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前的研究已明确,增大马铃薯薯块的大小和降低株距可增加密度和薯块数量,从而使马铃薯产量增加,不过薯块变小。因此,生产种薯时往往采用较大的种薯和较高的密度。可足播种量较大,尤其是两种措施共用时播量更大。高播量下增进了芽间和薯块间的竞争,因提高播量而得到的产量增益可能抵销不了种薯的额外投资效益。当诸如水分等因子限制生长时,这种竞争更为剧烈。由于茎数与种薯重量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且马铃薯块茎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来我们研究了生理活性物质和电流对植物的作用,其中也包括马铃薯。在1967年我们所拟定并建议用高压直流电的电场播前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在乌拉尔和哈萨克斯坦获得了增产,并用于当地生产。生理活性物质和播前电场处理种薯,对植株的生命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时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发生了改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多或减少,改变了光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 马铃薯同一块茎不同位置芽眼之间生理年龄的不同,则由其发育形成的植株生物学特性及农艺经济性状也应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探明这种芽位差异对植株的影响,并进一步为指导生产中正确选用种薯提供科学依据,于1992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以陇薯2号为参试材料,按采用种薯不同设5个处理:①整薯种;②顶芽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和种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薯大小对马铃薯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密度为主处理,种薯大小为副处理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供试材料为品种东农303。不同密度间,块茎数和总产有显著差异,两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善大小间,除净产量只达0.05显著水平外,其它性状均达0.01显著水平。株高、主茎数/每穴、块茎数随种薯大小的增大星线性增长,而总产、商品薯块茎数、商品薯产量、净产量随种薯大小的变化规律则只能用二次多项式来描述。采用新复极差法对各性状在不同密度及不同种薯大小下的表现作了多重比较。要想获得较高的商品薯产量及净产量,并考虑节约用种,提高繁殖倍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东农303的株行距应为30cm×70cm,种薯大小应为50~80g。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将种薯分成(20±5)g和(30±5)g两组,分别按5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70cm,株距分别为12.5、15.0、17.5、20,0和22.5cm).试验结果表明,在哈尔滨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大种薯(30±5)g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在本试验中,种薯重量为(30±5)g、株12.5和15.0cm时,获得了较高的块茎产量和较多的块茎数.通过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和种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薯大小对马铃薯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密度为主处理,种薯大小为副处理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  相似文献   

7.
在马铃薯栽培中种子的投入最昂贵。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为获得丰收需要投放大量的种薯(2.0~4.0吨/公顷)。尤其对大薯块品种情况就更严重。对这类品种可以采用种薯切块并保持单位面积种植密度比整薯高一些的方法来减少种薯的资金投入。 Shilma(1963)于秋季将种薯切块,并用0.2~0.3%的代森锰锌溶液处理几分钟后种植曾获得丰收。但他于1957~1960年间用旧品种试验表明整薯比切块的收成更好。只是对块茎  相似文献   

8.
9.
<正> 1 前言马铃薯是我市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秋马铃薯面积约60万亩.秋马铃薯是良好的春季蔬菜,又是具有优良种性的春播种薯.秋马铃薯对弥补大春粮食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马铃薯用种大小标准前人已作过很多研究,如张和鸣等(1981)、门福义等(1981)、涂文志(1982)、刘梦芸(1983),这些研究都是在同一密度下每窝播一枚不同大小的种薯进行的,且基本是春马铃薯试验,而对  相似文献   

10.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2013,(3):152-155
在防虫网棚松针腐殖土上,研究不同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探索适宜的培土次数及培土厚度。以‘宣薯2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培土次数下的脱毒薯产量、各级别脱毒薯比率、合格率、植株特性及薯皮绿化率。研究结果表明:以培土2次处理单位面积上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83粒/m2。在毕节市海拔1 450 m的网棚内松针腐殖土上繁育‘宣薯2号’原原种适宜培土2次,苗床与2次培土厚度累计为9 cm。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马铃薯原种在小垄栽培(垄距70 cm)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利用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种一代。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株距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共5个处理,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密度与植株性状(株高、主茎数和茎粗)、产量性状(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单株产量、产种量、繁殖系数、公顷产量)和经济参数(产投比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距在10~30 cm之间时,如果株高越高、主茎数越多,那么产量就越高;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结薯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高,繁殖系数和产投比逐渐增大,主茎数和产种量无显著变化;垄株距为70×3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产投比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是小垄稀植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半干旱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重量种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主茎数及块茎产量与种薯重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薯重量的增加,每穴茎数相应增加,植株表现生长旺盛,单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净产量则随种薯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50~75g种薯净产量最高,达9280.5~8031.0kg/hm2,商品薯率较高,经济效益最佳,种薯重量≥300g,净产量最低,仅3225.0kg/hm2,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半干旱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重量种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主发育,主茎数及块茎产量与种薯重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冀张薯8号在榆林地区实现优质优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冀张薯8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生育期、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栽培密度下,各处理间生育期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逐渐缩短。处理A2全生育期最长,单产最高,为24415 kg/hm2;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2产量最高,单产达21 315 kg/hm2。[结论]冀张薯8号在榆林地区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底,最佳栽培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块茎大小和覆盖物对马铃薯微型薯田间生长发育的影响贾长盛,郭雄(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10500)1前言田间栽培离体诱导微型薯是繁殖基础种薯种植材料的新途径[1~3],不久的将来必将导致世界马铃薯生产发生重大变革[4,5],田间栽培技术虽有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据Svensson(1966)报道,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每一批种薯的特性。他认为,一批之中种薯间比重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年龄。种薯的生理年龄是根据可见芽的发育程度来确定的,它能影响植株的茎数、产量和熱期。因此种薯比重对幼芽发育的影响既可改变密度和块茎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