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oryzqphilusKuscheL)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的4个水稻品种(系)中,取食辽粳454的稻水象甲α-NA羧酸酯酶活性最高(1.20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取食辽粳294的稻水象甲最高(2.11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48倍。  相似文献   

2.
首先研究了稻水象甲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选用13个水稻品种,分别在各供试水稻品种上饲养稻水象甲成虫50d,经对产卵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稻水象甲的产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14.527,df=12,104,p<0.0001),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产卵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叶片化学成分含量与稻水象甲产卵量的关系.测定13个水稻品种叶片的还原糖、总糖、含水量、可溶性白质、非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总酚、类黄酮及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间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F=18.312,df=12,26,p<0.0001).稻水象甲成虫取食后产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的3个品种辽粳294、IR16和T03在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越高,稻水象甲成虫取食该品种后的产卵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辽星9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5年选用辽粳294和辽粳454作亲本。经过人工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辽星9号继承了亲本辽粳454(辽宁省主栽品种)的高产优势。发展了亲本辽粳294(辽宁省主栽品种)优质的性状,抗性和适应性增强,实现了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统一。2002~2003年参加了国家北方金珠1号组区域试验.2004年进行了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抗虫作物既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首选途径,也是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水稻抗稻水象甲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抗性材料[1,2]。1995年以来,笔者注意观察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水象甲的抗感性,发现绝大多数品种均感稻水象甲,只有极少品种耐该虫危害。当前,抗稻水象甲资源匮乏。2002年春季在桓仁县考察,据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反映,在近年该地稻水象甲发生危害极其严重时,一农家品种田间种植时表现高抗稻水象甲。遂收集该品种温室播种,发现秧苗与当前本省许多品种、种质资源在形态上具有明显差异,应是独立的种质资源,命名为T0…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致病力,以及调查稻水象甲成虫迁入秧田及产卵高峰期,研究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没有显著影响,药后10 d对成虫均有较好杀虫效果。田间调查显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插秧后3 d开始陆续迁入秧田,7 d虫量达高峰期,10 d产卵达高峰期,插秧后7 d稻水象甲成虫数与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插秧后3~7 d是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主栽及后备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7个后备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试验以及对部分主栽品种的调查,鉴定了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盐粳9号、80优226、天协1号、A01籼、绿粳糯6号表现为中抗,A03籼、扬粳636表现为感病,其余10个品种都表现为中感;对安徽省内主栽水稻品种进行稻曲病普查,结果显示水稻两优系列品种多数较为感病,新两优香4表现一定的抗病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安徽省水稻抗病性栽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爱知106抗条纹叶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爱知106分别与感病品种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及武粳15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重病区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研究爱知106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爱知106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遗传,不同F1显性程度的差异可能与感病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基因Pi1与Pi9的稻瘟病抗性,及基因聚合对感病受体材料的抗性改良情况,以P121、P32作为供体亲本,保持系金23B作为受体亲本,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手段,结合分子标记技术(MAS),导入Pi1、Pi9的双基因聚合材料,然后对此聚合材料和分别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的籼型水稻材料P121、P32,保持系金23B进行稻瘟病温室人工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金23B叶瘟6级感病,穗颈瘟9级高感,单基因供体亲本P121、P32叶瘟病级均为4级中感,穗颈瘟病级分别为3级中抗,7级感病,而以金23B为背景的抗性基因聚合材料,叶瘟病级2级,达抗级水平,穗颈瘟病级3级,达中抗水平,相较于受体亲本和单基因供体亲本,双基因聚合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表明基因聚合是选育稻瘟病抗性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试验中,水稻品种IR16与抗虫品种T03差异极显著,确定品种IR16为感虫品种。通过测定各品种水稻叶片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其与稻水象甲对不同水稻品种取食选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对叶脉间距小、硅化细胞数目多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差;对叶片含水量高、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强;叶片总糖、各类蛋白质含量与稻水象甲的取食选择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是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稻瘟病抗性弱的粳稻品种,采用回交的方法将2个广谱抗稻瘟病的基因Piz-t和Pi9导入这些品种以改良这3个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为提高后代抗病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开发获得5个与Piz-t和Pi9基因紧密连锁并且在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跟踪检测来源于供体亲本与受体亲本回交获得的BC1F1单株中Piz-t和Pi9基因,并进一步利用对受体亲本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致病,但对持有Piz-t和Pi9基因的供体亲本不致病的稻瘟病菌09BSH-10-5A进行接种分析。结果显示,携带有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DNA片段的杂合单株均表现抗病,而仅携带受体亲本DNA片段的个体均表现为感病。表明所开发的5个分子标记可用于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抗病材料选拔的准确性与效率,创制新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移栽后5~7 d,田间用绿僵菌MaL03孢子悬浮液(3.0×1013、5.0×1013、7.5×1013孢子/hm2 3个剂量)、绿僵菌制剂MaJ01(5.0×1013孢子/hm2)喷雾处理,7~9 d后调查不同田块稻水象甲密度后按同等剂量和方法施用菌剂.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喷施绿僵菌孢子悬浮液1次,经7~9 d采集田间成虫室内饲养1~10 d有近50%染病死亡.首次处理后15 d菌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为66.7%~88.3%,按卵密度计算菌剂的防效为59.0%~82.7%,按幼虫量计算的防效为68.4%~79.6%,菌剂处理较对照稻谷增产23.4%~31.8%.从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看,金龟子绿僵菌可以成为稻水象甲的生物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对稻水象甲成虫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对稻水象甲成虫取食的影响,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YS03菌株在1.0×106、1.0×107、1.0× 108个孢子/mL 3个浓度梯度感染稻水象甲成虫后1~14d的每天取食斑数量和长度.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到实验结束的14d内,单头稻水象甲成虫取食斑数量和长度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单头成虫取食斑长度最小和取食斑数量最少时仅为对照组的30.98%和42.71%.不同孢子浓度处理下单头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斑数量与长度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K>1.0×106>1.0×107>1.0×108个孢子/mL处理.试验结果为全面评价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防治稻水象甲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球孢白僵菌的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稻水象甲成虫取食斑总数和总长度来测算其虫口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等4个抗源进行稻纹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为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基因定位与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感稻纹枯病的粳稻品种中野1211作母本,4个籼稻抗源品种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分别作父本,组配4个杂交组合,获得F1和F2群体.用广西稻纹枯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AG-I-IA、GX-2以牙签嵌入法对F1和F2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均表现中抗纹枯病,中野1211高感纹枯病;4个杂种F1植株对纹枯病的抗病等级为4.0~8.0级,表现为中抗~高感,平均为5.1~6.1级,为中感,群体抗性呈连续性分布;F2群体纹枯病抗性分离谱较广,抗性等级变化范围为2.0~9.0(R~HS),群体抗性呈连续单峰分布.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遗传率分别为15.4%、31.1%、47.7%和43.8%.[结论]4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纹枯病的抗性均介于其双亲之间,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均为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根结线虫的抗病亲本P2(0897-2-1-2-3-1-2-1)、感病亲本P1(9905-1-2-1-1-1-1-1)及 F1(P1×P2),F2(F1自交后代),BC1P1(F1×P1)和BC1P2(F1 × P2)为试材,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虫源,进行苗期二龄幼虫人工接种鉴定和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研究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的植株在接种15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45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变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黄枯,有的枯死;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的植株较苗期接种鉴定的植株迟12 d左右发病,病症相似.卡方检测表明,F1、F2、BC1P1和BC1P2群体中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别符合1∶0、3∶1、1∶1和1∶0基因模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该试验所采用的抗性材料P2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为该材料的利用奠定基础,也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番茄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F338-M和F37-M,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3.38和8.21;抗药突变体继代培养9代后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变化不明显;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都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其中F338-M产孢量是其亲本菌株F338的67.43%,F37-M的产孢量仅为其亲本菌株F37的41.93%;亲本菌株接种供试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病穗率和穗平均病粒数均高于其突变菌株。【结论】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抗药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相比自然竞争力低,稻曲病菌对戊唑醇具有较低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