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林新 《福建农业》2006,(6):33-33
古田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乡”。目前,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46万吨(鲜品),总产值13亿元,比增30%左右,比增14.16%,食用菌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其中栽培银耳1.9亿袋,产量14.3万吨;茶薪菇2.6亿袋,产量7.8万吨:香菇7500万袋,产量4.5万吨。如今,菇农的种菇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古田县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菌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正>辽宁省岫岩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栽培食用菌已有40多年历史,栽培品种主要有滑子蘑、香菇、平菇、草菇等20多个品种,是辽宁省食用菌出口基地县。去年,岫岩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8000万盘(袋),产量8.5万吨,产值6.2亿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该县农村支柱产业之  相似文献   

3.
1遵化市食用菌生产现状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引进示范发展香菇生产,经过卜几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据调查,2007~2008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698个棚,品种达到10余个,分别是香菇、白灵菇、双孢菇、平菇、杏鲍菇、茶树菇、木耳、栗蘑、金针菇、北虫草等。2007~2008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了10130万棒,食用菌年产量可达到10.2万吨,综合产值可达到5.559亿元。全市25个乡镇中16个乡镇100多个村4412户6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全市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年食用菌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到118亿元,规模达到43.1亿袋,鲜品总产量218万吨,占到全国菌类的5%,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400元。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体系。牡丹江市通过扩大食用菌生产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海林市是食用菌发展大县,2016年栽培食用菌17亿袋,成为各类蘑菇的主产区,其中猴头菇1.5亿袋。同  相似文献   

5.
数字     
1500亿 日前,记者从“全国第三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论坛”上获悉,预计201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2200万吨、产值1500亿元,1~10月出口创汇17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年食用菌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8亿元,规模达到43.1亿袋,鲜品总产量218万t,占到全国菌类的5%,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 400元。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体系。牡丹江市通过扩大食用菌生产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2016年栽培食用菌17亿袋,成为各类蘑菇的主产区,其中猴头菇1.5亿袋。同时成立的森宝源食用菌合作  相似文献   

7.
去年,中国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2571.7万t,产值超过1400亿元,出口创汇24.07亿美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13.7%、10%和37.8%。中国所产食用菌数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是全球食用菌产量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岫岩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栽培食用菌已有40多年历史,栽培品种主要有滑子蘑、香菇、平菇、草菇等20多个品种,是辽宁省食用菌出口基地县。去年,岫岩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8000万盘(袋),产量8.5万吨,产值6.2亿元,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平阴县大规模栽培食用菌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人工开挖土洞3000多条,栽培面积20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突破1亿元。该县利用土洞周年生产食用菌。已经成为全国鸡腿菇反季节生产大县,其产品远销国内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520多万t,产值近200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食用菌生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是三明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1.2万t,总产值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5%,人均食用菌产值230元,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产业结构趋同化,栽培品种单一,市场开拓不力,生产起伏波动大;二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规划滞后,生产带有自发性、盲目性;三是菇棚占地多,综合利用率差;四是资源管控困难,林菌矛盾较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1998年三明市政府制定了1998~2010年的食用菌生态工程建 设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 1 食用菌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稳定总量,积极调整品种结构 重点是控制常规菇规模,大力发展珍稀食 用菌。要求2005年以前,茶薪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的总量要达10万t以上,超过香菇、蘑菇、木耳的比重。 1.2 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重点是提高菇棚的立体、空间种植,提高 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食用菌产品竞相摆上了餐桌,由于其味道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菜肴和保健食品。我国食用菌产业经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蓬勃发展,品种和产量都有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2002年产量达876万t,产值408亿元,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但食用菌产品质量却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应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 《新农业》2004,(8):49-49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从业者达2000多万,大中型企业达2000多家。200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己达876万吨,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同时,由于食用菌独特风味,味道鲜美,已成为生活的时尚食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高效型的朝阳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科技》2007,(3):69-69
南靖县靖城镇郑店村是食用菌生产专业大村,从事食用菌生产320户,占总户数70%以上。全村生产秀珍菇、大杯蕈、鲍鱼菇、金福菇、杏鲍菇等珍稀菇类5000多万袋,产量1万t,产值6000万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郑店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原材料日益紧缺。为了解决菌林矛盾,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原材料,作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南靖嘉田木耳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15.
发展珍稀菌蕈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 近20年来,福建省食用菌发展迅猛,产量、产值、出口创汇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目前,食用菌鲜品年总产量突破80万t,占全国总产量1/3,占世界的1/9,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3亿美元.居农副产品出口前茅,成为福建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同时,涌现了一批菇业强县,如古田县有10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科研、生产、流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年产食用菌干品1.8万t,产值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3,成为国内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出口基地;首创香菇、银耳、竹荪代料栽培新技术。但我省食用菌大宗产品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和银耳等,跟不上消费者喜新的发展需求,出现市场滞销、价格滑坡,经济效益欠佳等情况,加上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菇品出  相似文献   

16.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西北部,发展食用菌生产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技术基础。1998年以来,我市食用菌生产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走产业化开发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成效1.生产形成规模2004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已达3.56亿袋,鲜品总产量15.51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破100万吨,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黑木耳产量达42.4万吨,据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  相似文献   

18.
4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 针对房山区食用茵产业优势,解决产业发展薄弱环节,未来几年本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周年工厂生产、规模基地生产、区域特色生产、循环利用生产为主导.保持食用菌栽培面积、产量占北京市生产总量的领先地位,食用菌产值8亿~10亿元,占全区种植业总产值比重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由部分山区农民的传统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扩大出口的重要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县完成香菇生产5216万袋,锻木黑木耳2500m^2,珍稀菇等其他菌类150万袋,实现食用菌鲜品总量4.16万吨,产值1.33亿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生产布局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闽北食用菌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据统计全市食用菌总产量从2001的23.5万t(鲜品)增加到2004年的33.15万t,增长了41%;总产值从8.4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增长26.2%,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8%,仅次于粮食、畜牧,列居第三位。逐步成为闽北农业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