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麦赤霉病俗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尤以多雨潮湿的温带发生严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一般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且病麦品质变劣,出粉率低,籽粒皱缩秕小,颜色发白,不但影响面粉的品质和食用价值,而且病麦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轻病田病穗率在 2 %~ 9% ,重病田可达 5 0 %以上 ,个别田块高达 10 0 %。在青海 ,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东部农业区 ,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重。柴达木地区、海北州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各麦区小麦扬花期的气候条件 ,雨日多、雨量大 ,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品种、病害发生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同茬口间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1983年开始小麦赤霉病在河南省已连续发生四年,大流行三年,造成严重减产。如何准确地估计赤霉病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一方面因病麦粒中含有毒素而不能食用,品质下降;另一方面赤霉菌侵染穗轴后形成生理阻断而表现为白穗,病穗上部籽粒灌浆不足,使病穗上的健粒千粒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小麦条锈病而居第二位,分布范围也较广泛,尤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华南冬麦区更为严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据估计,全国发生赤霉病的麦区面积近667万hm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4.病害中流行年份损失5%~15%,大流行年份损失10%~40%.该病不仅是造成严重减产的毁灭性病害,而且恶化子粒品质,食用病麦引起人畜中毒,影响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同时造成经济损失,国家已规定病粒率超过4%不作为商品粮收购.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涟水县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涟水县小麦产量、质量安全,年均对涟水县小麦生产造成损失达650万kg。2018年涟水县小麦赤霉病系统田自然病穗率达90%,病指达68.83,虽经各方努力仍发病42600hm2,造成损失750万kg,亟须更好防效的药剂进行推广。植保站于2019年4月~6月对赤霉病新药剂丙硫菌唑·戊唑醇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咪铜·氟环唑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找到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61-362,388
20 0 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 ,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 8成~ 1.5倍 ,其他地区偏多 1~ 6成 ;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 10~ 16d ,淮河以南地区 17~ 2 1d ,显著偏多 ;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 ,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 ,加上冬春季的低温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 ,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病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发病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 ,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 ,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 ,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 5 0 %以上 ,严重度大多达到 3~ 4级 ,为历史所罕见 ,一般减产 3 0 %以上 ,严重的超过 5 0 % ,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 ,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 ;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 ,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 :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 ,同国际接轨 ,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 ;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 ,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赤霉病流行频率高,一般每隔2~3年流行1次.大流行年发病率为50%~100%,减产10%~40%,中度流行年病德率为30%~50%,减产5%~15%.该病不仅造成减产,同时还降低小麦品质.受害重的籽粒皱缩空秕,发芽率下降.病麦含有毒质,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去年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我乡小麦平均病穗率为54.1%,其中当家品种皖麦19为52.3%,推广品种皖麦44、46为90 2%,平均减产30%.由于去年菌源量大,今年种植的感病品种面积也较大.为了防止今年赤霉病再次流行,必须提前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9.
华麦13在湖北省2001~2003年两年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量4583.55 kg,比对照鄂恩1号增产5.84%.品质检测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华麦13半冬性,矮秆、大穗,白壳、白粒,千粒重高.栽培上应适时早播,播量90~105kg,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注意防治赤霉病、条锈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系)赤霉病病情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情况近年来,山东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1997年病穗率一般在01%~2%,1998年一般麦田病穗率为5%~10%,重病地块达30%~50%。鲁西南地区发病普遍较重,产量损失30%左右。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优势小种为禾...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太湖地区属于北亚热气候区,春末夏初受季风影响,冷暖交锋,常常形成连阴雨天气,使三麦赤霉病流行。据宜兴市统计,1960—1987年间,有16年是赤霉病的流行年,发病率为57.1%,严重地影响了该区三麦单产。在轻病年,因赤霉病的发生要损失产量1~10%,中等发生年,损失产量10—20%,重发生年要损失产量20~40%。我们利用宜兴地区历年赤霉病的发病资料(该资料将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分为:轻、中等偏轻、中等、偏重、重五个等级)和太湖地区小麦单产资料绘制的曲线图反映了赤霉病的发生对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郑麦0943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4种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及不同防治次数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抽穗50%时防治2次(间隔7 d)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7.6%和91.7%;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氰烯菌酯在小麦齐穗期防治1次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2%以上;40%多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一般,防效在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生产上主要流行性病害,每年多发生在穗期,而多雨气候潮湿的年份,小麦赤霉病发生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到80%~90%,甚至是颗粒无收.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畜有害,可导致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必须掌握抓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杰 《河南农业》2016,(30):47-49
在试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豫农98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研究了40%多.福.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偏高,阴雨寡照天气,第1次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第2次在扬花始盛期施药防治效果较佳。小麦赤霉病施药防治要"看天、看苗、看地",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的病害,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产量的损失,而且因为赤霉病菌能产生DON毒素(呕吐毒素)污染谷物,对人、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由于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小麦赤霉病呈现重发态势,流行频率明显增加,仅2010年以来,7年中就有2010、2012年2年大流行,2013、2015、2016年3年偏重发生,2012年赤霉病病穗率达到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适合张家港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2013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示范的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对病穗率和病指的防效都在80%以上,其中病穗率和病指防效都在90%以上的药剂有48%氰烯戊唑醇、20%氰烯己唑醇、40%戊唑多菌灵等,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5-106
赤霉病是近年江淮地区小麦穗期主要病害之一。本文考察不同杀菌剂及不同剂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赤霉病发生率为0.83%~2.00%,无白粉病发生,各处理小麦叶色和麦穗颜色正常,无早衰现象;各处理实际产量达6.258~7.070 t/hm~2,小麦产值达14 393.4~16 261.0元/hm~2,纯收入达6 788.4~8 206.0元/hm~2;尤其以使用麦甜、秀特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佳、经济效益较好,纯收入达7 021.5~8 206.0元/hm~2。  相似文献   

20.
只有掌握科学的损失率测定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损失估计,指导对大田赤霉病的防治.本文以宜病大田为对象,严格考察病情和考种.在计算各病级产量损失率和产量损失系数之后得出病害总体产量损失率.考察病害造成损失的所有因素并参加定量测算.这些因素是:发病率,各级病、瘪、健粒率,各级病穗健粒千粒重下降率,各级病穗瘪粒千粒重下降率(一法) 再加上各级病穗不实小花增加率(二法).测定和验证结果表明,二法更接近大田病害实际损失.但仍低于实际损失水平,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