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早在1959年,刘中衡就发表了"关于统一养蜂名词的建议"并列出了统一名词表.迄今时逾30载,不但未统一,反而更乱了,比如蜂王,仍有用"母蜂"的,有的文章,蜂王、母蜂混用.又如王浆,用蜂乳、乳浆、王液、蜂王浆、蜂皇浆者均有,江西有则电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笔者在推广科学养蜂技术中,常遇到不少的朋友询问有关蜂王的特征、产生、出房、交尾和产卵等方面的知识。现参考有关资料和根据养蜂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蜂王的特征。蜂王(母蜂)的体骼,在蜂群中是最大的,它的体长是17~20cm,比工蜂约长13~12。腹部则更长,因此其翅只能遮住腹部的一半。6只足也比工蜂长,但是没有那样粗壮。其后足上没有花粉蓝,腹部没有蜡腺。螫刺虽然尚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偶尔用它刺螫。产卵时,卵顺螫刺滑下,直立地粘着于巢房底上。腹内藏有生殖器官,于交尾后,蜂王既能产受精卵,将来孵化成蜂王或工蜂;又能产生未受…  相似文献   

3.
《蜜蜂杂志》 2 0 0 0年第 12期 6页刊登的《蜂王去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认为是 1篇严重窃取著名养蜂家杨多福老师技术的文章 ,对杨多福老师太不公平。作者文章开头所述 :“蜂王去颚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的新技术 ,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未见报道。本人自 1992年开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 ,1993年取得成功 ,解决了多王同群关键技术———蜂王去颚。”作者可曾知道 :杨多福老师早在 1972年就将这个难题彻底解决了 ,做到了 1群蜂可以有 30只母蜂 (即蜂王 )产卵。详见《数控养蜂法》讲义392页 11行的叙述 ,而且《蜜蜂杂志》在 1990年第 7期 2 3页和 19…  相似文献   

4.
程序化养蜂法是将巢脾按顺序号放进蜂王产卵控制器内供蜂王产卵的一种养蜂新方法。根据工蜂的发育期,每一只蜂王配备8个巢脾,并编上号,顺序放进蜂王产卵控制器内,供蜂王产卵。每3天更换一次,保证蜂王有足够的空巢房产卵,同时提高产卵巢脾的有效利用率。箱内子脾按卵、虫、蛹由内向外排列,管理时,只需按号检查刚封盖的子脾上有无王台,无需察看其它所有的巢脾。实验表明:程序化养蜂法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能力,可以增加蜂数、保持强群;蜂蜜产量提高24.85%,蜂王浆增产42.15%。  相似文献   

5.
“养蜂在于养王”,优质蜂王是蜂群迅速发展、维持强大群势、提高蜂群生产能力及养蜂综合效益的保证。了解、掌握及运用蜂王生物学特性中的有关数据,在蜂群管理及育种选种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管之有方、防患有策、计划有据,这对于培育优质蜂王和科学养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蜂蜂王卵巢中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产卵量只有意蜂产卵量的1/2稍多;但中蜂王产卵单重明显大于意蜂。蜂王胸高约为4.4mm,蜂王初生重平均为186.6mg,产卵蜂王重239mg,中蜂蜂王一般活4~5a(年),2a后产卵量开始下降;生产上一般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养蜂>2004年第5期27页"工蜂产卵能育王"一文认为工蜂产的卵能育王,就其所述情况分析,笔者认为那只蜂王不可能是工蜂产卵育成.  相似文献   

7.
秋季蜂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蜂群越冬和来年的养蜂生产。因此,在秋季要培育一批优良的蜂王和足够数量的健康适龄的越冬蜂;贮备足够的优质越冬饲料和一部分花粉;防止盗蜂和防治蜂螨;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的养蜂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培育优良的蜂王秋季培育的新蜂王具有产卵力强、冬季停产晚、早春产卵早的优点。因此养蜂场应在秋季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的蜂王,更换那些经过一年来产卵力已显著下降的老劣蜂王,另  相似文献   

8.
蜂王的产卵量与蜂群的群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一个产卵量高的蜂王能够維持較大的群势。长时期以来对中蜂蜂王产卵量問題还缺乏統一的認識。为了明确中蜂蜂王的产卵能力,有不少养蜂同志进行了观察。如解景戎(1948年)認为中蜂蜂王的产卵量平均一般是:每日产卵600—900粒。1955年4月在紫云英流蜜期,他对飼养在从化式蜂箱中的枣紅色  相似文献   

9.
白万明 《蜜蜂杂志》2012,32(7):31-31
在东北高寒地区养蜂,蜂群能否安全越冬,是很多养蜂人感到非常棘手的一道难题。我业余养蜂十余年,每年开春蜂群出室,总是有那么几箱蜂王被冻死,春繁时因蜂王缺失不够用而着急上火。《蜜蜂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使用蜂王产卵节制套可以控制蜂王产卵;蜂王戴上节制套后,可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在生产实践中,养蜂者总希望能够根据一些可靠的表面特征获得产卵力强的蜂王。这是因为蜂王产卵力是蜂群繁殖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育种中,许多研究者认为:蜂王的初生重可以作为鉴定蜂王品质优劣的一项指标,因为  相似文献   

11.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10,30(7):12-13
<正>孪生蜂王,顾名思义,就是2只蜂王从王台的自然形成到出房,从交尾成功到产卵,都在同一群中相安无事地行使职权。我是无意中获得一对这样的蜂王,因此自命名为"孪生蜂王",在我近40年的养蜂生涯中也是首次无意中获得。不记得在蜂书和蜂刊上以前是否有人提出过。今天我所探讨的孪生蜂王,只不过是养蜂生产中的一件趣事,写出来让大家了解。  相似文献   

12.
良种优王在现代养蜂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养蜂者所使用蜂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健康、优质的产卵王应色泽鲜艳 ,体大 ,活泼 ,行动稳健 ,单王能维持 8~ 10张以上子脾。但在生产实践中 ,无论是养蜂生产者还是蜂业科技工作者经常会发现 ,部分蜂王在产卵能力、维持群势能力等方面并不十分理想。本文从养蜂“三要素”即蜂群、气候、蜜源三方面对影响蜂王质量的因素作一浅显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光照等方面 ,其中温度是影响蜂王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它对蜂王自身发育、雄蜂发育、蜂王交尾、精子转…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蜂蜜质量,养蜂工作者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科学养蜂,生产专业化。目前我国的养蜂是以大转地为主,搞综合生产。蜂王和工蜂都得不到休息,甚至由于转运时伤热,造成整群死亡,蜂王产卵力下降,工蜂寿命缩短。过去一只蜂王可用2~3年,而现在春季培育的蜂王到秋季就需进行更换,给蜂场带来很重的育王任务。工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同品种蜂王或同一蜂王的后代,一般总是体形较粗大的新王产卵量较高,体形细小的产卵量略低。这是体形粗大的蜂王卵巢管根数较多之故。有关专家作过解剖比较后证实:蜂王初生重越大,卵巢管数量越多。养蜂者也有体会,故都选初生体形较大的处女王留用。 可是,一些体形并不粗大,只是腹部较长的蜂王,产卵并不比体形粗大的王差,有的产卵速度还稍快一些。 春季蜜源期正是蜂王产卵高峰,有适合产卵的……  相似文献   

15.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 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峰王产卵早,繁殖新蜂快,这样在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提高采蜜能力。 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  相似文献   

16.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蜂王培育的生物学解释蜂王是蜂群中最重要的个体,也是唯一可以生育工蜂的个体。它几乎是作为一个产卵机器而存在,蜜粉源充足时每天可产卵1500~2000粒,高峰时甚至更多,超过自身体重,一生累计产卵100多万粒。健康蜂王的寿命长达7年,甚至更久,但在实际养蜂生产中,蜂王寿命常会受到蜂群状况、病虫害、农药等影响而缩短。  相似文献   

18.
金汤东  罗建能 《蜜蜂杂志》2009,29(10):18-18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养蜂者为了提高蜂群的生产力,通常每年都要集中给蜂群更换蜂王1~2次,即用新培育的蜂王(新王)取代蜂群中产卵王(老王).这样一来,各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老王被集中淘汰和废弃.其实,在这些老蜂王中,大部分王龄不超过1年,仍具有较强的产卵力和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继训 《中国蜂业》2006,57(4):23-23
笔者在多年养蜂实践当中,感到快速繁蜂是养蜂生产的关键。由于蜂王产卵量是有限的,1只蜂王在产卵盛期平均累计产7~8张整蛹脾后,产卵量就开始下降,所以应该及时将大群中的老王带蜂调出另行繁殖,再把新王小群调配给老王的蜂群。这样两者繁蜂都不误。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地区无论南北一般在本地最早蜜粉源柳树开花前10天开繁即是最佳开繁日。因此,养蜂者应在排泄日至开繁日,对蜂王实行控产措施。"养蜂管理技术、饲养方法众多,其中在蜂群繁殖及生产过程中对蜂王产卵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养好蜂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笔者就谈谈这方面的话题。黑龙江地区蜂群越冬期长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