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姚桥村,成功地运用稻田养鱼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低湖地区冷浸田的鱼稻共生双高产种养模式。1986年试验面积3.46亩,水稻亩产475公斤,鲜鱼亩产205公斤,亩平纯收入600元以上,比原来提高了10—15倍。1987年试验面积3亩,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麓的米泉县长山子乡碱梁村支部书记赵青方1988年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利用一块1.8亩稻田进行稻田养鱼,水稻平均亩产1443斤,鱼亩产110斤,养鱼亩盈利123元,养鱼田水稻较对照田增产6%,突破亩产“千斤大米百斤鱼”大关。米泉县高温季节短,水稻一般5月中下旬插秧,8月底排水干田,9月下旬开镰收割。稻田养  相似文献   

3.
潜江市老新镇姚桥村,成功地运用稻田养鱼理论,探索了一条适合于低湖地区冷浸田的鱼稻共生双高产种养模式。1986年试验面积3.46亩,水稻亩产475公斤、鲜鱼亩产205公斤,亩平纯收入600元以上,比原来提高了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大竹县土质肥沃,水源较好,适宜稻田养鱼。1985年清河县平滩村8组采取田凼、凼沟相结合的稻田养鱼20亩,食用鱼亩产达到50公斤,稻谷达到526公斤。人和乡英雄村邓光兴稻田养鱼0.4亩,折合亩产鱼230公斤,稻谷610公斤,总产值470元,比不  相似文献   

5.
游仙山家住新化县上渡乡塔山村五组,全家6口,包田3亩,从1985年起开池0.3亩,并利用2.5亩稻田进行养鱼。1987年渔业收入1134.6元,比1986年1000元增长13.46%,占全家总收入的33%。老游家渔业收入多,主要经验有四条: 一是人勤肯钻研。老游喜欢养鱼,他一面不断总结自己的养鱼经验,一面购买养鱼书刊认真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革新了技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二是田、凼、池结合。近几年,老游大胆革新稻田养鱼技术,首先,利用屋边鸡鸭田,开鱼池0.3亩,然后又在2.5亩稻  相似文献   

6.
稻田渔业我县是发展水产生产,提高鱼产量的主功方向。1986年稻田养鱼184320亩,产鲜鱼1917.75吨,比山塘水库27470亩的产量1828吨还多89.75吨,占全县总产量的45.3%。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加快我县的稻田养鱼发展的步伐,从1984年起,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试验推广一种符合本县资源优势、技术条件,生产上切实可行,效益上十分可观,技术上合情合理的稻田养鱼方式—田凼(沟)结合养鱼。一、基本情况我县试验推广田凼结合养鱼始于1984年,首先在稻田养鱼老区的柏家坪、禾亭、桐山等3个区的4个乡(镇)进行试  相似文献   

7.
张清佳  陈春辉 《福建水产》1993,(2):49-50,52
在水源条件较好的莲田中,配套占面积10—20%,围田沟塘,亩投放尾重0.15—0.25公斤的草鱼种250—400尾,搭配15%其他品种,7月中旬后日投喂存田鱼40—50%的青稻草,采用长流水、大流量、勤防病、常调节水质的管理措施。1400亩试验田产鱼372.5吨,平均亩产265.8公斤,比对照田增产74.4公斤。验收1.3亩小区试验田,获亩产鱼657.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466.1公斤,亩产值3999.33元,亩养鱼利润2783.95元,亩莲子产量26.92公斤。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浦城县稻田养鱼从1999年的1.7万亩发展到如今的5万多亩,养殖方式从过去的传统式稻田养鱼发展到如今的工程化稻田养鱼。2003年普遍实现了亩产千斤稻、千元鱼的奋斗目标,亩产值达2000元,亩纯收入1300~1500元,实践证明工程化稻’田养鱼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可缺少的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久胜镇林场村农户杨井东,1998年利用30亩稻田和1.5亩池塘进行稻田养鱼,经过几个月的辛勤管理,他养鱼的稻田比其他没养鱼的稻田亩增产水稻30kg、共产高背鲫750kg,平均尾重100g以上,每公斤售价平均6.00元、养鱼收入4 500元、纯盈利4 000元,30亩水稻增收1 000元,鱼  相似文献   

10.
衡阳县清潭乡良云村宏元塘村民小组,大力发展稻田养鱼。1987年除一家四属户未养外,其余15家户户利用稻田养鱼。据调查统计,该组利用早、中、晚稻田养鱼15.3亩,占能够养鱼水田面积的54.6%;利用晚稻秧田空闲期育种面积10.4%;培育夏花鱼种40.8万尾;存田春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是江西省稻田养鱼继续较快发展的一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17.67万亩,比上年增长18.13%,稻田养鱼总产量2.9万吨,平均亩产24.8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7.8%。另外,稻田养鱼种面积26.14万亩,培育鱼种24233万尾,计5192吨。发展较快的赣州地区稻田养鱼面积达到44.1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7.5%,平均亩产25.4公斤,总产成鱼11218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13.9%;占全省稻田养鱼总产量的38.5%。该区于都县稻田养鱼面积41715亩,平均亩产48.6公斤,总产成鱼2027吨,占全县水产品产量的27.4%,是全省稻田养鱼产量最高的县。抚州地区广昌县稻(莲)田养鱼面积25200亩,平均亩产40.6公斤,总产1022吨,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51.5%,是全省稻田养鱼产量比重最高的县。  相似文献   

12.
杨龙 《科学养鱼》1988,(1):11-11
为充分利用我县近20万亩可养鱼冬围水田,发展稻田养鱼,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于1983年至1985年进行了“开厢栽秧,沟内养鱼、免耕稻田,鱼稻双丰收”的试验,9块田,11.2亩,1985年总产稻谷.4973.5公斤,亩平445公斤,总产鱼849。7公斤,亩产76公斤,1986tF示范1000亩,稻谷亩产450-500公斤,鱼亩产25—55公斤,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稻田养鱼与南方相比,有耕作、季节、温度等差别。为了探索本地区稻田养鱼的高产途径,1990年在我区马头镇桥东村进行“麦茬稻田养鱼短期高产试验”,面积11亩,经过3个月的试验管理,共收获稻谷3971公斤;田间鱼苗经70天饲养,捕捞大规格鱼种750公斤。亩均产稻谷361公斤,比不养鱼稻田增产50.8公斤;亩均产鱼68.2公斤。共计新增收入5810.2元,亩新增收入528.2元,是不养鱼稻田亩产值310.2元的1.7倍。在这11亩稻田中,有0.77  相似文献   

14.
沅陵县枫香坪乡,1989年在狠抓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全乡共有稻田5272亩,养鱼稻田达到3100亩,占总稻田面积的58.8%,比前年增加1100亩,增长55%。全乡1358户6600人,户平稻田养鱼2.28亩。田家村有739亩稻田,养鱼444亩,占总田面积的60.1%。1989年7月26日,抽样调查验收了三户村民的鱼田4.45亩。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2月22日,我局水产工作站在南岔乡李家坪村对高产稻田养鱼试验进行了验收,现就验收情况报导如下: 农民黄道钧,稻田面积1.0亩,低洼冷浸田,“沟厢溜”式。投放春片鱼种254尾,夏花鱼种2000尾。①产鲜鱼66.4公斤(其中草鱼、鲤鱼最大者分别为1.30公斤,1.80公斤),按市场价6.0元/公斤计算,收入398.40元,生产鱼种1100尾,按0.20元/计算,收入220.0元,共收入618.40元。除掉成本(包括鱼苗鱼种、饲料、药物、劳动日)197.70元后,可得纯收入420.70元。②产稻谷401.5公斤,比1987年260公斤增长35.24%。黄道钧已有四年稻田养鱼历史,由于是传统的稻田养鱼,即“人放天养”,连  相似文献   

16.
在29.4亩稻田上进行一年双季垄稻沟鱼试验,全年亩产稻谷980.9kg,试验田与对照田比较亩增产130.3kg,增产率130.0%。鱼亩产71.9kg。亩总产值1099元,亩纯收入为819地,比只种稻谷亩新增产值452.9元,亩新增纯收入3721元,投产比1:5.00。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湘南丘陵,群众很有稻田养鱼习惯,据统计,1950—1966年的十七年中,年平均稻田养鱼面积为7.63万亩,其中1962年高达12.32万亩。随着矮杆水稻的种植,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化肥农药的使用,浅灌勤灌和落水晒田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极左路线的影响,1967—1977年的十年间,稻田养鱼年平均为1.85万  相似文献   

18.
桂东县农业局、科委和科协,从1984年开始设计稻田养鱼高产技术方案,由一个点一亩试验田搞起,去年全县已推广到322亩.效益非常明显。据验收的11.28亩早稻田,亩产稻谷48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7.94%,亩产鲜鱼22.38公斤,加上鱼种收入,渔业产值118.32元。验收中稻12.79亩,  相似文献   

19.
攸县畜牧水产局的水产科技人员,根据前两年稻田养鱼的经验教训和攸县的地理、气候等具体情况,分别在城关、上云桥、网岭、皇图岭、坪阳庙、石羊塘等六个乡镇,选择了103丘、共107亩向阳、保水、管理方便的水田,采取田、沟、凼三结合的形式,进行稻田养鱼高产试验。要求田边有过水沟,田中开一凼,凼面为稻田总面积的10—15%,凼深一米左右,田、沟、凼要三通;在确保水稻的正常耕作和不降低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力争每亩稻田产鱼50公斤,或产大规格鱼种1000尾,亩平增收200元。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对12户试验户、共9.96亩稻田的抽样验收,取得了亩产鲜鱼80.94公斤,鱼种569.3尾,产值274.62元  相似文献   

20.
工程化稻田养鱼是指已建永久性工程鱼池的稻田养鱼,它是一种新的稻养模式,我县于1994年开始推广。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安乡桥下村,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10亩,1995年亩增渔业收入898元、稻谷97公斤;比未养鱼稻田亩增收2700元。村民钟荣瑞、刘伟民,稻色工程面积3.7亩,亩获渔业纯收入3087.5元,早晚两季稻谷1892.5公斤,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工程化稻田养鱼户。为总结其经验,笔者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其高效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