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6周龄的鸡,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以腹泻、颤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但由于养鸡户和部分兽医临床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临床诊断中经常碰到该病,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叙述如下,以供参考。1病因在饲养鸡的过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很高,常常在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后1周内发病,甚至在疫苗免疫之前发病,因为饲  相似文献   

2.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危害青年鸡的烈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病,主要侵害淋巴组织(法氏囊)。法氏囊是雏鸡和青年鸡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抗体生成细胞成长和分化的部位,最早发生并提供B淋巴细胞,刺激机体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法氏囊在鸡出雏时已经存在,性成熟前(4~5月龄)体积最大,此后开始逐渐退化,10月龄几乎完全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种疾病能够继发感染多种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在临床上该种疾病以严重腹泻,肌肉震颤,极度衰弱为主要特征。这几年,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扩散,再加上免疫不当等因素,使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呈现新的特点。笔者主要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影响大,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是危害养鸡业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全国呈上升趋势,出现新的特点。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是该病的最大特点。抗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出现,使该病的防治面临新困扰,尤其超强毒株(毒力变异株)引起高达60%~100%的死亡率,因此,该病今年来被形象地称为  相似文献   

5.
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防难治的特点,利用其病原学特性和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方案,在完善疫苗接种、饲养管理措施、生物安全防范的基础上,探讨了有一定疗效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病理变化以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损伤为特征。发病后常呈尖峰死亡,一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传播性极强,已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许多地方虽然加强了对该病的防控力度,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依然十分流行。本文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征、病原特征、传播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流行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2~15周龄的肉鸡比较易感,尤其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有研究表明,对于没有注射过疫苗的  相似文献   

8.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除了肌肉出血、法氏囊出血、肿大或萎缩外,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如常常并发或继发诸如大肠杆菌、传支、新城疫等疾病,造成症状复杂而诊断和扑灭困难。此病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Gumboro)镇附近的一个农场,故又叫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禽传染病,对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IBD的最主要防控技术是疫苗接种,但是随着IBDV变异株及超强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不能对田间复杂的流行情况提供良好的交叉保护,免疫失败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载体活病毒载体等新型疫苗的大量应用,IB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下降趋势。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学者对IBDV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为IBD免疫防控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法氏囊炎症、坏死、萎缩及法氏囊内淋巴细胞损伤为主,病鸡免疫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该文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1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疾病,其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突然、发病率高、死亡少及并发症多。近一段时间,笔者曾就我区农户防治鸡IBD的工作做过调查,认为当前农户防治鸡IBD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应注意选择品质可靠的苗鸡  相似文献   

12.
刘丽 《现代畜牧科技》2020,(3):103-103,10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被称为甘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鸡感染后主要表现出急性的发病过程,并且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属于免疫抑制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二类的动物疫病。一旦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会给饲养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相关条例法规的应用,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法氏囊病,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免受损害。现主要围绕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流行于3~6月。1发病经过2015年10月,广西博白县博白镇某养鸡场购入肉苗鸡1600羽,进场后直接在育雏舍采用全价饲料喂养,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疫苗。11月中旬畜主将存活的1589羽33日龄肉鸡从育雏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病程短,通常在感染后的第3d开始死亡,4~7d死亡率达到高峰,死亡率一般在13~50%,多发于3~6周龄鸡.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lBD病毒(IBDV)侵袭并危害3~8周青年鸡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1962年由Cosgmve首次报道该病.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肉鸡产业发展一直都比较好,但是也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肉鸡产业进一步发展,其中传染性法氏囊病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措施,希望能够为肉鸡养殖人员提供借鉴。1做好消毒工作某些饲养人员为了能够缩短肉鸡生长周期,所以将重点都放在肉鸡的养殖方面,其他方面并不关心,比如消毒方面的工作。因此饲养人员常常是还未做好消毒工作就将雏鸡搬运到鸡舍中,此种情况既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出现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家禽养殖中的一个限制因素。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可造成免疫接种失败和鸡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例如,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的鸡体内连续传代时,其毒力会增强。高致病力的IBDV在鸡群中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本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并列在一起的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根据资料显示,一般法氏囊病多在春节后2月下旬~4月份多发,该病一方面可引起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IBDV)侵袭并危害3~8周青年鸡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1962年由Cosgrove首次报道该病。IBDV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主要是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并导致B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的直接损伤是感染鸡群有一定的死亡率、而间接的危害是亚临床感染的鸡群或耐过鸡群会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对其它疫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的易感性增高,对疫苗的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每年的春夏育雏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北方的麦收季节,该病常呈大面积发生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答种新型疫苗的不断出现,该痛的发生也逐渐趋于非典型化,但是由于该病会损害免疫器官——法氏囊,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因此,该病造成的隐形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为此,本刊特组织专题,将临床上对该病不同的防制策略总结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