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信息和数字技术等软硬件为重要要素、以互联网与物联网为重要载体、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经济活动,它是未来新型农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建设,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河南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一)政策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世界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持续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相似文献   

2.
刘辉 《农家科技》2014,(6):36-37
开启中国梦,全面建小康,深化改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中国而言,2014年是一个实现重大转折的一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站在准小康的门槛上回顾和前瞻,我们发现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节点,过去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实杀出一条血路来,当下的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凸显,并且尖锐及复杂,这是伴随经济建设单腿跳跃发展而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社会建设为重心的发展中逐渐解决。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近60年来,随着垦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垦区的档案工作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档案工作在垦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因地制宜抓好村级经济建设易呈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是村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因此,区委在抓村建工作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来。我们着眼三年,...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台州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进程,就台州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状 1.发展过程 台州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是起步早、发展慢、档次低。临海市农业局和温岭市农经委分别在1999年10月和12月开通各自的网站;2000年下半年,农村经济信息网  相似文献   

7.
一、中俄经济改革背景性的差异(一)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影响,新中国基本上照搬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些体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高度集中的体制逐渐不适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难以解决建设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年。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湖北省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新举措,并将大别山革命老区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区。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指出:要建设“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总体目标,加快试验区建设发展,重在抓落实,关键靠实干。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华安县地处漳州市的北端,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其最大的优势是山区特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如何贯彻好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山区独特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华安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就本县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对策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1,(10):82-83
位于丰都县西南部的湛普镇,距县城仅有9.8公里路程,自1994年建镇以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围绕“1234”工作思路,在以镇委书记李忠权、镇长付全涛为首的领导团体的带领下,把全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丰都特色工业经济重镇。经过五年的沉淀,呈现给外界的是一个人文精神最好、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改变最大、民生建设改善最高的湛普镇。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年农业工作的丰要任务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安徽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培育滞后、资源环境市场配置机制欠缺、生态文明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安徽省在生产力要素、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应抓住机遇,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引领美好安徽建设为发展思路,以构建安徽生态经济战略体系为发展路径,以健全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为发展保障,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凤涛  钱秉贞 《油气储运》2006,(9):F0002-F0002
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29~30日在泰安市召开,来自全国的农村、农业经济专家,教授及与会代表70多人会聚一堂,就如何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罗贵林 《甘肃农业》2006,(6):130-1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会理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全县GDP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达3.198亿元,增长4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8元,净增228元。但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岷县地处高寒阴湿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历来公认的“苦瘠甲于天下”的贫困地区。全县总的特征是:山大沟深耕地少,土地疹薄质量差,高寒阴湿气候冷,灾害频繁冰雹多,资源丰富潜力大,商贸活跃市场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获得了长足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国家“八七”和甘肃省“四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全县经济工作进入了大规模、强力度、集中精力建设的新阶段,各项经济建设指标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粮由1985年的138元和158.7kg达到2000年的1250元和240kg,贫困面下降到1.4%,但客观地讲,经济实力不强仍然是岷县最大的实际,特别是一些村集体经济脆弱,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延缓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对此,就岷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10年绿色、低污染、无污染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70%左右,2020年达到80%以上。农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云南农业生产经营应走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之路,绿色食品的开发就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 所谓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绿色……  相似文献   

17.
认认真真抓党建扎扎实实搞经济叶挺海一、统一思想,摆正位置,创造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两手抓”的新气候蓉江镇党委引导广大党员紧密联系全镇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总结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大家认识到经济建设是中心,党的建设是保证。坚决克服那种把党建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质量标准》2006,(4):10-10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农业部门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对未来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农业部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友谊农场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农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农垦总局党委确定的“四五”城镇发展要求和“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