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行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夏玉米的播种期在6月13—18日范围比较适宜,在不影响秋季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中早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应在10月5—10日,晚熟品种可在10月10日后收获。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适宜收获期,进一步探索玉米增产潜力,为"双晚"(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省农技人员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最佳收获时期应在比常规收获期晚10天,此时收获的玉米产量较高,又不影响小麦的播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最适收获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三年进行了玉米最适收获期试验和籽粒灌浆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授粉后48—5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产量最高,比按苞叶发黄时收获,晚收7—10天,可增产8—10%,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证明晚收并不耽误腾茬种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耗时间随之减少,这为玉米晚收增产创造了条件。通过对比最近五年的9月中下旬温度与常年同期温度发现,这一时期的温度升高明显。在保证充足水分供应的前提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灌浆强度,延长了玉米后期灌浆时间,增加了玉米产量。通过研究发现,本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在本地区恰当的收获时间是9月30-10月10日,此时收获能达到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显示,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平均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直播夏玉米收获期越晚产量越高,中晚熟品种曼应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6.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比2004~2008年鲁西南地区9月中下旬温度与常年同期温度发现,这一时期的温度升高明显。研究表明,本地区中晚熟夏玉米适宜的收获时间是9月底10月初,中早熟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23日左右,此时收获能达到最高产量和较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期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该品种的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穗粒数呈减少趋势;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在同一播期下,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9.
采用“3414”不完全小区试验方案,研究了土壤基础生产力不同的夏玉米田习惯施肥及平衡施肥条件下化肥的增产效果。寻找本地区的夏玉米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无论高、中、低产区,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均为2水平,即N14P4K6。本试验为指导制定本地区玉米作物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使施肥比例数量更加合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农技服务》2014,(11):63-63
<正>由于近几年推广玉米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明显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且效益较大豆有所提高,目前,太和县玉米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且产量在逐年提高。玉米面积的增加,但如何落实收获期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多年基层实践经验,浅谈夏玉米收获期的关键技术。1、适时浇水据研究,玉米亩产600—750kg,需耗水320—380M3,耗水系数530.夏玉米高产需水量:苗期占25%,拔节期25%,抽  相似文献   

11.
冯春罡  盛后财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37-2238,2405
为了确定大规模种植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的最佳收获期,利用栽植的橡胶草进行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年份、不同生长时期橡胶草的生物量、橡胶含量,计算得到单株橡胶草的橡胶产量,对比分析后,认为橡胶草的最佳收获期为生长第2年的结实期,这可为今后橡胶草大面积种植、橡胶草提取橡胶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籽粒水量与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糯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籽粒水量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玉米籽粒水量与蒸煮品质动态变化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籽粒最高水量日期的前2天是糯玉米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籽粒机收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选用熟期适宜、抗倒性好、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并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技术途径。选用以耐密抗倒伏、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为父本组配选育并通过国审的3个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以及郑单958、先玉335两大主导品种,在黄淮北部夏播区北京通州开展籽粒机收试验,设置生理成熟期(H1)及生理成熟后5(H2)、10(H3)、15(H4)、20(H5)d共5个机收籽粒收获期处理,研究并明确了收获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籽粒机收质量的影响,为黄淮北部夏播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择和适期机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参试玉米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先玉335和郑单958夏播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01、106、105、111、113 d。②H1、H2、H3、H4、H5五个不同收获期条件下,籽粒含水率平均为31.2%、29.4%、27.6%、26.0%、244%;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京农科728 [0.039%·(℃·d) -1]>MC812 [0.037%·(℃·d) -1]>MC121 [0.032%·(℃·d) -1]>先玉335 [0.031%·(℃·d) -1]>郑单958 [0.026%·(℃·d) -1]。③H1、H2、H3、H4、H5五个收获期,籽粒破碎率平均为7.4%、6.8%、6.2%、5.4%、5.0%,杂质率平均为1.2%、1.0%、0.8%、06%、0.6%,落粒率平均为3.7%、3.4%、3.3%、3.3%、3.1%;在H4收获期,早熟品种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的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达到国家机收标准,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因籽粒破碎率高不适宜机收籽粒。④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极显著正相关,落粒率与破损率和杂质率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籽粒含水率和籽粒机收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黄淮北部夏播区选择早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的品种以及适期收获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关键;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熟期早、脱水快,在黄淮北部6月15日夏播条件下生理成熟后15 d即可机收籽粒,而郑单958和先玉335熟期偏长且后期脱水相对较慢,在黄淮北部夏播区不宜机收籽粒。  相似文献   

14.
籽粒机收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选用熟期适宜、抗倒性好、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并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技术途径。选用以耐密抗倒伏、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为父本组配选育并通过国审的3个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以及郑单958、先玉335两大主导品种,在黄淮北部夏播区北京通州开展籽粒机收试验,设置生理成熟期(H1)及生理成熟后5(H2)、10(H3)、15(H4)、20(H5)d共5个机收籽粒收获期处理,研究并明确了收获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籽粒机收质量的影响,为黄淮北部夏播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择和适期机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参试玉米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先玉335和郑单958夏播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01、106、105、111、113 d。②H1、H2、H3、H4、H5五个不同收获期条件下,籽粒含水率平均为31.2%、29.4%、27.6%、26.0%、244%;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京农科728 [0.039%·(℃·d) -1]>MC812 [0.037%·(℃·d) -1]>MC121 [0.032%·(℃·d) -1]>先玉335 [0.031%·(℃·d) -1]>郑单958 [0.026%·(℃·d) -1]。③H1、H2、H3、H4、H5五个收获期,籽粒破碎率平均为7.4%、6.8%、6.2%、5.4%、5.0%,杂质率平均为1.2%、1.0%、0.8%、06%、0.6%,落粒率平均为3.7%、3.4%、3.3%、3.3%、3.1%;在H4收获期,早熟品种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的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达到国家机收标准,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因籽粒破碎率高不适宜机收籽粒。④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极显著正相关,落粒率与破损率和杂质率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籽粒含水率和籽粒机收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黄淮北部夏播区选择早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的品种以及适期收获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关键;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熟期早、脱水快,在黄淮北部6月15日夏播条件下生理成熟后15 d即可机收籽粒,而郑单958和先玉335熟期偏长且后期脱水相对较慢,在黄淮北部夏播区不宜机收籽粒。  相似文献   

15.
单粒播种玉米品种收获期和后期脱水速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研究了5个单粒播种夏玉米品种的收获期和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色层形成、果穗苞叶彻底松散时,可作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的标准。5个品种的平均日增产量为98.58~244.49 kg/hm2。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先玉335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最低,为19.85%;以登海662的后期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最大,达0.738%/d。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7~2009年河南省审定的8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1.09%/d,郑单2201最慢,为0.50%/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56%/d;郑单988最小,为0.50%/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68%/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0%/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从不同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产量方面,分析了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黄淮海地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收获期在10月10号左右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收获质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西北和东北等春播玉米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正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分析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5年累计选用了23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典型代表区河南新乡开展试验研究。2013年和2015年在收获期分别进行2次机械收获,2014年1次机械收获。收获当天测定各个品种的收获前籽粒含水率,并调查测产。机械收获后从机仓随机取一定量籽粒样品,立即测定收获后籽粒含水率,然后手工分拣样品,测定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收获后,在田间选取3个代表性样区,调查落穗损失和落粒损失。【结果】2013—2015年,籽粒破碎率共调查131个样点,结果显示,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0.80%—41.08%,籽粒破碎率变幅为4.98%—41.36%,籽粒破碎率随着籽粒含水率的提高明显升高;破碎率低于8%的有38个样点,占比29.01%,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收获的玉米籽粒能够满足破碎率8%以下的要求。机收杂质率共调查134个样点,杂质率0.37%—5.28%,杂质率低于3%的样点有107个,占比79.85%,杂质率也随着籽粒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2013—2014年,籽粒含水率低于28.27%时,杂质率能够低于3%的国家标准;2015年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虽然较高,但杂质率均在3%以下。田间损失率共调查108个样点,变幅为0.18%—2.85%(落穗率和落粒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损失率不是影响机械收获质量的限制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低于8%和3%,田间损失率也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研究还发现,籽粒含水率相近的不同品种之间,机械收获的破碎率和杂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品种固有的理化特性对机械收获质量也有影响。【结论】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籽粒含水率条件下,品种之间收获质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年际间热量等条件的不同,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动,但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播种和收获时间,以河南新乡为代表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完全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9.
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实现平衡施肥,提高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在3个试验点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推荐平衡施钾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施较不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22.61%~49.95%,氮磷钾平衡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平均增产7.06%,施用钾肥平均增产10.11%,施用硫肥没有增产效果。施用钾肥增加了植株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3.47%、5.98 kg/kg和61.22kg/kg。在豫东平原夏玉米上平衡施钾具有较好的效应,但应注意合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确定了江香薷在南昌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