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一九八三年春以耒,我站在安康县建设乡示范推广小蚕共育,不断提高了张产水平和养蚕经济效益,深受蚕农欢迎。今春,我们继续在建设乡蹲点抓好小蚕共育典型,使其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和发展。经过两个多月耒的努力,共育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春季小蚕共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启东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蚕茧质量。据省有关单位抽样分析表明,这个县的蚕茧出丝率平均在15%以上,其中春茧出丝率达19.65%,净度95分,解舒率达74.4%,蚕茧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启东县提高蚕茧质量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实行小蚕饲育专业化。养好小蚕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基础。全县已建立了一支2500多人的小蚕共育专业队伍。260多个共育室已有  相似文献   

3.
我县人和大队的小蚕共育室,是一九七六年春开始办的。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办与不办大不一样。一九七五年没有搞小蚕共育,全大队平均单张产茧43.6斤;一九七六年办了共育室,平均单张产茧58.5斤,提高34%;一九七七年全大队养蚕272张,产茧17154斤,平均单张产茧63.1斤,单张产值85元。病死蚕显著减少,造造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正> 安康县四合乡磨沟村蚕桑重点户张文菊,积极发展蚕桑,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她家养蚕4.5张,产茧362斤,加上育苗等,蚕桑总收入超千元。她十分热心帮助乡邻,为使大家养好蚕,增加收入,去年她组织了两期小蚕联户共育。因为管理有方,共育的  相似文献   

5.
今春溧阳县进行了大面积新法养蚕的示范推广工作。全县有14个公社24个生产队修建26只炕床饲养了小蚕;有9个公社17个生产队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6.
<正> 古堰乡黄荆坝村六组养蚕能手谭泽秀,今年蚕桑总收入1440.44元,其中养蚕3张,产茧217斤,收入347.94元,育桑苗一万株,收入400元,为社员共育了小蚕29张,收入282元,平均张产茧一般达60斤左右,比全乡平均张产41.4斤高出50%,由她共育的小蚕,次次都是苗全蚕壮,发育快、长势好,很受社员欢迎,找她共育小蚕的人也一次比一次多。她介绍搞好共育的体会是:处事公道,取信于人;单收单喂,适期分蚕;严格消毒,坚持防病;精选桑叶,适温细喂。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正> 小蚕共育是经济省力养蚕、集约化养蚕、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县利用典型引路、逐步推行,把小蚕共育工作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逐年扩大。蚕桑生产分户经营后,原有的小蚕共育点基本解体,1988年全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下降到只有30—40%,而1990年后小蚕共育的面基本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县已有巩固的小蚕共育点4387处,平均每三个农业合作社就有2处共育室,由于共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正> 省蚕桑基地县之一的紫刚县,益茧在继续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新发展.截止10月28日统计,全县已收购蚕茧1,002,586斤,占全年计划的131.9%,比去年同期增长61.7%,首次突破百万斤大关,是解放初14万斤的7倍多;其中春茧达70.7万余斤,超去年全年总产.收购金额达170多万元,比81年收购总值增长之53.15%.目前,还有800张晚秋蚕,也即将开始交售.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使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一步,我们于九月上、中旬走访了江都县的小纪、丁沟公社,泰县的大埨、运粮公社和泰兴县的张桥公社等五个公社的七个小蚕共育室,结合三县情况,对现阶段小蚕共育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调查。江都、泰县、泰兴三个县都是我省年产茧量万担以上的重点县,现有桑园面积84790亩,最大一期蚕的饲养量为38430张。目前,三县共有小蚕共育室1115个,其中401个是197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小蚕专用共育室,其余的大部分是在养蚕设备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大队集体蚕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小蚕兼用普通共育室。每个共育室的共育能量,小的一、二十张,多的一百多张,平均34.5张。  相似文献   

10.
<正> 子洲县何家集公社高家塌大队社员高海波与四户社员承包了队上的一百亩桑园,今春他一家除种好管好自己的承包土地和自留地外养了一张半春蚕,产茧116斤、收入茧款201.84元。他又承担了小蚕共育,得报酬109.60元,不到一月时间仅蚕桑一项就收入311.44元。由于春叶剩余多现又养了一张夏蚕、计划再养三张秋蚕,争取全年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引进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到九十年代我市小蚕共育率达到50%以上,平川县达到70%以上,推广好的县达90%以上,小蚕共育技术在各个共育点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实施,共育质量能得到保证,对提高我市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小蚕共育虽有所降低,但仍是提高我市蚕茧产量、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王彬福系合川县肖家乡石湾村人,是重庆市农村闻名的小蚕共育大户。他家有四口人,承包耕地8.58亩,1982年开始育苗栽桑。六年来,共栽桑树7361株,建小桑园2.34亩。1987年他为合川、岳池、武胜三县的10乡、36村、86个村民组的900户蚕农共育小蚕466张,收入5818.90元。加上自养正秋蚕1张,产茧30公斤,收入156元;帮人嫁接桑树收入260元;出售商品桑苗4000株,收入160元;卖良桑穗条500斤,收入15元;经营蚕药收入60元,合  相似文献   

13.
<正> 洪庆公社西候大队是灞桥区蚕桑生产的先进单位.去冬今春共栽植桑同60亩由于精心管理,桑树长势良好,令年秋季开始养蚕.8月份集体饲养早秋蚕14张,产茧539.3斤,平均张产39.2斤.节二季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的办法,9月初将18张育的小蚕分  相似文献   

14.
小蚕饲育专业化,可以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养好小蚕,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确保蚕茧稳产高产。饲养小蚕所需房屋用具和劳力比饲养大蚕少得多,因此,小蚕专业饲育,一般都能办到。我县现有小蚕专业共育室590个,基本上是一个大队一个,有固定的小蚕饲养队伍2千多人,承担着全县每批1万余张种的小蚕饲养任务,初步实现了全县小蚕饲育专业化,改变了过去蚕茧张产低而不稳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县春蚕张产接近80斤,夏秋蚕张产在50斤以上,比小蚕  相似文献   

15.
<正> 小蚕共育,是养蚕制度上的一项改革。但是,要在安康这样一个山大人稀、气候复杂,养蚕分散、设备较差、技术落后的老蚕区普及小蚕共育,对我们来说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为了探索这一问题,去年我所组织专人在安康县流水乡开展了小蚕共育的试点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丹阳县导士乡小华大队副业主任常国庆在1983年试办小蚕店,与10个养蚕户签订了合同,共订出10张蚕种的小蚕,借用生产队的一间房屋建造了炕房。合同规定:包头数(每张种2万头以上),包蚕儿发育齐一,包无病、蚕体强健。小蚕共育至四龄出售,每张蚕种收工本费13元,交小蚕用叶45斤,并列出了按日按量的送叶计划。为了养好小蚕,蚕店狠抓了彻底消毒与精心饲养两个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 小蚕共育是养蚕生产上稳定蚕作,保证丰收,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使小蚕共育能在落后的山区逐步推广实行,1985年我们分别在县河乡的关沟、梁台、红升、田沟村、桑场,进行了以联户、专业户共育和开办蚕店三种形式的小蚕共育试点,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关沟联户共育效果更为明显。1、共育的效果: 关沟村地处三乡之间,全村有86户养蚕户,占总农户的三分之二。1985年养蚕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9.
奉化县今年春茧期基本实现了无病县,取得春茧大丰收。奉化县群众在1952年以前养的蚕,都是新昌土种,体质差,蚕病多,上山前发病倒蚕的情况很普遍,一般一张种单位产量只有25斤左右。1953年春季开始,政府发放了改良蚕种,情况有显著好转,单位产量提高到53.5斤。但蚕病还很普遍,造成损失最大的蚕病,是群众所说的“大头瘟”。这种病大部分在五龄第三天开始,病势发展很快。病征是:蚕的第二三、四环节澎涨,体色青褐、发硬,几小时内不食不  相似文献   

20.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