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16年小麦赤霉病在苏南地区暴发,流行程度罕见,并呈现出自然发生重、暴发流行快、发生范围广、田块间差异大等特点.分析其流行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流行,栽培方式利于致病菌源形成积累,生育期不平衡增加了用药防治难度,抗性问题降低了综合防控效果等,同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赤霉病主要分布于世界温暖湿润和半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小麦种植区。在我国南方冬麦区经常流行为害:东北三江平原春麦区在多雨年份也易受到赤霉病大量侵染和蔓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品种的更换、氮肥的大量施用、灌区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 (GibberelnaZeae (schw )Petch)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病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部分麦区为流行区 ,并有蔓延和发展趋势。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全国每年要损失数亿公斤的小麦。近几年来 ,经过有关科学工作者研究与探索 ,对赤霉病的病菌生理、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小麦抗赤霉病性由于是多基因控制的 ,且发病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甚大 ,因此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困难重重。大多数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领域已拼搏了十多年 ,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4.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的严重病害。在长江流域每年造成减产约10%,每4—5年流行一次。阿根廷和以色列也遭受类似的损失,由于这三个国家的小麦产量占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的将近一半,所以防治赤霉病对于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选育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途径。通过推广耐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而且可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抗性鉴定、病原菌致病力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农系列小麦骨干新品种赤霉病抗源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赤霉病(FHB)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的严重病害[1]。近些年,我国黄淮南片小麦赤霉病爆发,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劣化。气候趋暖和秸秆还田可能是赤霉病重发的诱因[2]。生产上急需抗赤霉病品种。通过2014-2016三年的生产反馈和抽样调查发现,在河南南阳、驻马店等赤霉病重发区,西农979、郑麦9023、  相似文献   

6.
以墨西哥西北部雅魁盆地的小麦为例,对根据预报模型估计产量增长的方法进行了效验研究。该盆地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小麦温带春灌区环境条件的代表,也是过去30年中进行小麦研究的主要高投资目标区。1968—1990年研究期间,小麦产量每年以57.2(±12.8)kghm ̄(-2)(r ̄2=0.49)或1.27(±0.26)%(r ̄2=0.51)的直线增长;然而,产量和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都有着显著的变异。为了估计年际间的气候变异,假定品种和管理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用两个产量模型(一个是模拟模型,一个是回归模型)预报了每年气候条件所具有的产量潜力.由于温度微有升高,研究期间预报产量明显地呈直线下降趋势。根据预报产量对盆地的平均产量进行校正以考虑气候变异时,整个产量增长的直线斜率提高到103(±14.8)kghm ̄(-2)年 ̄(-1)(r ̄2=0.69)或1.91(±0.22)%年-1(r ̄2=0.78)。把气候变化因素扣除以后,改进作物管理和育种的报酬一直高于盆地实际产量增加所应得的报酬。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CibberellaZeae(schw)Petch]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病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部分麦区为流行区、并有蔓延和发展趋势。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全国每年要损失成亿公斤的小麦。近几年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研究探索,对赤霉病的病菌生理,发生规律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假禾谷镰刀菌是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同时也可引起小麦赤霉病。为明确假禾谷镰刀菌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本研究从山东省商河县小麦茎基腐病重病田块分别采集苗期和成熟期小麦病株,通过分离鉴定发现,苗期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假禾谷镰刀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够引起严重的小麦赤霉病;此外,在小麦苗期田间的玉米秸秆上能够观察到尚未成熟的子囊壳,对子囊壳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发现其包含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形成的子囊壳。在小麦成熟期,从小麦赤霉病病穗中也分离到了假禾谷镰刀菌。这是山东省首次报道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综上,在小麦茎基部和穗部均能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且假禾谷镰刀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够引起严重的小麦赤霉病。结合当前黄淮地区小麦茎基腐病严重发生以及普遍秸秆还田的现状,推测假禾谷镰刀菌可能会助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是三麦主要病害之一,它不仅引起产量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品质,病粒率超过4%的小麦,人畜食用后会中毒,新洋农场地处沿海,雾多露重,空气湿度大,为赤霉病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近几年,赤霉病的发生表现出流行频率高,危害重,2008年在天气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赤霉病仍发生较重.通过近几年赤霉病发生情况,认真总结防治中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更好地控制赤霉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长麦6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号是以80-189作母本、铁春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11年(1985 ̄1996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12月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80cm,穗长方形,穗粒数35粒,粗蛋白15%以上,湿面筋33.7%,沉降值46.2ml,品质优良,耐旱性与抗病性好,抗黑穗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综合性状较好。在高产栽培情况下,产量可达5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重要病害,在闽西北山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小麦赤霉病较轻,育种工作重点放在抗锈上,对赤霉病的研究较少。六十年代后期,小麦秆锈病基本控制,但随感赤霉病改良品种的扩大种植,赤霉病危害日益突出。1973年全省普遍发生,闽西北大幅度减产,重者绝收。1983年全省大流行,闽南平原危害尤重,病穗率高达80-100%,减产过半,有的社队颗粒无收,造成严重缺粮缺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克服赤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盐城市小麦减产减收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盐城市小麦减产减收幅度较大,本文从气候条件、病害发生、收购价格、品种布局等方面全方位分析了小麦减产减收的原因,反思抗灾应变过程.小麦要实现丰产丰收,就必须抓好抗湿早播种、施好拔节肥、防治赤霉病、收获后烘干等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白粉病近年来亦非常严重,秆锈病在全省曾多次流行为害造成小麦减产,为此,我省小麦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的新品种。“七五”期间我所承担了全省小麦育种协作攻关课题中的“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秆、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筛选”专题研究任务。四年来为全省协作攻关组鉴定品种(系)520份,从中筛选出一批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可供作亲本或  相似文献   

15.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系杂交小麦E优102在湘西册区10月上、中间播种,稻田实行免耕栽培,中、后期注重赤霉病防治,比常规良种小麦增产57.7%,增值52.2%。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江苏省里下河和沿海地区,小麦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苗情,具备再夺丰收的良好基础。由于遭遇到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罕见的小麦抽穗扬花期与持续高温连阴雨高度吻合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图寻找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以及病害发生后如何解决保险理赔、商品小麦收购等稳定农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近年已发展成为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危害面积达1亿多亩,不但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恶化籽粒品质。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鉴定,筛选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传统的鉴定技术采用田间土表接种法、单花注射接种法,以及再结合室内离体麦穗单花注射接种混合法等。这些方法用地多、花工大、程序繁锁;且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干扰。为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对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郑元悔(1980年)研究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对小麦根、芽、子房愈伤组织等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小麦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化学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化学防治的种种弊端,生物防治将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现状及可能的防病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阜宁县大小麦总面积3.91万hm^2,其中小麦2.73万hm^2。由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偏多的气候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致使2003年小麦赤霉病[Gibberlla zeae (schw)]严重发生。经防治,挽回损失6.15万t,实际损失2.05万t。因此,探讨2003年阜宁县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品种选育过程中如何控制每季小麦赤霉病充分、稳定发病,保证在发病的条件下进行压力选择,是筛选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关键。研究通过漫灌畦沟,保持地表湿度,并用薄膜覆盖的方法维持发病圃高温高湿,从而人工诱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