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合理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其中块茎产量增幅达29.72%~36.42%。研究结果为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技术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肥料利用率,对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土壤养分运移均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2.07%,在马铃薯关键时期土壤养分运移发挥重要作用,速效磷、速效氮分别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1.5%、15.5%。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不仅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可节约水资源,并降低肥料量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即常规肥料与缓释肥料对马铃薯块茎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缓释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可使块茎增产13.5%,肥料利用率提高2.1%~8.4%。缓释肥处理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生长趋势比较一致,避免了常规肥料造成的前期养分释放较高、后期供应不足的现象,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减投增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滕州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原二季作马铃薯种植基地。根据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对指导马铃薯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限量补灌,使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30%、40%、50%、60%、70%、80%,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滕州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目标相对含水量,为滕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播种至苗期50%、团棵期60%、开花期以后70%,马铃薯的出苗率、生物产量、块茎产量及产值最佳,此处理下全生育期2年平均灌水量比传统漫灌节水31.5%。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配合不同化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对土壤养分运移、土壤微生物群落均有一定的影响,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马铃薯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6.09%,经济效益提高了10 431元/hm2,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75%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提高13.32%,经济效益提高了9 555元/hm2。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在马铃薯关键时期土壤养分运移发挥重要作用,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速效氮比常规施肥提高12.7%,速效钾比常规施肥提高14.4%,速效磷比常规施肥提高4.4%。对土壤微生物种群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即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可以活化土壤、降低肥料量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施肥对樱桃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樱桃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传统畦灌冲施方式,膜下合理滴灌施肥能得到更佳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能有效提高樱桃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其中,最佳水肥组合是中水高肥(W_2F_3),其产量(3 174.61kg/hm~2)、纵径(23.15mm)、可溶性总糖含量(17.82%)和水分利用效率(9.69kg/kg)达到最高,可滴定酸较低(0.41%),主要吸水吸肥土层(20~40cm)的全氮含量最高,其他品质、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也处较高水平。该研究为果园拟定高效高产的滴灌施肥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化肥减施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块茎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化肥施用效率,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一次性基施化肥100%用量(TCF100)、一次性基施化肥80%用量(TCF8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100%用量(WCF10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80%用量(WCF80)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60%用量(WCF60)共6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农艺性状、匍匐茎特性、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0%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式下,WCF80处理的株高和匍匐茎数较WCF100分别显著增加15.32%和33.3%;氮肥偏生产力(PFPT、PFPC、PFPTN、PFPCN)分别显著增加13.93、21.54、44.75、64.63 kg·kg-1。等量养分下,WCF80处理的产量较TCF80 处理显著增加11 267.38 kg·hm-2,且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块茎干物质积累、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pH均显著增加。化肥减施后更符合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减肥20%的TCF80和WCF80处理块茎中氮含量分别比TCF100和WCF100处理减少了19.87%和10.20%,而马铃薯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55%和46.15%,化肥减施后地上部氮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氮素循环利用和下茬作物的氮肥减施,为广东省合理使用化肥和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水肥生产率、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养分盈余情况,研究减量水肥组合对西葫芦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施肥、灌溉量与施加生物炭措施未造成西葫芦减产,且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灌溉水生产率,对西葫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西葫芦、根系及茎叶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减肥减水对于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CaCl_2-P含量基本没有显著影响,而施加生物炭能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减水与施加生物碳处理对土壤氮素、磷素盈余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减轻土壤养分淋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技术是利用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溶于水中,借助施肥装置,使水肥混合液通过输水管路以点滴的形式施入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溉施肥技术.与传统灌溉与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局部灌水施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率,减少施肥总量.经试验研究,在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同时既可以节省大量用于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力成本,又可以减缓由于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对土壤和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率,减少施肥总量。经试验研究,在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同时既可以节省大量用于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力成本,又可以减缓由于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对土壤和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论证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平罗县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集成创新、配套完善适应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产量水平的大田玉米滴灌施肥方案。通过开展该项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使用高氮水溶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该试验研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灌施肥是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滴灌施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提高多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无机氮环境,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目前关于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制约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发展。未来应重点研究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发育规律、养分吸收、运输及利用机制、土壤环境等的影响,明确滴灌施肥对作物-土壤系统的影响机制,同时研发新型水溶性肥料,结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兼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宁夏引黄灌区滴灌冬小麦、玉米灌溉施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杨建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5-17588
[目的]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年,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与玉米作物产量及其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滴灌可以有效提高冬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株高随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4.0%和11.64%,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63.2%、55.1%.滴灌灌溉下玉米平均产量、平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高35.10%和17.42%,且前者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比后者减少55.5%、50.1%.[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实施滴灌灌溉冬小麦、玉米时,可以分别采用灌溉量190和200 m3/hm2为其参考编制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马铃薯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以大水漫灌+肥料条施为对照(CK),研究了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其影响程度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49.07%及27.94%、14.91%,商品薯率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19.41个百分点及10.36、4.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我国对马铃薯的需求量较高.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越来越多.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即将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进行充分结合,可以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周期和营养需求,定时定期为其提供养分,保证马铃薯健康成长,以促进产量的提升.本文就结合智能水肥一体化的意义,重点分析智能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规模...  相似文献   

17.
<正>裕民县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加压滴灌设施,采用滴灌分次随水滴施肥料到植株根部,实现水肥一体化的一项节水栽培技术。2014年,裕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43公顷,其中滴灌马铃薯309公顷,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0%,平均667米2产量达到3 218千克。一、地块选择马铃薯不宜在粘性和酸碱度大的土壤栽培,块茎膨大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因此,要选择地势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陕西榆林北部风沙区设置沟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N-P-K施用量为150-90-180 kg/hm~2、180-105-225 kg/hm~2、210-120-270 kg/hm~2三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滴灌用水量只有常规沟灌的44.83%,节水效果显著;滴灌施肥方式马铃薯的株高、单株块茎数(重)量、商品率和产量都高于沟灌施肥,且在同一灌溉方式下,株高、单株块茎数(重)量和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采用滴灌方式和增施肥料能够增加马铃薯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但对维生素C、还原糖、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在榆林北部风沙区,采用滴灌方式,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时产量、效益最高,宜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赵翠英 《云南农业》2014,(11):40-41
滴灌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具有对灌水时间、灌水量和土壤湿润范围高度控制的特点,可以根据土壤物理性质、作物根系分布和作物耗水量来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通过常规灌溉技术与滴灌技术在山地荷兰豆生产上的运用比较研究,表明滴灌技术对提高荷兰豆的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套适合陆良县冬马铃薯的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利用3414试验缺素区数据,对主产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其对应的有效养分含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土壤养分校正系数随着与其对应的有效养分含量增加而下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X)与其对应的校正系数(Y)之间的数学模型均为幂函数,分别为Y=8.4285X~(-0.6297)、Y=19.235X~(-0.9058)、Y=101.34X~(-0.9096),根据模型计算得出冬马铃薯不同肥力状况下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并根据养分平衡法计算得出在目标产量37 500 kg/hm~2下不同土壤肥力的推荐施用量,为陆良县冬马铃薯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