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泥质海岸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程措施对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进行工程整地修筑台田,于台田上布置杨树纯林、刺槐纯林、杨树—刺槐混交林3种栽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质海岸土壤质地粘重、立地条件差,3种栽植模式中,0~50cm土层的土壤粒径均以0.002mm的粒级为主,占机械组成的30%左右。0~20cm土层中,与刺槐纯林相比,杨—刺混交林、杨树纯林土壤有较小的容重,较大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比刺槐纯林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以杨—刺混交林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势必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可见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上造林应注重推广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刺槐、臭椿纯林及其混交林中不同土层在不同季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林分间的土壤酶活性在各个季节和土层均表现出差异。经统计分析,土壤酶活性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的来说,随着土层逐渐加深,土壤酶活性逐渐减弱。在树木生长表现和土壤酶活性发挥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4.
混交林与纯林白榆刺槐几个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交林中白榆,刺槐及纯林白榆的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叶组织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白榆和刺槐在低光照下较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对弱光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混交林中白榆的平均光合速率经纯林中白榆高出8个百分点,表明混交林中白榆比纯林能更多地积累干物质,混交林中白榆叶片的自然含水量高于纯林,说明其水分平衡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5.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6.
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5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及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刺槐纯林侧柏纯林;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大小关系:侧柏纯林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草地;总孔隙度表现为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侧柏纯林黄荆纯林刺槐纯林;各植被类型下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关系: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草地侧柏刺槐纯林。而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刺槐纯林草地侧柏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大小关系:黄荆草地刺槐侧柏侧柏+刺槐混交林。通过对各物理量进行消除量纲处理,对所得结果进行加权,最终得出结论:蒙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效益为刺槐草地侧柏黄荆侧柏+刺槐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8.
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9.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林分组成对林下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组成下对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当地混交林林地土壤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还呈酸性;混交林各层土壤的pH显著高于纯林,对于土壤酸化有改善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是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各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宁市山地刺槐人工林立地条件、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等调查,结果表明,在类似北宁生态条件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地,适宜于培养小径级刺槐人工林;造林地要选择在阳坡、半阳坡、山中下腹土层较厚的地块;造林前需要整地;这些地区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进造林地植被变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黄土沟坡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采用生长季内连续钻取土芯法进行根系调查取样,研究刺槐细根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存在显著差异。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大于东南坡,分别为东南坡的1.58倍(4月)、1.86倍(7月)和1.24倍(10月)。同时,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都表现出10月>4月>7月的动态变化。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细根面积在各土层所占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无论在东南坡还是西北坡4月和10月约7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30%分布在160~250cm土层。7月约8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20%分布在160~250cm土层。不同月份间,刺槐细根面积在0~40cm土层所占比例变动较大,而40~150cm土层变动较小。刺槐细根面积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与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人工刺槐林高生长与径生长的影响来分析刺槐的适地性。结果表明:土壤厚度、坡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位、土壤类型是影响人工刺槐林高生长的重要因子;土壤厚度是制约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坡度是影响人工刺槐林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北京山区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可以为刺槐造林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对陕两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术(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l%;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塬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不同立地类型间刺槐高、地径生长量由大到小的序列为:沟底塌积土〉塬面黄土〉梁顶黄土〉沟底石砾土〉阳坡下部黄土〉阳坡上部黄土〉梁坡上部姜石粗骨土〉冲风口黄土〉梁顶姜石粗骨土〉沟坡中下部阳向黄土〉红胶土。  相似文献   

18.
从树冠截留雨水效果、枯落物厚度及持水效果等方面对辽西干旱地区4种人工林开展了涵养水源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人工林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为15.1%~35.45%,从大到小依次为杨树+沙棘、毛榛纯林、刺槐纯林、杨树纯林;枯落层厚度为1.7~4.0 cm,枯落物贮量为1885.35~6357.25 kg·hm-2,最大持水量为...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人工林改良土壤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隆县试验区为代表,研究分析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及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是土壤pH值下降;山杨、刺槐等阔叶林使土壤养分和pH值都得到改良,刺槐林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油松、刺槐人工林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降低土壤PH,18龄油松1.2m^2及33龄刺槐1.6m^2根区土壤断面的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CEC均值无林对照分别提高57.8%、68.6%、109.3%、28.9%、54.5%及74.3%,123.6%、285.3%、42.4%、63.7%,pH降低14.4%及2.9%,油松,刺槐林对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