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hamiacola)幼虫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对杉木的危害极为严重.为确定杉木人工林中杉梢小卷蛾的空间分布类型,应用扩散系数等6种聚集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杉木的受害状况与幼虫空间分布状况的对比验证,确定该虫在试验区域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抽样调查,运用种群扩散型指数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Dav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I、Cassie,R.M指标CA.负二项分布K值、森下正明的扩散指标Is、Lloyd,M聚集指数J、Iwaσ的m-x↑-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等测定了其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探讨了最适抽样数、序贯抽样中的运用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梢小卷蛾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应用历期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温度指标与物候预测法,对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成虫期、初孵幼虫期及其它各虫态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相差1~2d,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幼虫的主要天敌是3种曲姬蜂(Scambus spp.),其自然寄生率可达44.4%,并与其寄主的生活史相吻合,是开展生物防治的优势天敌。我们于2008年5月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内,进行了人工助迁释放曲姬蜂防治樟子松梢小卷蛾,其防治面积为100hm2,防治效果为17.18%。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梢小卷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样子松的结实量与树龄的关系作的分析,对樟子松梢小卷蛾幼虫蛀食樟子松的花、芽和2年生球果,造成的樟子松结实量的损失作了估计,提出了种子的损失率公式:Z=(4.017+(1+k)I)x;防治密度指标为:x=Q/97.47×[4.017+(1+k)I]R。进而得出化防密度指标为0.34%,生防密度指标为0.70%。  相似文献   

6.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松针小卷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越冬代幼虫在马尾松人工幼林内呈均匀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用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表明,双对角线取样精度最高;并应用 lwaos 方法分析、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松皮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松皮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皮小卷蛾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利用N=1/D^2((α 1)/X β-1)公式,计算了各种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颚小卷蛾幼虫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a)。主要应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等6种指标研究该虫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钦州康熙岭滩涂外滩植株有虫株率较低(10%以下),中滩25%左右,内滩最高(100%),而北海丹兜和防城港北仑河附近的红树林滩涂,从外滩到内滩有虫株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虫在10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对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在一切种群密度下,都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是聚集分布,且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生物学特性,推出卵期和蛹期也属于聚集分布.本文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计算出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确定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取样的基础上,利用若干聚集度指标法、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对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在落叶松种子园内,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在序贯抽样中应用Iwao的序贯抽样公式确定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落叶松松瘿小卷蛾的空间分布进行指数法模拟研究,发现其空间分布为由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聚集分布。通过序贯抽样研究,对松瘿小卷蛾幼虫序贯分析表进行了编制,为防治松瘿小卷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落叶松松瘿小卷蛾的空间分布进行指数法模拟研究,发现其空间分布为由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聚集分布.通过序贯抽样研究,对松瘿小卷蛾幼虫序贯分析表进行了编制,为防治松瘿小卷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法的m~*-m直线回归法和Taylor法的幂法则,对桐花树人工种植区内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1年中在林间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仅在7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呈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1.069 m+1.911,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关系。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1.339lgm+0.216,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2.911/m+0.069)/D~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在樟子松栽植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并为该虫的野外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个聚集度指标和3种回归分析法对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计算了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种群的最适抽样量并拟合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梢斑螟的8个聚集度指标均显示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个体之间相互吸引。随着田间平均虫口密度的增大,抽样数逐渐减少;随着允许误差逐渐减小,所需要的抽样数就越大。建立的序贯抽样表和最适抽样量表可在林间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松瘿小卷蛾Laspeyrsia Zebcsna(Ratz)是东北地区落叶松中,幼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吉林省的舒兰、桦甸、磐石和延吉等地的落叶松人工林内普遍危害,个别林地危害尤烈.此虫幼虫期生活于枝、梢上,潜食当年新生嫩梢基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刺激落叶松枝条膨大形成虫瘿,并引起流脂,往往造成主梢在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  相似文献   

18.
19.
白杨透翅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是杨树的重要害虫,为研究该虫在杨树人工林内的空间分布型,笔者于1988在晋城市国营苗圃两片中保杂种杨人工试验林中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研究方法在两片三年生、株行距为6m×6m、占地各为20亩的中保杂种杨人工林中,逐株调查虫口数,列成频数分配表(见表1)。将调查数据用聚集度指标进行分布型测定,再依次按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的理论频数公式求出理论频数。将实测频数与理论频数进行比较,经 x~2检验(P>0.05)确定其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