核,在20℃时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4月底至五月中旬均可发生,在低温多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条件下极易发生。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病鳞茎上存活,成为初次侵染。  相似文献   

20.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通过寄主范围测定,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0~60 ℃,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 d。病毒是长度为700~750 nm的线状粒子,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