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松林内应用白僵菌对家蚕的直接影响,以解决“治虫”与“保蚕”的矛盾,我们在放菌林间作了饲养春、夏、秋三季家蚕的观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七年春蚕阶段,林蚕双方就白僵菌的使用对家蚕生产是否造成为害,在安吉县东风林场部分地首次共同进行了试验。试验分别采用了从罹病松毛虫和家蚕体上得到的两株白僵菌,对易于染病的二龄起蚕和五龄熟蚕作不同孢子浓度的喷蚕体接种试验,考查致病力的差异。二龄起蚕试验在恒温铝质饭盒加盖补湿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蚕致病力,东风208松毛虫白僵菌比江苏家蚕白僵菌低100倍,染病死亡率随菌液浓度提高而增加。同为二龄起蚕,同一菌株,高浓度下,饭盒加盖补湿饲养与饭盒不加盖加温加湿饲养,前者发病100%,后者仅0.33%。桑叶是可能从野外带入白僵菌孢子到蚕室与蚕接触而造成发病的重要途径。根据利用东风208菌株对二龄、五龄起蚕、五龄熟蚕试验结果表明,带菌桑饲蚕,以五龄起蚕发病较高,1900万孢子/毫升菌液喷桑二小时后采叶喂蚕,发病死亡5.05%,五天后降至0.98%。二龄起蚕和五龄熟蚕的试验(1200万孢子/毫升)均为0.5%,一天后则全不造成染病。林间带菌环境条件下养蚕,在50亩松林内喷东风208菌粉70市斤,三龄起蚕在喷菌后三小时进林间蚕棚,直至上簇,2518条蚕无一白僵死亡。东风208菌株在中间供试浓度范围内,出现轻微病斑的蚕有自愈反应,之后也并不再次发病。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与过去林业部门试验所得结果相同。林间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对家蚕生产不会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3.
“金虫”是近年出现的蚕用营养添食药剂 ,具有节省饲料、改善体质等作用。 2 0 0 1年春蚕期 ,在农村进行了试验、对比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1 供试材料与方法蚕用多效添食剂“金虫” ,为山东省泰安市泰兴复合肥料厂生产。使用蚕品种 :镇珠×春蕾 ,为宽城县蚕种场生产。试验地点为宽城县塌山乡尖宝山村。试验时间为 2 0 0 1年 5~ 6月。添食区蚕头数为 2 0 0 0 0头 ,对照区蚕 4 0 0 0头。添食期间为从第 5龄开始至 5龄第 6天。添食剂逐日用量见表 1。表 1 “金虫”逐日添食用量项目第 1天第 2天第 3天第 4天第 5天第 6天总计用量 …  相似文献   

4.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目前在我省已基本普遍应用,群众反映应用白僵菌治虫原料丰富,制造简单,施用方便,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好。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往往是虫子治死了,针叶也吃光了,即有“虫子死光一片白,树上松针一片光”的现象,这对树木生长仍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白僵菌的防治效果,确保松林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我们作了冬季放菌,使幼虫早发病,多发病,既提高杀虫效果,又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现就1973年11月至1974年5月进行的冬春季施放白僵菌的试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本省安吉县东风林场连续六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生产实践以及放菌和养蚕的实际试验证明: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即使放菌的松林相邻桑园和蚕室,都未发现松毛虫的白僵菌和家蚕的自僵病有因果关系。东风林场六年来用5万余斤自僵菌粉防治了4万余亩次松林内的松毛虫,防治效果在75-90%以上。周围蚕桑社队距林地300-1000公尺,未见农民的家蚕因林场放了白僵菌而发生白僵病。余杭县长乐林场和鄞县天童林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在省、地、县农林、科技部门的领导下,为了进一步搞清林间施放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与附近养蚕的关系,我们在春蚕试验的基础上,于6月23日开始又进行了一次对夏蚕的试验,现将试验方法、结果与初步看法分叙于下:  相似文献   

7.
榆树金花虫(榆兰金花虫、榆黄金花虫)在我竹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我们用白僵菌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导如下: 试验方法:将榆树金花虫的幼虫与发生僵病的家蚕一起饲养在培养皿中或直接用白僵菌接种于金花虫体上。在气温24—30℃,相对湿度80~90%,待金花虫幼虫体上长出菌丝发白僵化,而后将金花虫的僵尸磨研,按1:1000倍稀释成水溶液(20斤清水加入人工培养的金花虫白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和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病毒只能在寄主活细胞内增殖,因而解决大量复制技术,是“以病治虫”的首要环节.自1979年起我们即开始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制种有关技术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于下:一、病毒复制1.在有松毛虫发生的松林,采集距结茧1—2个龄期的老幼虫,室内饲养在33×33×54厘米铁纱笼内,每笼300—500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昆虫激素对松毛虫防治应用前途,一九七七年选用了三种蚕用激素松毛虫进行了三次室内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 验 方 法 试验用激素为蚕用增丝灵“515”(上海农药研究所,金坛县昆虫激素研究室),昆虫保幼激素“738”(金坛县昆虫激素研究室,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及蚕用蜕皮激素(金坛县昆虫激素研究室,金坛县激素化工厂)三种。试验虫为林间采得的马尾松毛虫。第一、二次试验为第一代6~7令老幼虫,第三次试验为第二代6~7令老幼虫。 试验时选取发育大体一致的老幼虫每20头饲养于容积32 × 32 ×40公分的养虫笼,取可供7至10天食用的新鲜松枝插入盛水的广口瓶保湿,置养虫笼中作饲养。三种激素各稀释为四个浓度用手持喷雾器,将药液喷布于虫体及松枝,以喷湿为度,喷量约为每笼25毫升,喷后逐日观察记载死亡、结茧、化蛹、羽化情况,与对照比较观察。三种激素不同剂量对松毛虫的活性表现,观察至成虫交尾产卵为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以菌治虫”的新途径,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一面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一面又进行了松毛虫杆菌的多点防治试验。试验面积200多亩,杀虫效果均在80—97%以上,现将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达立净”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新型蚕室蚕具消毒剂。经试验使用证明,该药剂对于家蚕的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猝倒杆菌芽孢、白僵菌、米曲霉菌分生孢子、微粒子孢子等多种病原体,用喷洒或浸渍的方法消毒3~5min,其杀灭效果为100%。特别是对于蚕具上的病死蚕污染物、血斑等,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和洗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滁县地区部分县的松林内调查,蠋敌是捕食松毛虫的天敌优势种,它对松毛虫卵、幼虫、蛹、成虫均有刺吸作用。通过开展蠋敌的人工饲养和治虫试验,证明蠋敌对抑制松毛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人工饲养、繁殖作为一种生物措施,应用于防治松毛虫。因此,滁县地区松毛虫综  相似文献   

14.
本刊于1981年第一期发表了我所沈文生同志一九六四年对“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感染木薯蚕的毒效试验研究”一文,证明白僵菌只能侵染马尾松毛虫,不感染木薯蚕,由于近年来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面积逐步扩大,效果较好,对控制害虫的大发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蚕业部门则担心白僵菌对蚕业生产造成危害,提出不要在林间使用白僵菌防治害虫,因此,我所孙明雅、施仲美同志又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白僵菌对木茹蚕可以感病,但致病率很低,现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以菌治虫”的新途径和扩大防治对象,我们与唐山地区林业局、抚宁县林业局在苇子峪、朱清峪等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使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同时,作了松毛虫杆菌防治试验;易县农林局松毛虫杆菌生产小组,用自制菌剂对舟形毛虫等阔叶树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均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采用飞机喷菌液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还是少有。为了摸索在南京地区使用飞机喷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经验,我们于1979年4月9日在紫金山东部松林区进行飞机喷施白僵菌液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一、供试菌粉:安徽省来安县长山林场生产的白僵菌,每克含活孢子47亿。 二、菌液配制:每架次使用200斤菌粉+200斤水喷前进行浸泡过滤并加入0.1%洗衣粉。 三、飞行方式:在试验区四周及中间插信号旗,使用运五型飞机自东向西依次飞行喷药,每架次喷布面积约180亩,共6架次,防治1000余亩。  相似文献   

17.
在嘉兴地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嘉兴地区科技局、农业局、林水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场支部具体支持下,本试验由地区农科所蚕研室、安吉县林科所、东风林场、邀请中国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蚕病组、嘉兴地区农校蚕桑专业组等六个单位的同志在安吉县东风林场进行白僵菌与家蚕关系的联合试验。  相似文献   

18.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是寄生在昆虫体上的一种真菌,能寄生松毛虫、油桐尺蠖、竹螟、玉米螟虫、菜青虫等多种农、林害虫。菌孢接触虫体,温度、湿度适宜,即发芽侵入虫体内,产生菌丝、分泌毒物,使害虫染病僵死。河南省固始县有纯松林四十多万亩,历来受松毛虫危害严重。起初,用人工扑打,摘茧,诱蛾等办法进行捕杀。以后,单纯靠飞机喷化学药剂,结果:治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otatus walker)虫体上分离出来的白僵菌所进行的三个试验:一、马尾松毛虫白僵菌(简称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二、白僵菌晶体的效能;三、白僵菌在液态培养基中生长发育情况.一、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在以前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绝大多数报告中,几乎都要注明"严禁在养蚕区使用白僵菌".广东省德庆县的部分公社是养蚕区,但该县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极为普遍,菌粉撒到了离蚕房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并未影响养蚕.我们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于1973年5月23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