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1981年对亩产千斤和500斤(对照)的小麦各个蘗位幼穗发育的进程及小花分化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千斤田与对照相比,幼穗发育进程有很大差异;(2)分蘖穗分化各个时期与主茎一样,可用植株外部形态进行诊断;(3)从幼穗发育角度看,提高分蘗成穗率的关键在于缩小分蘖与主茎穗发育各个时期的差距,尽早达到同步。同时各个发育时期与主茎应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叶龄差;(4)千斤栽培条件下可以缩小中位小花与下位小花的发育差距,有利于结实粒数的提高.作者还对分蘖利用和分蘖成穗的互补现象,无效分蘖的消亡过程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小穗分化和小花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化各期的叶龄均表现为比秋播大,说明温度对出叶有促进作用。长日对冬性品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短日则有抑制分蘖的作用;而春性品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侏外部开矿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 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  相似文献   

5.
黑贡868幼穗分化进程与其相应的形态指标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贡868水稻品种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的研究总结出:黑贡868的叶龄可作为判断幼穗雌、雄蕊形成期以前各个时期的依据。幼穗长度是估测幼穗发育时期的简便方法。主茎伸长节间趋势可作为幼穗分化进程的辅助指标。而采取叶龄、幼穗长度和主茎伸长节间趋势等多种形态指标,综合分析鉴别幼穗分化进程,结果才能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麦幼穗分化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迅速、简便、准确地鉴定幼穗分化进程,对正确实施肥水促控等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关作物幼穗分化的诊断标准,研究的学者甚多。水稻和小麦幼穗分化进程鉴定标准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多以叶龄为诊断指标。大麦幼穗分化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导。作者从1979一1982年在扬州对6个不同类型大麦品种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期找出迅速、简便、准确的诊断指标。试验观察方法供试品种选用不同发育特性的大麦属(Horde"粥L.)品种,二棱大麦早熟3号,六棱大麦  相似文献   

8.
穗分化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各生育阶段的到达日期比较稳定,与穗分化阶段密切相关,不因大麦生态类型、播种期而发生较大的偏移,可作为判断穗分化阶段的指标。穗分化的伸长、单棱、二棱、三联小穗原基、内外稃原基、雌雄蕊原基、药隔、柱头乳突发生、花粉粒发育九个分化阶段,分别与二叶、断乳、分蘖初、盛、末、返青、拔节、孕穗、抽旗叶九个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德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规和Ⅰ,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短.不同节位的芽在幼穗发育各过程和穗长、穗粒数及成穗率存在明显差异.再生稻的叶枕距和幼穗长与幼穗发育后期进程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再生稻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穗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I,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短。不同节位的芽在幼穗发育各过程和穗长,穗粒数及成穗率存在明显差异,再生稻的叶枕距和穗幼穗发育后期进程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再生稻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郑旱一号等小麦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的观察研究,明确了郑旱一号幼穗分化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郑旱一号的幼穗分化表现为单棱期长,二棱期短,主要以单棱期越冬,属冬性品种;郑旱一号的小穗数、分化小花数、穗粒数少于参照品种,但其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分蘖成穗数高于参照品种,千粒重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兰考矮早八茎蘖幼穗激素差异及其密度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两分蘖间幼穗部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0(D1)、262.5(D2)和375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在拔节期取标记株区分主茎、分蘖Ⅰ和分蘖Ⅱ,显微镜下剥取幼穗液氮保存,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幼穗中赤霉素(GAs)、吲哚乙酸(IAA)、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小花分化期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差异很小,之后差距增大,表现为主茎幼穗分化进程要快于两分蘖。在分蘖两极分化过程中,幼穗中GAs、IAA和ZR含量及其IAA/ABA和ZR/ABA比值表现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在拔节后期幼穗ABA含量表现为分蘖Ⅱ>分蘖Ⅰ>主茎,IAA/ZR较高或呈升高趋势时对分蘖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结论】分蘖幼穗中较高的GAs、IAA、ZR含量以及IAA/ABA和ZR/ABA比值有利于幼穗生长发育,而较高的ABA含量及IAA/ZR比值不利于分蘖成活。分蘖与主茎差距越大,分蘖衰亡时间越早,且密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连续5年对豫麦13等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镜检的结果表明,豫麦13生育过程独到,前期发育慢,越冬抗寒性强;后期发育快,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同步较早,分蘖成穗数多,穗粒数和粒重较稳,熟相好。具体表现为分蘗期、幼穗分化期长,灌浆期短,成熟早。  相似文献   

15.
自1973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的幼穗分化过程,幼穗分化与植株营养生长之间的关系,影响每穗小穗数和结实粒数的关键时期,以及水、肥、密栽培技术措施对于幼穗分化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对小麦幼穗分化的分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划分;明确了春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植株外部形态指  相似文献   

16.
以百农矮抗58、豫麦49-198、豫农949和偃展4110这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处理,研究了冬小麦拔节期幼穗抗霜冻力随幼穗分化进程的变化规律。在药隔期前后对4个品种进行了抗霜冻力鉴定,进而分析了不同品种、冬春性以及幼穗发育进程等对冬小麦抗霜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百农矮抗58抗冻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冻能力相对较弱。随幼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幼穗抗霜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雌雄蕊末期发育进入药隔期,幼穗的抗霜冻力骤然下降,雌雄蕊分化期之前以及药隔期之后,抗霜力的下降趋势比较平缓,表明雌雄蕊至药隔期是冬小麦幼穗分化的低温敏感期;品种的抗霜性研究适宜在该时期展开。  相似文献   

17.
小麦高产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关中,黄淮麦区大面积种的几个高产小麦品种和具有高产性状几个品系的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幼穗分化过程中,提高单棱分化速率,增加单棱分化数目,延长二棱分化时期,是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发育基础,促进分蘖穗与主茎穗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达到同步分化,是形成穗匀发育基础,也可做为育种实践的相关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高产条件下冬小麦新品种晋麦60的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等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生育进程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而集中、千粒重较高的特点,同时根据其生育特点,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对二棱、四棱、六棱大麦7个品种多年观察表明,各品种于二叶期幼穗开始分化,二棱期以后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不够稳定,雌雄蕊分化期开始后最后三个叶龄期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比较稳定。各品种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幼穗正处内外颖分化期,第二节间伸长时幼穗为雌雄蕊分化期,第三节间伸长时幼穗为药隔期,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为四分体期。幼穗分化进程与幼穗长度的对应关系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以半冬性品种豫麦2号和春性品种豫麦7号为参照品种,对豫麦10号的幼穗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豫麦10号的冬春性介于两个参照品种之间,且明显倾向于春性。它的穗分化后期较长,奠定了其穗大粒多的基础。豫麦10号幼穗分化全过程历时天数因播期不同而有差异,而播期早晚对其穗分化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越冬前的生长,相对而言,早播的幼穗分化前期短,后期长,晚播的前期长,后期短。通过对豫麦10号不同播期下的穗分化观察和外部形态的对照研究,确定了本品种穗分化时期和叶令及生育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