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 ( 12℃、2 0℃、2 8℃ )测定江黄颡鱼 (Pseudobagrusvachelli)幼鱼 ( 6 .5~ 8.6cm/p ,3.953~ 8.4 0 7g/ p)的耗氧状况 ,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 (V ,mg/ g.h)与溶氧量 (DO ,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 :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 ;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 ,2 8℃时两者分别为 0 .3183、0 .2 750mg/L ;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 ,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2.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12℃、20℃、28℃)测定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幼鱼(6.5~8.6cm/p,3.953~8.407 g/p)的耗氧状况,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与溶氧量(DO,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28℃时两者分别为0.3183、0.2750 mg/L;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4.
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测定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随水中溶解氧增减而升降,其呼吸类型属顺应型,耗氧速率还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在溶氧接近饱和值情况下,14℃水温时,平均体重7.8-26.9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31-0.24mgO2/g/hr,窒息点1.35-1.32mgO2/L,水温25℃时,平均体重8.0-17.2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61-0.53mg/O2/g/hr,窒息点为2.18-2.10mg/O2/L。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体长及水体溶氧水平对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以体长分别为1.65、2.49、3.71、4.56、5.61、6.18 cm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6 ℃的条件下,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其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瞬时耗氧速率[Vt,mg/(g·h)]随时间(t,h)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体长的增长,Vt的下降速度也逐渐降低,且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适宜的溶氧量范围内,Vt随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且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本沼虾的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t随着虾体长(L,cm)的增长而降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月鳢鱼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2种规格月鳢鱼种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月鳢的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体重3~4 g的个体平均耗氧率为0.31773 mg/g·h,窒息点为0.441 mg/L;7~8 g的个体平均耗氧率0.17943 mg/g·h,窒息点0.700 mg/L.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转外源生长激素基因"超级鲤"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比较试验证明在水温为18.0±1℃、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的耗氧率是174.65±23.43mg/h.l,松浦鲤的耗氧率是257.98±19.25mg/h.l,经T检验(|T|=8.2067;df=8;双侧p<0.01),"超级鲤"F2的耗氧率极显著地小于松浦鲤的耗氧率.耗氧率与水温或体重的变化关系均是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率昼夜变化曲线在走向上基本一致,高峰是在1030时和2030时,低谷是在1830时和030时.在同一水温条件下,F2代与松浦鲤窒息点的差异性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趋于显著.在水温为18.0±1℃条件下,当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窒息点为0.1318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203mg/l,经T检验(|T|=2.775;df=2;双侧p=0.1090>0.05)差异性不显著;当体重为108.5±1g时,F2代窒息点为0.1937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443mg/l,经T检验(|T|=8.296;df=2;双侧p=0.0142<0.05)差异性显著.这两种鱼的窒息点与体重的变化关系一样,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耗氧率及溶氧胁迫对长蛸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测定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长蛸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蛸耗氧率在一个昼夜内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耗氧率与水温(10~30 ℃)呈正相关,与pH值(6.40~9.20)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4~31),长蛸耗氧率表现为两头高、中间平稳, 曲线呈凹状分布;雌性长蛸耗氧率高于雄性.窒息点随长蛸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重为(30.50±6.03)g 的长蛸窒息点为0 4179mg/L;平均体重为 (54.50±4.65) g 的长蛸窒息点为0.3902 mg/L;平均体重为(97 00±11 36) g的长蛸窒息点为0.2738mg/L.随着溶氧胁迫程度的增加,LDH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脂肪酶活力下降,SOD、POD、CAT、ACP、AKP和蛋白酶活力均呈"降-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白斑狗鱼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平均体重为(597.2±96.3)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水温为3℃、8℃、13℃和18℃下,白斑狗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3℃时耗氧率最低;为(0.0047±0.000017)mg/g.h,18℃时耗氧率最高;为(0.029±0.0011)mg/g.h。当水温在13℃时,白斑狗鱼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在(0.020±0.0031)mg/g.h,15:00耗氧率最低,11:00耗氧率出现最高值。Q10值的变化显示白斑狗鱼的耗氧率对温度具有敏感性,13~18℃时,Q10最小,此温度为白斑狗鱼的较适生长温度。在高温下(18℃),白斑狗鱼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达到(68.50±3.58)次/min;在低温下(3℃),白斑狗鱼呼吸缓慢,呼吸频率下降到(29.00±4.31)次/min。白斑狗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为13℃,其窒息点最高为1.68 mg/L,水温为3℃时,其窒息点最低为0.82 mg/L。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白斑狗鱼的肝糖元含量、肝胰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糖元含量由(67.70±6.66)mg/g降至(41.83±3.72)mg/g。乳酸含量由(0.36±0.0041)mmol/gprot降至(0.15±0.0034)mmol/gprot。肝胰脏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酶活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小幅缓慢下降,分别由(21.51±0.69)U/gprot和(22.34±0.43)U/gprot降至(19.04±0.62)U/gprot和(18.10±0.41)U/gprot。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养鱼中氧气锥的增氧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养殖水体溶氧是工厂化养鱼水处理主要技术之一.介绍一种工厂化养鱼氧气锥的结构、原理及增氧效果.为了掌握氧气锥增氧规律,对氧气锥进行了氧气流量单因素等差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水流量为65 m3/h,水温24.5℃,氧气流量为0,1,2,……,10 L/min的条件下,溶氧与氧气流量回归方程为y=0.100 9x2+0.059x+5.958 8(r=0.992 7);根据物料平衡原理,推算出氧气锥的最大氧气利用率为84.56%;在最大氧气利用率的条件下,依照尼罗罗非鱼的耗氧率计算模式,推算出工厂化养鱼系统需配置氧气锥的台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简易密闭的流水装置,对普安鲫(Carassius auratus)鱼苗的耗氧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体重为1.40~2.50 g的小规格及21.20~33.31 g大规格普安鲫鱼苗,研究其昼夜耗氧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温、体重对其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普安鲫鱼苗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耗氧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2种规格普安鲫鱼苗的昼夜耗氧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日均(7∶00~17∶00)耗氧率0.1700 mg/(g.h)与夜均(19∶00~5∶00)耗氧率0.1721 mg/(g.h)相似;其中,小规格普安鲫在23∶00出现耗氧率低峰0.1253 mg/(g.h),5∶00出现耗氧率高峰0.2647 mg/(g.h);大规格普安鲫在21∶00出现耗氧率低峰0.0909 mg/(g.h),7∶00出现耗氧率高峰0.2375 mg/(g.h)。  相似文献   

13.
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增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别测试了气液体积比、布水孔径和吸收腔高度对于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6~27℃,单位处理水流量18m3/h,布水孔径6mm,吸收腔高度38cm条件下,当气液体积比(gas liquid ratio,G/L)从0.0067∶1上升到0.0133∶1后,平均氧吸收效率从72.62%下降到了57.27%,而平均出水溶解氧增量从6.57mg/L上升到10.37mg/L。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的理想工作点在气液体积比0.01∶1左右。此时,出水溶解氧相对于源水增加10mg/L左右,氧吸收效率大约为70%。在吸收腔高度40cm,出水溶解氧增量达到10.9mg/L时,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的动力效率就能达到6.63kg O2/(kW.h)。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分析新型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的效果。试验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和机械增氧2种方式,设置机械增氧组(溶解氧6~9 mg/L)、微米纯氧增氧Ⅰ组(溶解氧6~9 mg/L)和微米纯氧增氧Ⅱ组(溶解氧15~20 mg/L)3个试验组。结果表明,微米纯氧Ⅰ组大菱鲆的体重增长、成活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高于机械增氧组;微米纯氧Ⅱ组各指标低于机械增氧组。7个月的大规模生产试验(800 m2水面,溶解氧6~9 mg/L)表明,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机械增氧,可以加快大菱鲆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胭脂鱼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可控温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0+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耗氧率和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0+龄和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和窒息过程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6~7 g的0+龄胭脂鱼在15℃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0585 mg/(g.h)和0.3567 mg/(尾.h);20℃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为0.1176 mg/(g.h)和0.8232 mg/(尾.h);昼间耗氧率与夜间耗氧率未显差异。15、20、25和30℃下0+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4921、0.8319、0.9356和1.5144 mg/L,25和30℃下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为1.0738和1.1027 mg/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紊动对水体中溶氧释放的促进效果,设计以潜水泵排水的方式,开展了不同水泵数量、功率、摆放方式、排水方向等工况下过饱和溶氧释放过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紊动对水体中溶氧释放有较好的促进效果。放入5个泵(功率20 W、纵向排水)时,水体溶氧释放系数为0.514 h~(-1),是未放入水泵时溶氧释放系数0.026 h~(-1)的19.77倍。当水泵垂直于水面排水时,溶氧释放效果较好。水泵个数越多、功率越大,溶氧释放系数越大,溶氧释放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中华绒螯蟹Ⅱ期、Ⅴ期溞状幼体及仔蟹(壳宽0.442±0.034 cm)的瞬时耗氧率,对瞬时耗氧率和溶解氧(DO)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蟹幼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其瞬时耗氧率不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测定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河蟹幼体所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以及各自的窒息临界点和半致死点.  相似文献   

18.
为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了饥饿和饱食状态下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水温(25℃、28℃、30℃)时的耗氧率,测定了幼螺摄食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饱食后幼螺的生理代谢活动加强,耗氧率增加;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也增加。幼螺摄食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试验观察发现,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的正常水温范围内(25℃~30℃),DO高于3mg/L时,幼螺生活正常;DO在2.40mg/L~2.35mg/L时,幼螺表现为缺氧状态;DO在1.5~1.0mg/L时,幼螺表现为严重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