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索环保型的噬菌蛭弧菌宿主菌菌种,本文用红假单胞菌作为宿主菌进行了培养噬菌蛭弧菌的研究,系统地探索了pH值、缓冲系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红假单胞菌培养噬菌蛭弧菌,其环境影响因子、出斑时间、出斑数量、培养收获浓度等方面均与大肠杆菌无差异,最佳培养条件为25℃~30℃、pH值7.0~8.0、PBS缓冲系、并添加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光合细菌中红假单胞菌可完全取代污染菌大肠杆菌培养噬菌蛭弧菌,生产环保型的蛭弧菌制剂,并简化了生产程序。并建立了蛭弧菌的培养采收标准,同时初步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蛭弧菌浓度的计算方法——裂解系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规模化培养方法,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4月26日,将淡水鱼配合饲料与自来水混合后放置在玻璃温室,于有机玻璃柱中腐烂、发酵培养,培养期间不添加其他物质,也不添加菌种种源。实验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腐烂,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物质附着,并且附着面积逐渐扩散到整个内壁,然后水体也逐渐转变为暗红色。结果显示,饲料腐烂过程中,水体TN、TP和TOC最高可分别达近1 200 mg/L、700 mg/L和2 700 mg/L,随后水体TN、TP和TOC出现降低趋势。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当水体呈现暗红色时,附着态微生物样品和浮游态微生物样品均以红假单胞菌属为最大的优势属,红假单胞菌属在附着态样品和浮游态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73.19%和54.31%,即实现了浮游态和附着态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高密度培养。推断本实验中红假单胞菌规模化培养方法的机理:首先,异养菌降解饲料原料为小分子物质,随后在适当的水温、光照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其中高浓度的氮、磷、碳以及金属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满足了红假单胞菌的高密度生长需求而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类。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产配合饲料与水一起发酵进行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其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异养菌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娣  郭玲琼 《水利渔业》2006,26(4):60-61,68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合理施用量为0.1%。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商品保存技术,首先对实验室选育保存的高效荚膜红假单胞菌(菌种NC01)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保存温度、菌液pH值、包装桶规格、透光度、颜色对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保存期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在菌液中添加保护剂后的保存效果。结果显示,在商品菌液中添加0.5g/L维生素C,调节菌液pH值7.0,采用5L透光度2 500lx的绿色塑料桶包装,在温度25℃下保存效果最好。应用最适宜保存技术保存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两个月,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76×109个/mL,比普通保存技术提高了67.27%,两者差异显著(P0.05),为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的保存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平缓pH值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重了9.79 kg,其发病率比后者降低30....  相似文献   

6.
糊状光合细菌的生长培养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糊状光合细菌制品所用菌中,经鉴定属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dedomonas spheroides)。在增殖培养后,浓缩成糊状光合细菌,再培养7-9d后,吸收光谱值(OD)可达到1.908,其产品跟踪检测浓缩比可达到40:1,水分含量小于94%,生物量为1.2% ̄2.0%,比活率为95% ̄203%。经2年贮藏,糊状光合细菌的复活性能及技术指标稳定,不影响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活性水质净化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穿刺培养物和菌悬液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并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实验结果发现,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生理学指标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搭载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筛选获得2株水质净化能力较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通过性状稳定性研究,发现该菌株能较稳定地降低COD、氨氮值,提高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吸附条件对吸附率及吸附菌量的影响,研究了蒙脱石对水相中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蒙脱石重量为0.5g时,吸附菌量和吸附百分率均达到较恒定的状态,且受到菌液起始浓度和体积的影响。不同pH条件下,蒙脱石对菌的吸附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当pH=9时,有效吸附率为72.67%。蒙脱石对菌的吸附率与离子强度成反比。不同温度条件下,蒙脱石对菌的吸附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30℃时吸附率最高,为86.55%。表明蒙脱石对水相中菌的吸附不仅依赖于生物体的化学属性和表面属性,也受到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冰鲜大黄鱼加工过程中的细菌学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冰鲜大黄鱼加工过程中鱼体温度变化及细菌总数和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的变化,分析了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活鱼、加工结束后中心温度超过8℃的鱼的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5×104、4.5×104cfu/g和3.3×104、1.4×103cfu/g;加工结束后中心温度未超过8℃的鱼,细菌总数和假单胞菌数分别为9.6×103、3.8×103cfu/g;冰藏2d、5d后鱼的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分别为1.1×104、8.6×103cfu/g和2.4×103、5.6×103cfu/g。并从细菌学角度确定了原料鱼、冰、预冷却、运输、加工是冰鲜大黄鱼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活菌数≥5×109个/mL)对罗非鱼养殖水质及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中1#、2#、3#为试验组,依次在水体中投放3种不同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4mg/L、6mg/L和8mg/L),每隔10d泼洒一次;4#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养殖180d,分6次测定水体pH值、溶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无机氮(TIN)含量,试验结束起捕计算罗非鱼的产量、均末重、成活率以及饵料系数作为生产性能的评判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能稳定水体pH值,提高溶氧量,有效抑制水体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无机氮(TIN)等有毒物质的产生,试验组的平均单位产量、均末重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P<0.05),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P<0.05)。多重比较来看,投放浓度为6mg/L组效果最好,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在水体中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提高饵料转化率,促进鱼生长,增强抗病力,可在罗非鱼养殖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黎建斌  何为 《水产养殖》2011,32(10):22-25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英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缓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加了9.79kg,发病率降低30.33%,治愈率高达19.5%。  相似文献   

12.
高活性光合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培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力  汪洋  陈万光 《内陆水产》2008,33(5):45-46
从洛河水中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分离,得到一株细胞活性高的荚膜红假单胞菌JM12,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该菌适宜在pH值6~7,盐浓度0%~3%,温度25℃~35℃以及有光照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草鱼鱼种对复合酚的耐受性以及利用K- B法在体外测定了复合酚对荧光假单胞菌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 24, 48, 72 , 96 h 的LC50 分别为19-36 ×10-6 , 18-37 ×10 -6, 17-52 ×10-6 ,15-81 ×10 -6μL/L, 安全浓度为4-96×10-6μL/L。复合酚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明显, 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2-5×10-6 μL/L; 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冷藏大黄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验证了用于预测冷藏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鲜度和剩余货架期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感官、VBN评价和微生物生长动态分析表明,大黄鱼在0℃、5℃、10℃时有氧贮藏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在感官货架期终点菌数NS(CFU.g-1)的对数(lgNS)平均值为6.48±0.14。将获得的假单胞菌在0℃、5℃、10℃的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最大菌数Nmax(CFU.g-1)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3种温度下lgNmax为7.18±0.031。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延滞时间(Lag)的影响,采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1和0.996。获得0~10℃有氧贮藏大黄鱼的剩余货架期(SL)预测模型为:SL=1/(0.093 8T+0.086)2-(7.18-lgN0)/[2.718×(0.009 6T+0.082 8)2]×ln-ln(6.48-lgN0)/(7.18-lgN0)-1(T为贮藏温度,N0为初始假单胞菌数)。用大黄鱼贮藏在3℃和8℃的货架期实测值验证建立的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89%和-6.59%,显示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0~10℃有氧贮藏大黄鱼的鲜度和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技术研发的糊状光合细菌产品是采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中的球型红假单胞菌为菌种,经平板分离选育后,进行液体种子培养。一般当菌体pH达到9.00,OD值(680nm)1.6—2.0时,进行移种。接种量在15%以上,进行光合细菌增殖培养。培养周期一般5天,OD值在1.5—1.6左右即可收获。将液体光合细菌菌液种加0.5%左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光合细菌菌剂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初始菌量的菌剂PG和菌株PSB-1对实验水体氨氮(

相似文献   

18.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亚热带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体常见的优势种,对于稳定池塘生态结构,保持良好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常温下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有利于波吉卵囊藻的简易保存和虾类养殖的直接投入使用,以便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微藻生态调控.在25℃、30℃和35℃下研究了不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30℃和35℃下波吉卵囊藻保存的成活率、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以及恢复培养后的比增长率和ρ(Chl-a)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添加浓度呈正相关,1.94×10^6个·mL-为最佳浓度;25℃为最适保存温度,但是在30℃下保存后恢复生长时发现比增长率要比25℃下保存的高(0.432).因此,25℃下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浓度为1.94×10^6个·mL^-1时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最佳,成活率达到87.5%,p(Chl-a)为31.14 μg·L^-1,经恢复培养后比增长率为0.424,p(Chl-a)为55.94 μg·L^-1.  相似文献   

19.
以1株具有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2-8菌株(简称2-8菌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氧组合、pH、盐度对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光照厌氧条件最利于2-8菌株的生长,该条件下菌株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消除率达(91.33±1.27)%;菌株在pH7.0时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亚硝酸盐消除率达到(95.58±4.34)%,在pH9.0以上和5.0以下时基本不生长;菌株在w(NaCl)为0和0.4%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在w(NaCl)为0.8%~2.0%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随w(NaCl)增高而减弱。测定的4个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菌株的生长来影响其对亚硝酸盐的消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腐败假单胞菌人工感染河蟹的毒性试验及药物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昌  于莉 《水产科学》1999,18(2):18-20
介绍了从不同的养殖区内,采集河蟹病蟹样品。在濒死的蟹体内分离检出的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有12株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腐败假单胞菌。为研究证明腐败假单胞菌对河蟹的致病性及其毒力的强度,用人工注射的方法进行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