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雏鸩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引发继发感染或导致免疫失败,二是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感染雏鸡和幼鸡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导致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坏死和萎缩,从而引起患病鸡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造成鸡群死亡率升高,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预防主要以免疫为主,但由于鸡只免疫力下降、母源抗体干扰等因素导致免疫失败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对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呈明显的尖峰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20%,而且该病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引起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一旦发病,较难彻底根除,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引起急性、高度接触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和免疫抑制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周龄以下鸡群感染是导致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时诱发二次感染和对其他病原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IBDV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IBDV编码蛋白功能的认识有助于深入了解IBDV的致病机制,也为IBD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也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在70—80日龄时体积最大,以后逐渐消退,性成熟时消失。1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急性暴发性传染病,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耐过鸡的法氏囊组织受损,导致免疫抑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5%,死亡率为5%左右。赤峰地区目前存栏商品蛋鸡约1000万只,每年由于该病死亡鸡达10万只,而由于该病导致的继发感染和免疫抑制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则更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免疫缺乏科学依据,免疫程序不合理,防制措施不完善。为了制定符合赤峰地区…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情况简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及免疫抑制疾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该病危害不仅在于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从中兽医角度,该病是由于火邪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14.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感染或导致免疫失败;②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率升高.有关IBD的诊断技术,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分为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对各种疫苗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增加幼鸡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鸡群总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其它致病因子,且对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1].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疫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增加对并发和继发性病毒和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疾病。法氏囊为周围淋巴组织产生纯系B 细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法氏囊(BF)后,以B 细胞当作靶细胞而繁殖,使其产生坏死性变化。所以IBD 能引起免疫机能不全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宿主抵抗力而诱发其它疫病。因此IBD 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而且表现在由它造成的免疫抑制和降低宿主抵抗力等。1957年IBD 在美国首先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