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大山里放蜂,生活非常枯燥和艰苦。但是也不能老是被动的受苦,也要找点窍门,弄点乐趣,打打牙祭。有一年在山里放蜂,笔者到杨树河子大队蜂场去串门。这个蜂场位于虎林通往饶河的公路边上,客车到这里可以停车。我们蜂场的人进山、出山都要在这里等车。所以和杨树河子大队蜂场养蜂的张师傅、相  相似文献   

2.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1,41(9):44-45
(续上期)当一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中做出成绩、取得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带动周围或者与之熟悉的人加入到其中来,这就是模范效应.我不敢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干得有多出色,也不敢说在养蜂领域取得多么骄人的业绩,更不敢说自己的养蜂技术有多么精湛,但是,我发现在平淡的生活中凡是与我相熟的人对我都刮目相看,他们对我的评价按照东北话讲就是挺有...  相似文献   

3.
正(继上期)在笔者养蜂那些年里总是在山里转,不是在虎头小西山就是进完达山,尝试着捕猎山里的野味也是经常事。在那个副食品严重匮乏的年代,能弄点野味改善改善蜂场的伙食,是大家既高兴又支持的事。所以,在工作之余搞点副业成了我们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我们的副业是从捕获一只黄鼠狼开始的。1974年,蜂场刚刚建立,蜂群越冬没有蜂窖,为了不影响蜂群越冬,我们就利用抗战期间修筑的地下工事做蜂窖。这些工事就是地下的水泥山洞,地上的部分被破  相似文献   

4.
正(续上期)1974年是笔者养蜂的第一年,没想到刚开始养蜂就遇上椴树蜜绝产。那年春天外界的蜜粉很足,蜂群繁殖也不错,如果采椴树蜜,群产40~50 kg没有问题。在虎林养蜂,主要是生产蜂蜜,最大的收益就是椴树蜜的产量。这一季决定全年的收入,所以当地养蜂人都以采椴树蜜的多少作为全年收入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说要采椴树蜜,蜂群进山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当地的蜜源不好,4月份蜂群就要转到山上放养。这么早上山,椴树蜜收成的好坏不好确定。另一个是当地蜜源可以,就等椴树花开前再进山。这样椴  相似文献   

5.
<正>(续上期)在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当中,最基本的是春夏秋冬的四季管理。因为,蜂群的饲养管理内容和要求一年四季都不一样。所以,一个养蜂员必须经过春夏秋冬一年的饲养管理周期,才能把养蜂生产过程和不同时期的技术搞清楚。所以,在学习养蜂技术上,即使你再聪明,也要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学徒起码需要学习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当年我们去蜂场工作的时候,大家的年龄都在18~20岁,正是风华正茂,正当青春年华。可在那个年代,笔者却过早地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责任,完全是在苦和乐的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到蜂场的头一年,我们住在一栋破房子里。当年建的新房子没有如期建好,冬天我们只好还住在这栋破房子里。这是一栋废弃多年的3间房,四面透风,东边这屋住人,中间的屋做饭,西边的屋冬天没人住,算是个储藏室。为了取暖,中间的屋子安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18,(11):42-43
笔者自从1974年到蜂场之后,就担任蜂场场长,肩负起管人管事的责任。这个职务是个即没有权力又吃苦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那些年,在管理蜂场的工作中有过多少烦恼、辛酸、痛苦和委屈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在蜂场的那些年,由于条件艰苦来蜂场工作的青年是来去频繁,人员十分不固定。当时的小青年思想相当复杂,是是非非,矛盾和问题自然少不了。闹意见的、打架的、找对象的,一帮一派小哥们的现象和问题总是不断。笔者当时虽然是蜂场的负责人,可也是一个青年人,整天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如何能不把自己陷入这些矛盾和是非当中,而且还要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确实需要有一点智慧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20,40(1):50-51
<正>(续上期)笔者离开蜂场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给了我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1980年5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黑政办发(1980) 85号《关于将饶河、虎林、宝清三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通知》的文件。这个文件的下发,使黑龙江省养蜂业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改变。也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才让我走出了大山。当年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下发之后,督办落实文件的力度挺大。1980年6月下旬的一  相似文献   

10.
正(续上期)20世纪70年代,虎头这个地方没有多少居民,虽然紧靠乌苏里江江边,也基本上没有游人。如果有人就是当地的妇女在江边洗衣服,如果再有人就是老头、老太太用小渔网捕小鱼。虎头的居民有时间就是种菜地,劈柴火,干着住家过日子的正经事,没有人有闲情逸致来看风景。前江边没有多少人,东江边除了原先虎头渔场建的养貂场那个山坡上有几户职工住在那里外,平时在东江边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江边非常的静,也显得  相似文献   

11.
正(续上期)1976年2月,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局和省供销社联合举办一期全省蜜蜂育种学习班,地点在牡丹江农校。本次学习班虎林市分配了2个名额,其中供销社系统和农业科系统各有1个名额。供销社系统的这个名额就派笔者去,另外一个名额是虎林月牙良种场蜂场的孙学增。这一期学习班,为期15天,参加学习的学员有七八十人。举办的地点在牡丹江农校,该校隶属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局的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韩  相似文献   

12.
正(续上期)在黑龙江,当地人习惯把蛇称为长虫。长虫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20世纪70年代在山里放蜂,遇见长虫是经常事。如果碰到没有毒的松花蛇,我们就抓来改善一下伙食。蛇肉的味道非常鲜美,就是需要炖的时间长一些,否则就会有点不太烂。有一年在山里放蜂,助手小李在路边溜达,突然发现一条粗大的松花蛇正在过路。他自己不敢抓又怕长虫跑了,就在大道上使劲喊人。笔者听到喊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赶紧招呼人赶过去。一看是一条  相似文献   

13.
<正>(续上期)笔者1974年从事养蜂工作之后,从害怕蜜蜂到熟悉蜜蜂,从熟悉蜜蜂到热爱蜜蜂,从非常被动地去养蜂,到心甘情愿地在蜂场扎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过程。但是,从一名养蜂员成长为一名养蜂技术员,则需要更长的刻苦学习和潜心实践过程。当年从事养蜂工作时并没有想到将来还有机会考技术员,只是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学习技术是谋  相似文献   

14.
正(续上期)虎林地处边疆,开发较晚,深山老林里面的老虎、黑熊、野猪很多。在山里养蜂,而且是在完达山的深山老林里,就难免受到野兽的侵扰。就在2015年,虎林、饶河这一带还发生多起黑熊祸害蜂场的事情。虎林最严重的一家,十几箱蜜蜂都让黑熊给祸害了。当年,我们在完达山林区养蜂的时候,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谁也说不清。但是在笔者的记忆中,那次惊险的蜂场保卫战就十分精彩。那一年,我们有一个小组在山里放蜂,蜂场就放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当年在蜂场养蜂,由于养蜂员的能力和业务素质问题。导致蜂场出现过许多事故。平时如果损失只蜂王或者蜂群繁殖和发展慢一点,这些都可以原谅。但有些错误却是常识性和责任心的问题,一旦出现造成的损失将无法弥补。同时,也让你对解决这种问题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6.
正(续上期)冬天挺难熬,但过起来也挺快。转过年,笔者到蜂场就是第2年了。经过1年的锻炼,成长了许多,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公司在蜂群入窖后不久,就辞退了雇来的兰师傅,笔者也就开始担负起领导蜂场的工作。春节过后,笔者琢磨应该做一个生产计划,把今年的工作干好。1975年,按照椴树流蜜的大小年规律,应该是大年。一些老养蜂员都说:去年绝产,今年肯定不错。1974年椴树蜜绝产笔者是亲自上山看到的。按照椴树营养积累和消长的理论,我也觉得  相似文献   

17.
正(续上期)多年后,笔者在虎林市也小有名气。1997年被评为鸡西市十大优秀人才。《鸡西日报》社记者采访笔者时,其中问到一个问题:当年你在蜂场时条件那么艰苦,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当时,我也把真实的想法告诉记者:1974年去养蜜蜂是一个偶然,其实我也不甘心在蜂场干下去。但在当时,一个19岁的下乡青年,处在时刻听从党召唤的年代,又能做出什么选择呢?开始时我是被动没办法,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把养蜂看成是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没有寄托更多的希望。我觉得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干点体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19,(2):I0005-I0006
1975年的深秋,也正是大雁往南飞的季节。笔者带着6个人到一个叫黄泥河的地方去割草。由于蜂群越冬前要用干草来保温,而且数量很大,就需要专门割一次草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箱蜂需要6捆草,200箱余蜂就要1 200捆。1 200捆保温草要割且还要拉回来,这个任务在当时还是挺艰巨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续上期)1979年3月下旬,也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备解除之后,在笔者和蜂场同事们的努力抗争下,蜂场又从虎头渔场分出来,重新划归县土产公司领导。蜂场经过这次一合一分后元气大伤。蜂群损失严重,生产物资丢失的丢失,损坏的损坏。但是大家都觉得能独立分出来就好,一切可以从头再来。蜂场分出来之后,笔者也是憋了一口气,一心想把蜂场的工作干好。那一年由于越冬前蜂群群势不  相似文献   

20.
<正>当年,我们蜂场在虎林是个大蜂场。生产上分成五六个养蜂小组,在山里放蜂要占据整整一条山沟。每个组间隔4~5 km的路程,每个养蜂小组全部走一遍,最少有20~30 km。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放蜂的山沟里又不通客车,笔者来回跑这些蜂场就靠两条腿走路山路不好走,沙石路上净是小石头,非常费鞋。在山里走路,你在前面走,后面瞎眼蒙(山里一种咬人的飞虫)就跟着一大帮,拿树枝赶都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