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的不同配比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添加量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与微量元素添加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为100:0,原料:水为1:4.5,微量元素添加量为4.4%,尿素添加量为5%.采用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同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8.61%,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高1295.6%;粗蛋白含量由2.8%提高到32.39%,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1056.8%.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转化秸秆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秸秆转化为动物 可利用的饲料,对于解决人畜争粮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分析了秸秆的结构特点及其作为饲料的限制因素,然后详细 论述了可用于秸秆处理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重点介绍了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比较了不同发酵工艺的特点,最 后,分析了目前微生物处理秸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发秸秆饲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氨化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玉米秸秆的立体结构与木质素的屏障作用,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氨水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35℃和9d为宜,氨化后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5.38%。进一步经组合菌株固态发酵、组合菌株与加藤菌液固态发酵和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3种途径发酵,结果以二次发酵的效果最好,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由3.15%提高到24.99%,真蛋白含量由2.30%提高到20.21%。玉米秸秆经氨化处理再经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使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高,可作为饲料蛋白加以利用,因而是一种增加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纤维素降解菌、热带假丝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为协作发酵菌种进行好氧-厌氧固态发酵,利用有机氮含量和有机氮增长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与L9(4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物料质量比、硫酸铵添加量、接菌量和培养时间均影响发酵产物中有机氮含量.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首先,通过添加不同发酵剂确定最佳发酵剂为纤维素酶和酵母菌混合物;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菌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考察了发酵时间、酶菌比例、料液比和发酵温度对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酶菌混合比例8︰15,料液比1︰20,温度35℃。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达29.71%,较发酵前提高4.67倍。  相似文献   

6.
多菌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含酶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荫种混合共发酵方式,将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康氏木霉、瘤胃细菌、瘤胃酵母分步接种于用氨化法和白腐真菌前处理过的玉米秸秆上共发酵.结果表明,分步接种最佳时间为:白腐真菌接种3 d后接种康氏木霉、黑曲霉和瘤胃细菌,再发酵3 d后接种酵母,最后共发酵2 do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秸秆粉:麸皮为1:1,物料:水为1:4,(NH<,4>)<,2>SO<,4>用量为3.0%,微量元素混合液0.02%(Fe:Zn:Co:Mn=5.0:4.5:3.8:3.8),MgSO<,4>·7H<,2>O 0.02%,KH<,2>PO<,4> 0.4%,CaS04 0.4%.pH为5.5,发酵温度为30℃时,发酵8 d后,纤维素降解率为52.67%,粗蛋白含量可达29.41%,提高了3.93倍.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的二相生物转化法降解及其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相生物转化法研究了玉米秸秆的降解,并对生物转化过程中秸秆的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相生物转化玉米秸杆,有效地控制了固相(秸秆)中还原糖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降解产物——还原糖埘纤维素酶与半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作用,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卡相比传统固体发酵法提高了15%~30%,秸秆粗蛋白(SCP)含量提高1.8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霉菌产酶条件,获得较可靠的酶活性测定结果,采用两种酶活性测定方法,选用黑曲霉菌株,在配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因素试验,选出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添加物组合,最后测定发酵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加入1.8倍的水,添加磷酸二氢钾0.25%、硫酸铵1.00%~1.25%、蔗糖0.50%,可以使黑曲霉菌株产CMCase、FPase酶活性达到最高;玉米秸秆经黑曲霉菌株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1.2倍,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了34%、19%和23%左右;利用CMCase、FPase酶活性两种方法评价黑曲霉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是可行的,整个实验中从CMCase法和FPase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且FPase法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较CMCase法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源  王修俊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84-10485,10488
[目的]探究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效果。[方法]利用有效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并对发酵后玉米秸秆进行酶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温度、pH值、酶与底物比、处理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酵和酶解单独处理玉米秸秆,效果均不理想;有效微生物群可以软化秸秆,利于酶解。在温度为50℃、pH值为4.8、酶与底物比为15g/kg、处理时间为72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酶解发酵后的秸秆所得总糖有较大幅度提高,还原糖提高较小。[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饲料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茎秆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高粱茎秆在不灭菌条件下进行了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试验采用黑曲霉、白地霉组合菌株进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效果较好。培养基中的初始含水量为 6 5 % ,添加 3% CO (NH2 ) 2 ,2 % (NH4) 2 SO4,0 .1%KH2 PO4,1% [Ca(H2 PO4) 2 +Ca SO4],0 .0 5 % Mg SO4,接种量为 12 % ,在 31± 2℃的条件下 ,发酵 2 4~ 30 h,甜高粱茎秆的粗蛋白含量由 2 .0 1%提高到 2 1.43% ,其粗纤维由 12 .37%降为 2 .34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玉米茎秆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玉米茎秆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确定玉米茎秆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优条件。[结果]确定提取时间、温度、料水比在玉米茎秆多糖提取中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时间温度料水比。玉米茎秆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温度80℃,提取时间3 h,料水比1∶30 g/ml。[结论]热水浸提法提取玉米茎秆多糖效果较好,以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提取率方法可行,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微生物发酵植物单细胞蛋白质饲料(MPF)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用微生物发酵单细胞蛋白质替代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中豆粕的0%(全豆粕组,SPM 100)、50%(半豆粕组,SPM 50)、100%(MPF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组平均日增体质量分别为21.46、24.34、22.42g,料肉比分别为3.62、3.11、3.41,SPM 50组显著高于SPM 100组(P<0.05);胴体质量与活体质量的比值分别是86.24、90.06、95.31,MPF组显著高于SPM 50组和SPM 100组(P<0.05);剖检内脏器官无实质性病理病变,生理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可见,MPF饲料具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对种子的制备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黑曲霉和米曲霉瓷盘曲时,最适培养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比为3:7,料层厚度为1.5cm;在制备黑曲霉和米曲霉帘子曲时,最适培养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比为6:4,料层厚度为3cm;在发酵生产蛋白质时,最适发酵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料比为9:1,料层厚度为20cm,其发酵生产的蛋白质含量可达4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发酵制取黄粉虫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玉米、麦麸、玉米秸秆为原料,用Minit-ab(R)15.1.0.0.设计配制出13种不同的混合饲料,再以是否加青菜叶分成两组,研究混合饲料和青菜叶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饲料和青菜叶对幼虫体质量增长、幼虫历期、幼虫粗蛋白含量、幼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料5处理的幼虫体质量最大,历期也最短,饲料3处理的化蛹率最高,饲料7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饲料9处理的羽化率最高。整体上饲料7+青菜叶的饲喂效果要优于其他组,其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且对秸秆的利用率较高,养殖成本较低,各组分分别为w(麦麸)=33.33%、w(玉米)=33.33%、w(玉米秸秆)=33.33%。可见,黄粉虫的生长显著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在生产中饲料7+青菜叶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试验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试验研究了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液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英  梁凌云  徐凤英  滕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28-13429
[目的]优化玉米秸秆液化工艺。[方法]以液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的液化剂和催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工艺。[结果]EC和EC+EG的液化效果较好,液化60min时液化率就接近于踟%;EG的液化效果较差,液化100min时液化率才达到70%。以浓硫酸为催化剂,EC和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接近80%;以磷酸为催化剂二者的液化率接近50%;以浓盐酸为催化剂,EC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24%,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只有11%;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5%。较优液化工艺为添加3%催化剂在160℃下液化1.0h,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为90.56%。[结论]液化温度是影响液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催化剂用量,影响最小的是液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