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院内绿化栽培的京桃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2018年通榆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京桃果实具有早期发育快于后期的特点。发育的1~3周时,每周体量以0. 70~1. 67倍的速度增加;4~8周时,每周体量仅以0. 1~0. 2 cm的速度增加。三种果形从满一周的纵径0. 4 cm、宽横径0. 3 cm分别增加到2. 3 cm与2. 2 cm、2. 4 cm与2. 5 cm、2. 6 cm与2. 2 cm,分别增加了4. 8倍与6. 3倍、5. 0倍与7. 3倍、5. 5倍与6. 3倍。发育过程中果实的果皮呈绿色,7月下旬开始逐渐变黄,8月上旬为"杏黄色",完全成熟并陆续脱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谷精草属6个种的POD、EST、MDH和AMY同工酶分别进行了电泳分离,采用STATISTICA/W4.5软件对酶谱的不同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绘出树系图。同工酶酶谱及其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现有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基本相符,首先将E.sexangulare Linn.、E.alperstre与E.buergerianum分为一支,将E.kunmingense Z.X.Zhang、E.nepalense Prescottex Bongard与E.cinereum R.Brown并为一支,且它们是平行进化的关系。在第一支中,E.alperstre与E.buergerianum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3.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资料,对昆明地区慈竹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株高与坡度、胸径与海拔呈负相关;无性系胸径、株高与土层厚度和湿度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无性系株高、胸径与坡度、海拔、土层厚度、湿度之间的方程,为慈竹造林地选择和立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即由GB/T 15163-2004替代GB/T 15163-1994后,因封山育林的对象、内容、技术、要求等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处理好以下新的问题:①封山育林的内涵及对象.②封山育林对象与适宜条件的关系.③与封育目的目标的关系.④与封山育林技术的关系.⑤与合格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旅游规划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旅游规划难以实施.旅游规划实施难有其直接原因,如片面强调创意、语言与形式,而忽略了技术、内容与实质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从制度与技术2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岭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北与河北省滦平县接壤,东与古北口、西与不老屯镇相连,隔潮河与太师屯镇相望.高岭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镇.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落羽杉与池杉适应和耐受水淹环境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干旱、盐碱、污染与病虫害将很容易影响3年生以下幼苗的生长与发育.在三峡库区库岸带多种胁迫环境条件下,选择3年生或者更大更健壮的落羽杉与池杉营造库岸林较为理想.3年生或者更大更健壮的落羽杉与池杉与年龄偏小的幼苗相比抵抗多种逆境胁迫的能力会更强.在三峡库区盐碱地环境条件下,选择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种中山杉302,以及池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种中山杉401作为造林树种较为适宜.总体来讲,落羽杉与池杉是三峡库区库岸造林的优良候选树种.然而,大量开展落羽杉与池杉对深淹胁迫、多种胁迫因子叠加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仍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增绿增效,惠农惠民.平凉市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面貌剧变,林果产业蓬勃发展.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平凉市的主要做法是严把设计、启动、栽植、管护、督查和资金使用六个环节,坚持生态与经济、绿化与美化、规模化与多样性、植树造林与生态旅游四个结合.全市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主导生态建设,助推产业结...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基肥对三年生青钱柳幼林地径、树高和干叶重量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种类基肥与对照相比,得出结论:青钱柳幼林地径、树高和干叶重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施用复合肥、有机肥、钾肥基肥与对照相比,青钱柳幼林地径增长率分别为82. 1%、50. 4%、49. 6%;青钱柳幼林树高增长率分别为78. 9%、63. 9%、63. 3%;青钱柳幼林干叶重量分别增加846. 47%、850. 18%、595. 23%;枯饼肥、磷肥与对照相比,地径、树高生长和干叶重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永胜县刘官河属金沙江二级支流.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交通运输等造成重大损失.提出了以生物、工程、农耕等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育草相结合;水保骨干工程与一般工程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鸭嘴式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机移栽机构的工作过程,建立了鸭嘴式移栽器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下,利用MATLAB软件对移栽器的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绘制出其工作曲线。分析移栽器的运动轨迹特征,可为合理确定移栽机构的结构和动力输入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植大树对于加快城市绿化、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大树移植的成功与否,除了起苗、搬运、定植、栽后管理4个基本环节外,提出了“断根缩坨”促发须根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灰木相思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木相思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是红心土+泥炭土(3∶1),移栽成活率可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15.
大树移植是城镇园林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城镇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镇绿化中,大树移植见效快,不易遭受人为破坏的优势已经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本文通过大树移植死亡原因的分析,阐述了大树移植技术要点,为今后大树移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樟子松苗木移植与留植后成活及生长情况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樟子松移植一般采用1 年生苗木,采用不合格苗木将显著降低移植成活率;樟子松苗木出圃前要灌足封冻水,才能保证移植苗的成活率,在移植实践中苗木含水率与移植苗成活率呈正相关;不能忽视苗木的保湿,在移植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将苗木蘸好泥浆),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体会 ,从选苗、起苗、栽植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对大规格苗木移栽与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沙地大树移栽成活率 ,尽快成林 ,本文论述了沙地移栽大树坨成败因素、方法 ,提出樟子松树坨以 6~ 8年生为最佳 ,超过 10a不宜移栽。同时提出沙地树坨移栽的 2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安吉人工竹林主要来自扩鞭造林,通过人工移栽造林的较少。文章以安吉县灵峰寺林场大王山林区3次毛竹人工移栽造林为例,调查分析了移栽造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毛竹移栽造林技术比较成熟,影响造林效果的关键因子为海拔。在海拔500 m以下、种苗选择1~2年生的新竹、保留竹鞭长度1 m左右,配合适当的肥培管理措施,6~8年即可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