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20—2021年小麦条锈病连续2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严重发生,但不同区域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明确小麦条锈病重发区发生原因,从而科学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扩散和流行。文章从旱腰带地形特点、气候因素、栽培及管理等方面分析重发原因,得出岐山县旱腰带小麦条锈病重发主要是由于旱腰带地形复杂,屏障和风日较多;地势背风向阳,早春气温回升快;2020年冬季和2021年春季气温偏高,降雨较多;田间播量偏大,播种偏早,小气候适宜;种植感病品种多;防治用水较少,田边漏防;防治较晚,防效不佳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选用抗病优良品种,进行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适期精量播种,合理进行配方施肥,适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高效器械,推广群防群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镇雄县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雄县位于滇东北,云贵川3省结合部,海拔630~2 416 m,年均气温11.3℃,年均降雨量914.6m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复杂。条锈菌在镇雄县既能越夏又能越冬,在山上山下辗转危害,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所以条锈病易发常发。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陕西省宝鸡市2009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病原菌、品种、气候条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重发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岐山地区严重发生。本文根据其发生特点,从菌源、气象、品种、人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气象因素、农艺等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陕西省陇县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主要发生特点是秋苗发病重,春季发病早,前期慢,后期快,病情重、面积大,二次侵染染严重。采取行政推动、准确测报、广泛宣传、应急防控等措施,较好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6.
罗江县位于川晒平原西北边沿,常年种植小麦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条锈病大流行,推广应用大头黄、繁6、繁7、绵阳11号等系列抗病品种取代当时高感病的阿波小麦以来,至90年代后期以前局部发病都很轻.80年代中后期根本见不到条锈病,90年代后期发生逐年加重.2002年全县流行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发生早,11月底多点发病;蔓延快,发病面积11月底调查占12%,2月底调查上升到47.6%,3月下旬调查上升到86.6%,4月上旬调查所有小麦田全部发病,无一品种,无一田块幸免.经大力防治后,大面积发生为害损失仍较重.4月中旬调查,全县9.7万亩,小麦病指10以下的1.8万亩,占18.8%;病指10~30的2.9万亩,占30.2%;病指30~60的3.0万亩,占30.4%;病指60以上的2.0万亩,占20.6%,其中损失率40%以上的面积0.03万亩,占0.3%.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临夏州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调整作物结构、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并进行合理布局、加强病害测报工作、适时开展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敬凤梅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2):12-13,16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凤翔县偏重流行,是近2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该文根据其发生实况和发生特点,从菌源、气象、 品种、生境、人为因素等5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今后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伟敏 《河南农业》2009,(12):32-32
近年来。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纹枯病发生逐年加重,成为获嘉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目前.获嘉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尚无明显抗性。针对获嘉县小麦生产实际,几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其发病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应用于大田生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秦州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与流行原因的基础上认为由于病原茵、品种、气候的协同作用,小麦条锈病仍将在今后数年内大流行,需采用源抗(耐)病品种合理布局、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及药剂应急防治有机结合治理策略防治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临夏县位于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境内海拔1735-4636m,年降水量630mm左右,年平均气温6.1C,无霜期150d左右,≥0C积温3011.8C,≥10C积温2328.5C,年平均日照时数2323.5h。小麦是临夏县的主要作物之一,2008年小麦播种达1.07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2%。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实践证明,调整结构,压缩小麦面积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根本途径;实行多品种、多抗源合理布局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措施;加强预警体系建设,落实常规综防措施是降低小麦条锈病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水市2005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流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降低菌源基数;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合理布局多抗源品种,提高品种整体抗锈水平;加大综合防治技术;强化化学防治力度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发生频繁、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条锈病菌源量充足,生理小种发生变化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致、根据我省目前缺少抗病品种的生产实际,防治工作应以药刑防治为主,并结合相应的生态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秦安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条件和近年来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大力引进推广抗、耐锈品种;及时伏耕,消灭自生麦苗;狠抓药剂拌种,推广适期晚播;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病情预报;早防早治,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强化示范,推动防治工作;积极推广新型防治药械;加强技物服务,...  相似文献   

16.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3-8274,8276
[目的]为了调查山旱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便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方法]于2004年小麦收获前对安康市小麦主产区的8县(区)、23个乡镇、32个村、182户、12.45hm2麦田,2005年对7县区、16个乡镇、20个村的106户、10.43hm2麦田,2006年对8县区、19个乡镇、24个村的118户、9.93hm2麦田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间套、施肥、种子处理方法、药剂喷雾和经济性状等因素的大田调查及产量测定。[结果]三唑酮拌种较对照增产23.91%,种子包衣较对照增产28.04%,三唑酮拌种与种子包衣产量差异不大。叶面喷雾1次产量增加24.75%,喷雾两次增加36.19%,喷雾2次的效果优于1次。[结论]在条锈病大发生年份,药剂拌种加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崆峒区控制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崆峒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地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提出控制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选用抗源品种;铲除自生麦苗,减少寄主和越夏菌源数量;压缩复种面积,扩大伏耕面积和次数;适度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控制越夏菌源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弥勒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现状,基于统防统治的优点,总结了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措施,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毕节地区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每年发生面积为3.33万hm2左右,损失产量约5 000t,严重制约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为了摸清毕节地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为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控制病害发生危害,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4~2005年对毕节地区小麦主栽和引进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商洛市不同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特点,提出提高监测预警水平;调整种植结构,切断初浸染源;推广药剂拌种,适时开展冬前防治;统防统治,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分区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