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奶牛夏季高温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夏季高温对奶牛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奶牛热应激现象的发生,维持产奶量的相对平衡,提出了从奶牛场的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饲料营养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尤其是奶牛的营养调控方面,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较大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奶牛养殖中的热应激成为畜牧养殖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热应激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及机体健康福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不仅会降低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性能,还会损害其繁殖能力和机体免疫力。文章总结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并从饲粮结构、饲料添加剂等方面阐述了预防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从而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的负面影响。文章对提高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必须对奶牛的日粮营养进行调控,加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棉籽含有高脂肪、高蛋白,并且棉籽壳保护脂肪和蛋白质,起到过瘤胃的作用。为准确掌握奶牛夏季饲喂棉籽对缓解热应激的效果.笔者于2004年夏季在我场进行了利用棉籽饲喂泌乳奶牛的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夏季高温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高温的天气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减轻夏季高温对奶牛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奶牛热应激现象的发生,维持产奶量的相对平衡,应从奶牛场的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饲料营养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尤其是奶牛的营养调控方面,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较大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是制约奶牛生产性能的诸多因素之一,可以引起奶牛的乳房炎、热射病,导致奶牛生产繁殖性能下降。缓解奶牛热应激可以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等多方面着手。本文总结了奶牛热应激的危害,以及从植物精油饲料添加剂的角度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和在其他畜禽动物上的应用。植物精油具有抗氧化,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在奶牛生产中可被用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改善饲料转化效率,间接达到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奶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奶牛不断选育,热应激已成为全球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热应激程度与外界环境因素和奶牛自身因素有关。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乳成分改变和繁殖性能下降,还会给奶牛健康、免疫和福利带来负面影响。营养调控措施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产生及其对生产、繁殖、健康与福利的影响,总结了通过营养调控策略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奶牛热应激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由于生产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目前奶牛业生产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调控的综合措施。本文综述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奶牛热应激危害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热应激对奶牛代谢、生产、繁殖、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通过环境、营养和育种技术措施调控奶牛热应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由于经济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等原因,目前奶牛业主要采用营养调控为主、环境调控为辅的综合措施。文章综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机理与营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食量直接关系到奶牛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多少,也是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的基础数据.奶牛的采食量受饲料、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动物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畜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奶牛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文章探讨了温热环境与奶牛采食量的关系及调控手段,以降低奶牛热应激.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乳汁质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导致奶牛淘汰率增加,给奶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奶牛酮病的发生率有呈上升的趋势,与目前奶牛产奶量高、日粮结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营养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酮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平茬时收获的枝条经粉碎制成柠条粉可作为奶牛粗饲料,但因其适口性差、采食量少、消化率利用率低,导致柠条饲用转化产业发展缓慢。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改性加工方法处理柠条,利用该方法加工出的改性柠条粉饲喂泌乳奶牛,结果表明:与普通柠条相比,奶牛对改性柠条粉的采食利用率、日粮中的NDF消化率、日粮中的DM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0、2.08、2.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奶牛热应激综合征是指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奶牛发生热应激后会激活体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引起奶牛体内皮质醇激素和多种激素水平变化,协同作用于机体以抵抗热应激对自身的影响;此外,热应激奶牛采食量和消化率普遍降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奶牛会通过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为机体提供能量从而缓解热应激。然而,严重热应激会导致奶牛代谢功能紊乱及免疫系统损伤,最终导致奶牛消化率、产奶量、繁殖率下降,而疾病易感风险性增加,从而影响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较多,且多集中于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而有关生理和免疫机能的研究报道较少。作者阐述了奶牛发生热应激时皮质醇激素的变化和调节、三大代谢过程的改变及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泌等过程,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热应激对奶牛生理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奶牛热应激综合征的防控、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群发性代谢病,该病主要以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为特征,常表现为低血糖症、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脂肪肝、糖原水平下降等。酮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可对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对提高奶牛养殖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蛋氨酸是奶牛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成分,直接添加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影响机体吸收利用。保护性蛋氨酸能够避免在瘤胃内降解,满足奶牛蛋氨酸需要,提高生产性能。作者从代谢吸收、营养功能、影响保护性蛋氨酸利用的因素及生产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75%切碎的饲用甜菜根茎与15%芦苇草粉、8%棉籽壳及2%玉米粉进行混合青贮,并替代荷斯坦奶牛常规日粮中的部分玉米青贮,进行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甜菜混贮饲料干物质含量为27.8%、粗蛋白含量为2.76%、粗脂肪含量为0.92%、粗纤维含量为11.28%、粗灰分含量为3.23%、钙含量为0.10%和磷含量为0.04%。饲用甜菜混贮饲料等量替代10kg奶牛日粮中的玉米青贮饲喂奶牛,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日平均产奶量降低0.09kg,试验末期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乳蛋白率分别为3.17%和3.18%,乳脂率分别为3.66%和3.73%,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及乳品质差异均不显著。可见饲用甜菜块根混贮是一种较好的饲料,可以替代玉米青贮饲喂奶牛,混贮是饲用甜菜块根一种理想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17.
Use of a systems approach, as embodied i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of metabolism of a dairy cow, Molly (Baldwin, 2005), is ideal for teaching nutrition. 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overall complex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be broken down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subunits that are easier to visualize. Quantitative interactions among nutrients supplied and metabolic production processes can be observed over extended time periods. Using Molly, undergraduate animal science students are able to observe detailed effects of changing dietary inputs, altering genetic milk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exogenously manipulating metabolism on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cow.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Molly is used in the classroom to teach a systems approach to nutrition using example simulations. Three simulation examples demonstrate exercises examining effects of 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 administration, dietary protein, and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n milk production and cow metabolism. These and similar examples have been used to teach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lactation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or the past 20 yr.  相似文献   

18.
赵静雯  吴慧光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3105-31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奶牛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大量气体(CO2和CH4)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大气中CO2和CH4等微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奶牛胃肠道发酵所产生的CH4是牧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奶牛CH4排放能有效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有必要有效降低反刍动物产生的CH4。奶牛生产中CH4的排放涉及饲料营养、瘤胃发酵调控、遗传选择和牧场管理等方面,现针对如何降低奶牛生产中CH4产生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奶牛日粮代谢能、粗蛋白质和粗饲料类型3个营养因素对产奶前期奶牛100d产奶量影响的测定,确定日粮代谢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本试验ME:11.0MJ/kg,CP:12.0,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加玉米秸,奶牛100d产奶量可达到2907kg,平均日产奶29.07kg/d,全日粮料奶比为0.69:1,相当于精饲料产奶比0.31:1。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吉林西部的气候与饲料资源特点,笔者推荐在奶牛产奶前期生产中使用ME:10.0MJ/kg,CP:10.5的日粮,尽量不使用稻草作为奶牛产奶前期的主要粗饲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2020年18 个省份201 个规模奶牛场月度繁殖和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确定不同月份下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5—6月成母牛受胎率、怀孕率开始下降,7、8月明显下降,9月仍较低,其中7—9月,2胎、3胎及以上牛只受胎率明显低于1胎(平均低4.3~5.1 个百分点);(2)1—12月后备牛怀孕率、受胎率相对稳定,6—8月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泌乳牛单产在6月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50~0.90 kg,泌乳牛峰值产量在6月之后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经产牛下降幅度较大,头胎牛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为减少奶牛受不同月份热应激影响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建议不同地区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优化配种方案,改善营养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