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5-二氯苯胺、6-氯水杨醛和4,6-二甲氧基-2-甲砜基嘧啶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以及双子叶杂草反枝苋、芥菜具有较好的芽后除草活性,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其抑制率达到80% ~100%;对棉花安全,在有效剂量225 g/hm2下未产生明显药害,在棉花和棉田杂草反枝苋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为24.93。初步表明该化合物在棉田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元祥 《农药学学报》2011,13(6):645-648
以水杨醛为原料,经取代、加成和消除反应合成了6个标题化合物(3a~3f),其中4个(3a~3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的剂量下,除化合物3f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抑制率为55%外,其余5个化合物对供试杂草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部分化合物对稗草、早熟禾Poa annu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或小藜Chenopodium album的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从起始原料引入氟原子,分别经亚胺化、硼氢化钠还原、嘧啶氧化,及嘧啶氧化、溴化、胺化两条路线合成了28个新型的6-氟-2-嘧啶氧基-N-取代苯基苄胺类化合物;同时测试了该类化合物在温室中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12种目标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其抑制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杀菌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N-(4,6-二取代嘧啶-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IR、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当浓度为25 mg/L时,化合物 4g 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率达85.1%,化合物 4f 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抑制率达92.9%。  相似文献   

5.
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测定了6个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 Ⅰ )在500 mg/L浓度下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绿苋Amaranthus viridis的除草活性,从中筛选出两个化合物 Ⅰ b 、 Ⅰ e 做系列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稗草、绿苋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芳胺或取代稠杂环胺、氯乙酰氯和2-巯基-5,7-二甲基-1,2,4-三唑 嘧啶为原料,合成了8个含稠杂环及芳环的三唑并嘧啶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MS 和IR确证,初步测定了该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对稗草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的抑制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7.

以邻苯二甲酸酐、磺胺和氯甲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合成了一个系列20个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衍生物3a~3t,其结构均经过了1H NMR、13C NMR 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除草活性。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50 mg/L下,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茶叶炭疽病菌、白芨白绢病菌和辣椒疫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f3n3q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3.98%、79.56%和77.83%,优于对照药剂磺草灵(58.78%);化合物 3q对油菜菌核病菌、茶叶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0.49 mg/L和21.57 mg/L,优于磺草灵。除草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50 mg/L 时,化合物3a对稗草的鲜重防效为52.48%,低于磺草灵(71.68%)。本研究所合成的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为新型酰基磺酰亚胺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新化合物ZJ10361[1,3-二甲基-4-(2-甲基-4-甲砜基-3-(2-对甲苯氧基)乙氧基)苯甲酰基-1H-吡唑-5-基碳酸乙酯]在玉米田的开发应用潜力,对该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安全性、选择性、杀草谱和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ZJ10361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对玉米安全性好,而对其他5种供试作物均有不同程度药害;对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对糯玉米科糯986安全性最好,其次为杂交玉米掖单13,甜玉米华珍最为敏感。该化合物在目标作物玉米Zea mays与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鳢肠Eclipta prostrata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为4.0~4.5,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较高,杀草谱较广,但对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除草活性一般。田间试验结果显示,ZJ10361在有效剂量225 g/hm2下对供试玉米安全性好,对玉米田杂草总草防效为86.9%,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有效剂量150 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化合物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砜基取代的嘧啶为关键中间体,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取代苯氧基1,2,4-三唑并 嘧啶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MS和1H 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6种测试靶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盆栽复筛试验显示在150 g/hm2剂量下,5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以1-取代基-3-三氟甲基吡唑啉-5-酮与N-甲氧基-N-(2-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N-甲氧基-N- 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 (IV1~IV13) ,其结构经IR、1H NMR、LC/MS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50 mg/L下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白粉病病菌Erysiphe graminis等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如 IV13 对稻瘟病菌P.oryzae 的抑制率达94.0%.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因子对氯胺嘧草醚除草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土壤环境因子对氯胺嘧草醚[开发代号ZJ1835,化学名称为N-(2-氯-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苄基)苯胺]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地、p 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和温度对其除草活性均能产生一定影响。氯胺嘧草醚在砂土和黏土中的活性高于壤土,其除草活性随土壤有机质含量、p H值和土壤湿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其药效发挥,在15~25℃环境条件下除草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棉田除草剂氯胺嘧草醚田间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嘧草醚为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新型棉花田除草剂,本文于2014年和2015年在多地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该药剂的棉花安全性、杂草防效、杀草谱、持效期及推荐剂量等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在多数试验点对棉花表现安全,而在部分砂壤和碱性土壤条件下使用高剂量防治则有一定药害风险,需降低剂量使用;氯胺嘧草醚杀草谱较广,棉田多数杂草对其敏感;与对照药剂乙草胺和二甲戊灵相比,供试药剂在150g/hm~2剂量下的总草防效略低,而在225或250g/hm~2剂量下的总草防效与对照药剂基本相当;氯胺嘧草醚在药后15d开始发挥药效,持续期在45~60d左右,持效期较长;推荐该药剂在棉田的使用剂量为225~250g/hm~2,而砂壤和碱性土壤条件下需降低用量到75~150g/hm~2。该药剂在棉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然后覆膜,兑水量40~50kg/667m~2,可以用于棉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环己三酮类除草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2-呋喃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丙酮的羟醛缩合(aldol condensation)反应、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及分子内的羟醛缩合环化反应,最后与酰氯发生重排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5-(2-呋喃基)-1,3-环己二酮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的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的AB5046A相比,2-苯甲酰基-5-(2-呋喃基)衍生物的活性明显降低,而2-乙酰基和丙酰基衍 生物则显示出更高的除草活性,如化合物 T3 在100 μ g/mL下对油菜生长的最高抑制率达82.9%。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原有的AdSS酶抑制剂研究工作基础上,以丝氨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咪唑啉二酮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或质谱等验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3g 在质量浓度200 μ g/mL下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发芽抑制率达到70%,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4‐(3‐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azine represents a new series of compounds with bleaching and herbicidal activities. RESULTS: A total of 43 novel 3‐(substituted benzyloxy or phenoxy)‐6‐methyl‐4‐(3‐trifluoromethylphenyl)pyridaz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sed, and their bleaching and herbicidal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Spirodela polyrrhiza and greenhouse tests. Some compounds exhibited excellent herbicidal activities, even at a dose of 7.5 g ha?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ubstituted phenoxy group at the 3‐position of the pyridazine ring and the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 at the para ‐position on the benzene ring were essential for high herbicidal activity.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利用2-取代乙酰氯和2H苯并噁嗪-3-酮反应合成了9个N-(7-氟-3-氧-3,4-二氢苯并噁嗪-6-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化合物 5d 芽后茎叶处理对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等4种杂草显示出90%以上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酰丙酮、溴乙酸乙酯和2,6-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肼基化、环合、水解、酸化及缩合等反应,得到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吡唑乙酰基类化合物 B1~B9 。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在150 g/hm2的处理剂量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B2、B3、B6 和 B8 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生长的抑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