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言四子王旗属于“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旗县。经过第一期工程的检查验收,反映出造林质量不高。要想提高造林质量,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造林地(或称宜林地)。掌握了造林地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才能选择好林种、树种,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所以确定宜林地,划分立地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简单介绍四子王旗是如何确定宜林地与划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福鼎市森林资源的林种、树种结构现状,针对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树种结构单一、针叶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各大工程建设,全面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大阔叶树苗木培育,提高阔叶树造林面积的比例;实施封山育林,加快福鼎环城绿化美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西东部珠江水系区的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以构成其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各林种的功能需求特征为依据,在充分遵循其树种优化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林种功能作用所需求的要素,按其层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其隶属关系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层的分析结构模型,即树种优化选择的评价模型,用指标层相对于控制层(目标层)的重要性权重来确定营建该防护林体系待选的56个树种的优劣次序,明确了不同林种对其造林树种选择诸因素(依据)间的权重问题,评选出了适合苍梧县营造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为营建其最大综合效能的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树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造林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造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林成活率低 ,造林保存率低 ,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 ,造林形成的林分质量不高等 ,并对产生造林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树种 ,提高科技含量 ,强化管理措施 ,完善造林机制 ,增加资金投入 6项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目的规划方法对箕山场现有树种、林种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该场在其特定的条件下达到最好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模型解算结果可增加80万元。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核心,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起衡阳县长防林体系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调整了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为该县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1995,(5):9-10
调整优化结构兴办绿色产业近年来,哲盟围绕发展“两高一优”林业,把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兴办林业产业作为核心来抓。在林种树种、造林布局、种植方式、产业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溪县现有林地、林木资源、树种结构、林种结构、林分结构和林分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讨论了树种结构、林种结构和森林保护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管护、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弥渡县少林、造林树种单一和林业发展需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该县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出比较适合该县生长的造林树种63种次,分别林种列表介绍了各树种的特性、生境条件等,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物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当地经济条件,分别不同林种、树种配置了相应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0.
王凯  曹国华 《江苏林业科技》2021,48(2):50-51,57
利用在2020年江苏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中获取的全省成片造林数据,对区域结构、造林地类型、主要树种组成、林种、珍贵彩色树种占比等进行了分析,从全省造林总量、区域分化状况、造林树种结构等方面总结了造林实绩特点,并就当前造林空间受限、缺乏有效管护、基层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理想森林结构的内容包括理想的林种结构和各林种内理想的树种、年龄及空间布局结构。林种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以生态经济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区域规划为手段。本文以沙县林业区划中的林种远景规划为理想林种状态,而将重点放在用材林结构的调整上,用材林结构的调整应用多目标最优化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森林分类经营基础理论,森林结构调整的原则,林种结构、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调整的方法与技术,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成活率,生态公益林效益计量理论、主要计量模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AHP法在区域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区现有森林资源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五个层次的林种,树种结构层次分析调整模型,其中既有完全层次也有不完全层次,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用AHP法对林种,树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林种,树种结构得到改善,用材林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它林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针阔叶比从现有的1:5.87调整1:1.68,树种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弥渡县少林、造林树种单一和林业发展需要。根据适地树的原则,结合该县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出比较适合该县生长的造林树种63种次,分别林种列表介绍了各树种的特性、生境条件等,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物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的当地经济条件,分别不同林种、树种配置了相应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通过选育一批主要造林树种、生态修复树种、绿化观赏树种、生物质能源树种、木本油料树种、木本中药材树种和林下种植植物良种,大力推广多树种混交造林和珍贵树种造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不仅优化了林种树种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林分质量,提高了林地生产力。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1.66%,低于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的森林蓄积量为89.85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系统分析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林分结构简单,树种组成单一,龄级结构不合理,宜林地面积大,林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指导下,从科学制订森林经营规划,加强森林经营,开发特色资源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乌兰察布市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种结构和树种组成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造林林种和树种组成,指出其存在林种选择上经济林面积过小,使退耕农户从退耕地中收益减少;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等问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多营造混合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进行了全省林种、树种结构分布现状调查、评价及规划,特别是对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林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完成了全省林种结构的合理调整与配置,并对今后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本文为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层次分析法在湘北地区林种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湘北地区林种树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后的林种结构为:防护林19.61%,用材林33.08%,经济林38.02%,薪炭林9.27%;树种结构优化后针叶树为34.14%,阔叶树为37.82%。为本类型区湘北低丘岗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冀北山地造林树种短缺的问题,选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毛棶(Cornus walteri)、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栌(Cotinus coggygria)6个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檗、胡桃楸、毛梾、华山松和花楸5个树种均适宜在阴坡宜林荒山造林,黄栌适宜在阳坡宜林荒山造林,可作为本区宜林荒山人工造林树种。黄檗在半阳坡宜林地造林虽然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但生长量与健壮程度显著低于阴坡造林地,因此水肥条件差的半阳坡宜林地不宜营造黄檗林。胡桃楸在石质沟谷地造林虽然生长量与保存率低于阴坡造林地,但保存率在85%以上且生长较好,为该立地条件较佳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