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富生烃洼陷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可能存在新的岩性圈闭类型为河道-间湾泥型、三角洲朵体型、孤立砂坝型.为了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岩性圈闭,针对性地创建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评价体系,形成了系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解释性处理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技术、基于井控谱整形的拓频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技术,高精度沉积演化分析技术以及有利砂体定量刻画技术(三维正演模拟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相控分频反演技术),以期为恩平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利用上述4项关键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发育恩平24断裂构造带和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2大岩性圈闭有利区,恩平24断裂背斜构造带以高位域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以高位域末端水下分流河道和海侵域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根据研究结果钻探的位于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的第一口岩性圈闭探井B1井取得了成功,证明了恩平凹陷岩性圈闭的潜力以及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勘探技术的有效性,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圈闭目标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蚌湖向斜作为潜江凹陷的主力生油中心,紧临西北方向的荆门物源,储层发育,具有形成岩性油藏的良好潜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及砂岩展布研究,结合沉积旋回对比,发现该区潜四段主要发育浅湖砂坝砂体,潜三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末端部分,发育向南、东方向尖灭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并在东斜坡相继尖灭,与局部往东抬升的构造相匹配,识别出一系列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目标圈闭经评价优选,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将珠江口盆地LF13井区珠江组划分为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经典层序地层体系的三级层序相对应。以此为基础,结合该井区储集层在单井和连井上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泥质含量等的变化,分析了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长期基准面下降末期和上升初期可容纳空间低,沉积物供给量大,为厚层连片砂体发育的有利位置,其物性相对较好;长期基准面上升阶段偶见砂体发育,沉积物供给相对不足而可容纳空间极高,沉积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连通性差,且泥质含量偏高。最终,综合砂体物性、基准面旋回、沉积相和成藏资料,提出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初期-中期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陆家堡凹陷是辽河外围众多中生代凹陷中发现油藏类型和油气储量最多的凹陷,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和指导同类型凹陷的勘探,对其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凹陷已知油藏类型可划分为4大类9个亚类;油藏分布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沉积相带和构造带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油气藏紧邻生油洼陷分布或位于生油洼陷中。在纵向上表现为油藏多分布于烃源岩厚度大、类型好、丰度高的九佛堂组;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最有利的相带;凹陷的陡坡带以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断块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和砂体上倾尖灭油藏为主;深陷带主要发育透镜状岩性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火山岩油藏。  相似文献   

7.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活动,构造运动复杂,是早期拉张和晚期走滑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边界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特征,将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部的断坡类型分为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3类。不同断坡类型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砂体发育规模和油气藏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式断坡结构中断坡一方面控制扇体的发育,另一方面作为油源断裂沟通扇体与油源,成藏条件优越。铲式及坡坪式断坡结构中发育的低位湖底扇和滑塌浊积扇易形成岩性油气藏,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资料,对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砂体分散体系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内砂体的展布受层序结构、微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的共同控制。层序结构控制了砂体垂向上的非均一性,低位体系域砂体最富集、其次为晚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砂体不发育。微古地貌控制了砂体横向非均一性,次级洼地区更利于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沉积,砂体相对富集。基准面旋回控制了砂体叠置样式,基准面的升降决定了砂体的展布规模和垂向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湖凹陷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勘探的精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金湖凹陷三河地区古近系戴南组(E_2d)勘探程度较低,却是金湖凹陷最具勘探潜力的目的层,但缺乏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地震波传播规律不清楚,地下地质体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成为金湖凹陷E_2d隐蔽型圈闭识别的制约因素。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明确地下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同时,砂泥岩的划分对油气的找寻也十分关键,明确砂泥岩区分的敏感参数可为正演研究提供参数依据,而测井资料岩性解释与岩石物理分析可以很好地进行地层砂泥岩分析。基于金湖凹陷三河地区的测井、钻井及地质资料,通过上述方法评价了该区的岩性及地震响应特征,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芯、测井和钻井资料等,对吐哈盆地鄯勒油田勒3区块七克台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将七克台组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通过井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基准面旋回格架内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沉积演化规律,预测有利砂体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阐述了笔架岭油田东三段和沙一段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河街组沙一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东营组东三段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该研究区的储层属于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中,断裂是控制沉积微相及储层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储层性质,成岩作用影响砂体储层性质。  相似文献   

13.
New detrital-zircon geochronologic data reveal that a through-going paleoriver connected Texas with Nevada in Late Triassic time. Sandstone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Santa Rosa Sandstone (Dockum Group) from northwestern Texas contains a detrital zircon suite nearly identical to that found in western Nevada in the Upper Triassic Osobb Formation (Auld Lang Syne Group, correlative with the Chinle Formation). The Santa Rosa Sandstone was derived in large part from the eroded Cambrian core of the Amarillo-Wichita uplift, as evidenced by abundant zircons with ages of 515 to 525 million years. Other zircon grains in the sandstone are Permian, Devonian, Proterozoic, and Archean in age an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Archean grain, are also matched by the population in the Nevada strata.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南堡凹陷高南地区东营组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碎屑岩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复杂的交代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蚀作用,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长石的溶蚀是储层中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早成岩B期到中成岩A1期,有机质成熟过程、粘土矿物转化等造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使东营组碎屑岩储层在纵向上主要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粘土矿物的结晶、石英次生加大作用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对孔隙度的降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阜康地区水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水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水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颗粒荧光技术可快速探测储层颗粒中油包裹体和颗粒表面吸附烃, 能较好地反映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丰度及油气性质,可以很好地确认现今油藏和古油藏,有效判别油层、水层、油水过渡带以及古油水界面。用颗粒荧光分析技术,分析了依合2A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近20块样品,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中的油层、油水过渡带和水层,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技术还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砂岩中识别出一套含油层,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玉珍  刘永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43-9546
东营市有盐渍化土壤面积44.29万hm^2,盐生植物种类200多种。介绍了东营市的主要耐盐植物种类,有耐盐药用植物、耐盐蔬菜、耐盐绿化树木、耐盐工业用原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并且对耐盐植物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该区严重的土地盐碱化现象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渔业是东营市改造利用盐碱地、改良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水平、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该市近期高效生态渔业雏形的调查,提炼、设计、探求当地适用的5种生态渔业模式,分别是:海洋增殖放流资源修复模式、海参养殖及循环经济模式、大闸蟹池塘精养模式、贝类增养殖碳汇渔业模式和休闲渔业模式。自1992年至2012年,东营市水产品总产量、产值、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倍、16.2倍、13.9倍,通过渔业改造利用盐碱地25 136 h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总结渔业模式特征,评估各项模式效应的基础上,提出高效生态渔业模式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柴西南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研究区的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等,对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阐述了研究区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情况。对下干柴沟组中期、长期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识别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预测了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