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海,是一名长期从事林业站工作的管理干部。他质朴、幽默、平易近人;不打官腔,没有官架;讲得都是大实话,办得都是大实事。“乡镇林业站是唯一能够直接触碰到乡镇林农心声的部门。因此,林业站的干部一定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点事,要办到他们的心坎儿里去。”施海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若把他投身的事业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的生命就会在事业的激情中不断得到升华,并且在平凡中演奏出动人的乐章。现任兴和县林业局局长的兰瑞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绿色事业,在内蒙古东南部兴和县的荒原上,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成就了他心目中崇高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群众说——他是一名执法如山的干部。 同事们说——他是一座不停摆的钟。 这里所说的他,就是和静县林业局林管股长、优秀共产党员曹燕滨同志。他的事迹是那样普普通通,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但件件事都办得认真踏实,拨动了全局同志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4.
爱林如爱家     
兴和县高庙子公社秦家夭大队护林员夏如生,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地管护林木。二年间,他管护下的900亩林木很少受损失。他工作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待干部、群众一个样,亲与不亲一个样。巡护中不怕苦不怕累,不论是严冬盛夏或是黑天白昼,他都坚持不懈。社员们编了顺口溜称赞  相似文献   

5.
兴和县新城区西北1公里处,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它就是兴和县黄花梁义务植树某地,它以花灌齐全,林草繁茂的美景,赢得了人们的青昧,被称为兴和县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6.
我的林业梦     
<正>46年前,有位知识青年带着《毛泽东选集》、一把柴刀下放到大围山林场,当时居住在山脚的茅草屋里,虽然三面竹篾土墙,风雨飘摇,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护着那片绿色。他放弃了回城工作的机会,有人说他傻,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却守在大山里,有人难以理解。他笑了笑,"人嘛,就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吃住在林场、坚守在林场、奉献在  相似文献   

7.
记得那是去年八月间的事,五日下了一夜滂沱大雨,到第二天九点以后,还在下着细雨,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有几位扛着测量仪器的同志冒雨走进五面井公社办公室,在座的公社工作人员都把手伸向领头的那位同志。他,四十岁左右,衣着朴素,精神奕奕,身上湿漉漉的也不在乎。他就是王福龙。笔者从八三年春季到太仆寺旗五面井公社搞林业工作以来,常常听到公社和大小队干部谈论:“若不是人家王福龙,咱五面井会有这么多树!”笔者在胜利大队第三生产队还听到群众对他的赞誉,在距石匠沟营子不远的路旁,两位放牧的老人,背靠着杨树,在树荫下乘凉,互相聊着,一个说:“过去是抬腿碰石头、晌午见日头的石匠沟,多亏人家王福龙……”另一个说:“人家在那时候,给咱们全  相似文献   

8.
采访夏堃堡时,他开门见山,就讲到了绿色、环保、植树造林方面的事。他说自己一生就是搞环保的,也接触过很多林业战线的人。  相似文献   

9.
采访夏堃堡时,他开门见山,就讲到了绿色、环保、植树造林方面的事。他说自己一生就是搞环保的,也接触过很多林业战线的人。夏堃堡说,包括绿化在内的一切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樱花烂漫     
知道清源要去水库种树是八年前,那时我们都觉得他疯了。在北京开公司开得好好的,不说是日进千金,也是身价百万,怎么突然想起去山沟子里种树了呢?他只是说,累了,想找个地方静静,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很果断,他卖掉公司,遣散员工,只身一人到离京城100多里外的地方租了一条山沟去种树。至于  相似文献   

11.
农业包干到户后,怎样贯彻“林牧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加快林业发展步伐,这是兴和县各级干部碰到的重要课题。今年由于我们解放了思想,放宽了政策,调动了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全县共造林二十万零九千亩,超额三倍完成了盟下达的全年造林五万亩的任务。同时整地六万多亩,为秋季和明年造林打下了基础。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工作。一、放手招标,划分“三荒”兴和县是长城以北的一个丘陵县,有大片宜林“三荒”地,发展林业生产具备有利条件。自治区、乌盟早在一九八○年就号召各地  相似文献   

12.
大松只有十一岁就到了晨光林场,今年三十一岁了。他每天晚上睡在瞭望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有没有地方失火,有没有人砍树……别人说他是千里眼,顺风耳,因为他从没失过事。白天,他在林中走来走去,为幼苗除草、灭虫、整枝……别人说,林场就是他的家,树木就是他的命。不错,只要有人砍了他一株树,或搞掉一块树枝,不和是什么人,他都会要他赔偿损失,承认错误,提出保证……他二十六岁时,谈了一个对象,就是这林场附近的,叫春艳。这春艳个子不高不矮,脸上白里透红,既漂亮,又能干,一到秋末冬初时,松树上的松毛子掉落下来,通…  相似文献   

13.
杨国华在山西林业系统是一个名人。而他的知名是靠自己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杨国华是1957年生。1972年1月分配到五台山森林管理局工作。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4年。他参加工作14个年头那年秋天.领导看他工作踏实、肯干.便把他调到省林业厅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城市工作的儿子,一位在乡下耕种的父亲,一块"父亲的水稻田"把城市与乡村连结起来,所有的故事,就从这块稻田里生长出来。新农人新下田一开始我跟父亲说"想在2014年在老家乡下种一小片田、跟城里人分享大米"的时候,父亲惊讶极了。当我说到一斤大米30元的价格时,他嘴巴都张大了。这件事太异想天开了。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后来他相信了。因为这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儿子,不仅自己回来种田,还把城市里的大人和小孩一起带来,几十个人高高兴兴干农活,大家一起插秧,一起割稻。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是将梦想当作了现实目标去做,而不是只停留在梦和想的阶段。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吴长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农村到城市,由令人羡慕的自领干部到工厂保安,由一名辞职下海的打工者到创办国内最大照明企业的老板,都是一个怀揣着梦想去拼搏的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2月的一天,桂林地委领导找李开生同志谈话,说组织上打算调他到地区林业局任局长,叫他考虑一下。谈话结束,当时任杜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开生思绪万千:自己是学哲学的,多年来从事党务组织工作,对林学从没研究过,要去林业局当第一把手,自己能挑得起吗?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党和人民培养教育自己多年,应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回了家,他把这事告诉爱人秦春英,春英笑着对他说:“在组织部工作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突然想去林业局?”一些好友也劝他说:林业局有什么搞法,离开办公室就去爬山。李开生认真回答说:“我虽在农村长…  相似文献   

17.
1992年6月初,我又一次到达西盟佤族自治县,和老朋友水戛重逢,喝着他亲手酿制的水酒,双方都很兴奋。水戛是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见过的民族干部。他先后担任过区干部、副县长、县长和县政协主席,现在是县级调研员。我多次到过西盟,每次都和水戛谈得很开心。对水戛重视森林保护的情景,我一直记忆犹新。这次老友重逢,话题不约而同又谈到了西盟的林业。“干脆,我们下察子去看看!”水戛非常高兴地说。我求之不得。但考虑到水戛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我有些过意不去。水戛却摇摇手说:“你来,是为林业的事。这是西盟的大事,也是我的大事呀!”于是,水戛带我到阿佤山寨去访问。几天的奔波,给我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最近浦北县有一位干部荣获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优秀测报员”称号,他,就是与林业有害生物斗争了30年的浦北县林业局森防站站长、钦州市政协委员吴永柏。  相似文献   

19.
茫茫的荒山秃岭,留下了他斑斑的足迹;郁郁葱葱的林海,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他赤胆忠心,一心一意扑在南疆这块绿色的沃土上,为祖国河山绿化,为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用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创造着令人赞叹的业绩。他就是广西龙州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原副局长罗盛碧。1960年罗盛碧从广西林学院毕业分配到区农垦局工作,1962年调到龙州县林业局。到2001年他已在林业战线上躬耕42年,其中在龙州县耕耘了39个春秋。现在龙州人一提起他,个个都竖起拇指夸他是“林业实干家”,县领导说“龙州林业近几年来之所以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32岁的唐德合是正宁县湫头乡林业站技术员,别看他年龄不大,可干林业工作已经整整16年了。16年来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林业技术员,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在干好林业工作的同时,他积极投身到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去,由此便有了一段他热心为果农修剪果树的事。1995年从县林业局遗风沟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