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22):i004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淌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应注意三个环节:栏舍内(带畜禽)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包括用具、车辆等)和饮水消毒,每周应不少于3次,环境消毒每周1次.饮水始终要消毒或保证清洁。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不发疫病不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家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家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此时仍没有及时采取严密有效的消毒措施,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疫病蔓延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家禽消毒一定要及时有效。具体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栏舍内(带家禽)消毒,舍外环…  相似文献   

3.
正1目前养殖场消毒存在的误区误区一:不消毒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立竿见影;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这是运气好,但终究要生病,有可能是消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误区二: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经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易感畜  相似文献   

4.
1不发疫病不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而没有严密消毒时,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播,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要有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家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家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此时仍没有及时采取严密有效的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6.
消毒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在规模化养殖场,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应注意栏舍内消毒和舍外环境消毒和饮水消毒。经过消毒,  相似文献   

7.
1 消毒的认识误区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猪场消毒     
在规模化养猪中,虽然有时没有发生疾病,但是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当病原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疾病.因此,消毒应注意3个环节:栏舍内(带猪)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包括用具、车辆等)和饮水消毒.  相似文献   

9.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另外,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不能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就有可能暴发疫病。所以未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0.
1 未发生疫情可不消毒或随意消毒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另外,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不能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就有可能暴发疫病.所以未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1.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有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染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排出病源体,如果没有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病源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用具、鞋帽等传染途径侵人易感畜禽,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在畜禽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而消毒的目的是杀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的好方法。当前我国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而许多养殖户有注重防疫、治疗而轻视消毒的现象,使养殖潜在风险越来越大,养殖效益大打折扣。现就对消毒措施在畜牧养殖场应用时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在畜禽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而消毒的目的是杀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的好方法。当前我国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而许多养殖户有注重防疫、治疗而轻视消毒的现象,使养殖潜在风险越来越大,养殖效益大打折扣。现就对消毒措施在畜牧养殖场应用时注意的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家禽传染病的传播,与人和家畜的传染病的传播一样,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禽。如果这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可能发生,疫病就会终止流行。传染源是指传染病发生的来源,它是已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这种受感染的动物体内不但病原体能定居和生长繁殖,而且通过  相似文献   

15.
1卫生消毒误区 1.1没有发生疫病就不进行消毒 在养鸡场中,尽管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疫病。因此,对于鸡舍周围,每2-3周应用嬲火碱液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鸡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药,以保持经常有效的消毒作用。鸡舍内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常用于带鸡消毒的药物有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  相似文献   

16.
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机体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当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时,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引发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应具备三个要素是传染源(病源)、病源微生物的传播路径(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粪污、交通工具等)、易感染动物(病源微生物易侵袭定居,并能导致患病的动物),但如何保护好健康畜禽,消灭致病微生物,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畜禽的有效措施之一。消毒技术的利用对阻碍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对易感畜禽的传染的有效方法,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消毒是综合防制措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正>畜禽疫病包括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具有多发性、多变性、防控难度大,对养殖业的危害性难以估量。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都不懈努力,想方设法降低杜绝疫病危害,以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1流行病学畜禽疫病发生要依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疫病流行即被终止。1.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正在患疫病或带菌(毒)的动物是最大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消毒是贯穿于畜牧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通过科学的消毒,可以减少或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使其数量和浓度减少到无害程度,可防止畜禽发病或疫病的蔓延。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性消毒、终末消毒3种。现就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的消毒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从而消灭各种传染病。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鸡舍、场地、饲养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2.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鸡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鸡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污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动物.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利用消毒药物杀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流行与蔓延,是传染病防治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药物对猪群或猪场环境的消毒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原体对消毒药的敏感性、消毒药的理化特征、环境状况、消毒药作用浓度与时间等.本文将重点阐述病原体对消毒药的敏感性,以期为猪场常用消毒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