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满红 《山东饲料》2007,(3):28-28
春甘蓝间套玉米种植模式667平方米产甘蓝3500千克,玉米750千克,可收入5000余元。  相似文献   

2.
春马铃薯、夏白菜、越冬甘蓝一年三作三收种植模式,一般667 m2产马铃薯2 500kg,夏白菜3 000~4000kg,越冬甘蓝3000~3 500kg,纯收入4 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对我国粮食产量和农业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提高玉米培养种植技术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总产量,因此,本文针对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种植进行研究,以期借此达到有效发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效用和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洪学 《畜牧市场》2006,(4):31-31
一、小批量滚动饲养模式(年出栏40头) 1、种植计划安排:年种植优质高产、营养丰富且猪喜吃的玉米、稻谷、高梁、麦类、大豆等饲粮作物 6000平方米和苜蓿、萝卜等饲草作物3350平方米,均包括复种或间作、套种(下同)。 2、养殖安排:在每年的1月、2月和3月、4月初,  相似文献   

6.
大豆、豌豆间作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诱处4号大豆和中豌豆4号豆为供试作物,组间作种植模式,并对其资源利用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经济收益有了极大提高,产值是同类地小麦的2.54倍,玉米的2.17倍;化肥氮的施用量较小麦,玉米减少近2/3,经济产品的可消化粗蛋白是同类地小麦田的1.65倍,玉米的1.73倍;秸秆的可消化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单位面积所能提供的可消化粗蛋白是小麦秸的21倍,玉米秸的1.58倍。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是同类地小麦的3.4倍,玉米的1.77倍。  相似文献   

7.
范超  兰敏 《四川蚕业》2009,37(2):51-51
<正>近两年,丝绸行情低迷,茧价一路下跌,而其它农副产品价格却一路上扬,养蚕的比较效益已不明显。中江县作为全省的蚕桑大县,面对严峻形势,拓开思路,积极探索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种植模式,增加桑园综合效益,保住蚕农收益,保住蚕桑资源。现  相似文献   

8.
草地农业中的几种优化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为依托,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生物和生态工程技术,探讨了果树与牧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构成的复合系统。从1991年开始,通过历时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较单一种植能有效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叶面积指数提高2倍以上,光能利用率提高2.2倍,空间利用率提高2.0 ̄6.4倍,土地效益成倍增长,是一个在当地条件下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四川省农区土地资源的特性以及牧草的宜种性、宜耕性、宜用性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的牧草不但产量高,而且牲畜喜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种植的牧草要求应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研究、实践下,经过试验、探索和总结,现将四川省农区种草的主要几种模式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1水稻、牧草、水稻轮作此种模式适宜全省平坝、浅丘地区的水稻田。其技术是:水稻收获后,高厢深沟排湿后种植牧草,第二年4~5月收割牧草后种植水稻,牧草占地时间150~200d。其选择牧草的原则是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间套作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但就旱作全膜覆盖马铃薯豆科作物间作的增产机制及其效应,目前缺乏系统研究认识。试验于2011-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 (104°36' E,35°35' N),以新大坪和临蚕131为试验材料,设马铃薯单作、蚕豆单作和薯蚕间作3个处理,记载生育期、测定年际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计算作物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竞争力、土地当量比等参数,揭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间作蚕豆对作物生育期、产量、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区域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蚕豆间作的共生期长达100 d以上,共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2.5%~58.3%,是马铃薯单作总耗水量的68.2%~86.3%;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耗水量,并使马铃薯花后耗水量显著降低。尽管间作后使产量较马铃薯单作在2011和2014年下降18.1%~31.2%,并使不同降水年型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但使2012年的作物产量提高了10.6%,而且4年土地当量比达1.3~1.5,蚕豆对于马铃薯的资源竞争力为0.31~1.15。所以半干旱区全膜覆盖马铃薯垄沟间作种植具有显著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潜力,但需要通过科学搭配作物组合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改善农田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万安县以国家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型养猪业。这样不仅可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实现饲料资源的多层次利用,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现介绍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模式。1“桑-猪-塘+冬种”模式利用养蚕产生的蚕沙(蚕粪和养蚕的残渣总称)和猪粪养鱼。据报道,每667(亩)桑可产1200kg蚕沙,约8kg蚕沙可养1kg鱼。种0.5×667的桑+3头猪的粪+667(亩)地的黑麦草,则每667(亩)塘可产鱼量达250kg。2“鸡猪联养”模式鸡的肠道较短,对营养利用不充分。干鸡粪中含水分8%、粗蛋白22.5%、粗脂肪2.3%、无氮浸出物23.9%、粗纤维9.7…  相似文献   

15.
1禾本科牧草轮作模式:冬牧70黑麦与墨西哥玉米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生长至次年4月上旬,生长期180d左右,能刈割3茬,每667m2(1市亩,下同)产草4000kg左右,收割抓紧整地,施足底肥,再种墨西哥玉米(或饲料玉米、苏丹草、籽粒苋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品种)。墨西哥玉米生长至9月底或10月上旬,生长期200d左右,第一茬生长50d,以后每20d刈割一茬,可刈割6~7茬,每667m2产牧草2万kg左右。1.2原理冬牧70黑麦耐寒性强,立春反早发,叶片繁茂,4月以前为营养生长期,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墨西哥玉米是喜温性牧草,最适发芽温度15℃,最适生…  相似文献   

16.
17.
2011-2013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膜下秸秆还田双覆盖与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Zea may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叠加放大了地膜覆盖增温增湿、秸秆覆盖调温保湿和双垄种植集保水效应,使0-25 cm土层温度和0-100 cm土层含水量比露地平均提高3 ℃和3.71百分点,有效加速了还田秸秆的腐解与养分释放,第2年即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3年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P、K,以及土壤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比露地增加了1.19%、3.08%、9.14%、6.78%、6.28%、1.85%和7.10%。水温环境与地力的改善优化了生境,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改善了株高、穗位、双穗率、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和用水效率,使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玉米较露地平均增产64.22%。因此,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是550 mm降水量半干旱区培肥地力及玉米高效种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山西省玉米(Zea may)连作(CC)、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燕麦(Avena sativa)轮作(C-A-O)和玉米+小黑麦(Secale sylvestre)轮作(C-T)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营养品质,在山西省不同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轮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分析农作物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C-T一年平均经济效益最高,CC次之,C-A-O最低。但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C-A-O的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P<0.01),CC连作最低。综合来看,C-A-O综合效益较高,C-T综合效益次之,CC综合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迅速发展的永宁农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十分迫切,农业掀起了种草养畜的热潮。发展高效种植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1 永宁县饲草料种植现状1.1 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很好的处理农业发展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之间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于2009-2010年两年期间,采取循环利用,通过种植玉米、土猪饲养、蚯蚓养殖和林下养殖土鸡,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