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的同时,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植被景观所受干扰日渐明显。通过样地调查,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及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主要受人文地理因子的影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影响小。②相对于自然地理因子而言,人文地理因子(即旅游干扰活动)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植被景观特征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在今后景区旅游开发中要特别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护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足迹为1.2503hm^2/人,生态承载力是4.1476hm^2/人,生态占用率为0.3015,草地的生态占用率为11.535,水域的生态占用率为5.386,说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虽在整体上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但其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尚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农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温瑀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已迫在眉睫。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原则、方法及具体措施。通过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5.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云窝—天游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40个样地典型样本照片,采用SBE评价法计算景观美景度值,并进行感知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景观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景观类要素间差异显著;人工景观类要素间差异极显著;文化景观类要素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九个景观构成要素间的感知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CAD软件,统计各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对广府古城滨水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分维数、伸长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6项指标对该古城滨水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多样性低、优势度高,景观分布不均匀,受人为干扰显著;自然景观锐减,景观破碎程度较高,缺乏统一有机的整体格局,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武安矿区为例,论述了矿区的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以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乡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乡村城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乡村城镇化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空间异质性是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从空间异质性概念、空间结构特征与尺度关系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影响与反馈研究应重视景观内在的生态流作用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将异质性理论运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参41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物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对数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物种组成均以少数种为主,多数种个体数较少,说明其物种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物种间个体数的差异均较明显,其中,乔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4到8级,灌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2至4级。此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均遵从对数级数分布,且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鼠刺叶石栎群落>杉木群落≥米槠群落>毛竹群落>马尾松群落的趋势,这表明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比针叶林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网袋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4种天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进行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各林分总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阔叶林叶(63.1%)>毛竹叶(60.2%)>杉木叶(51.6%)>阔叶枝(45.6%)>杉木枝(39.2%)>毛竹枝(39.3%)>马尾松叶(36.7%)>马尾松枝(25.3%)。②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大小为:阔叶林叶(0.996 a-1)>毛竹叶(0.921 a-1)>杉木叶(0.725 a-1)>阔叶枝(0.608 a-1)>毛竹枝(0.499 a-1)>杉木枝(0.497 a-1)>马尾松叶(0.457 a-1)>马尾松枝(0.305 a-1)。③8种凋落物的有机C浓度总体上平缓逐渐减少,阔叶林和毛竹林的有机C损失比重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P处于波动的富集状态,毛竹林的P归还量较其他天然林低;N浓度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阔叶林叶的分解最多,大部分组分分解后期出现富集现象;除阔叶枝外,其他凋落物组分的K浓度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单调递减趋势,属淋溶一释放模式。该研究旨在了解这4种亚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养分分解规律、土壤肥力状况等,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65个样地典型样本照片,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计算景观美景度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景观类型美景度为人工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三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景观类为水体景观>天象景观>地形地貌景观>植物景观,差异极显著;人工景观类为人工建筑小品景观>道路景观>服务设施景观,差异极显著;文化景观类为纪念建筑景观>遗址遗迹景观>摩崖石刻景观,不存在显著差异;各景观构成要素间为水体景观>纪念建筑>遗迹遗址>天象景观>人工建筑小品>地形地貌>道路景观>摩崖石刻>服务设施>植物景观,要素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天然更新的马尾松次生林群落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应用群落统计方法分析2004-2013年景区内受人为干扰影响后更新的马尾松次生林不同群落层次的数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该次生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物种组成较简单,近10年更新过程中物种种类从19种增加至21种,更新速度缓慢;乔木层物种数从5种增至6种,马尾松为优势种,重要值从80.30降至76.44,林内伴生树种分布较为均匀;灌木层物种数虽然均为6种,但物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经过10年演替更新,草本层发展成为以芒萁占优势的单一物种;景区茶园垦殖后的农地上马尾松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缓慢,对土壤改良作用有限。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管理中要有计划地进行适度人工干预,加速其正向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公共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花费法、收益资本化法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服务的总价值为2.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354.64万元,保持土壤价值为7 815.75万元,固碳吐氧价值为4 273.9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为3 120.99万元,林产品价值为3 232.10万元,森林景观与游憩价值为1 369.47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9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准确高效地处理数据资料,利用可视化程序语言V isual FoxPro与结构化查询语言相结合的方式编辑“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规律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最近邻点距离法(R尺度法),对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的分布为聚集分布,研究结果对于武夷山世界双遗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9~1990年对武夷山风景区竹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迄今己知有11属48种及变种。通过区系分析认为,复轴混生中型竹类占首位,东亚成分比例较高。根据该区观赏竹种的地下茎、性状、色彩等,把它们分作九大类,其中丛生型6种、散生型10种、混生型28种、大型竹8种、中型竹30种、小型种11种,作为其它各种观赏类型8种。并分析了每一大类观赏特性,园林配置特点和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尽快制定合理保护武夷山风景区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提供有利的证据。[方法]以2008~2010年武夷山风景区土壤各项指标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土壤孔隙组成、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有机质、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和pH、阳离子交换量与腐殖酸组成,研究旅游业开发对武夷山景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武夷山风景区土壤各项指标呈现波动趋势,但总体上变化不大。[结论]武夷山风景区土壤质量并没有受到旅游业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