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群势越来越小 的现象很普遍,本刊 2004 年第 11 期发表了 《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的文章,其中列举了 6 条原因,本人认为都未说中要害。 读了本刊同期龚凫羌、宁守容 2 位老师写的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一文,结合饲养中蜂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中蜂与意蜂相比,中蜂是一种应激易感型的蜂种,尤其是野生的或仍饲养在老式蜂桶中等未驯化的蜂群应激易感者较多。 应激易感型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多数会发生应激性疾病。读了 2 位老师的文章,我认为更好理解中蜂改为 活框饲 养群势 越来 越小 的原 因。 文中…  相似文献   

2.
我与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老师相距甚远,根本不认识.早在十几年前,从《蜜蜂杂志》上陆续看到他的文章才引起我的特别关注,以至于每篇都要反复细心研读.1997年,他的大作《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出版发行,我即刻邮购到手,系统地精读多遍,但还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十年后我将自己的《最新养蜂技术》一书赠他一本,不久他便回赠《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给我.该书内容面广,饲养方法奇特,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也很受启发.将该书与我珍藏众多的中蜂书、刊比较,我认为此书胜出一筹,是有关中蜂书刊内容的佼佼者,已是中蜂的旗舰.  相似文献   

3.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湖北荆州的一位养蜂人,饲养意蜂已有34年了,现有98箱西蜂,从2010年9月开始,逐步转向中蜂饲养,因此,比较注意中蜂方面的信息,常看《蜜蜂杂志》上的中蜂专栏文章。自从邮购了你们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一书,我便爱不释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考证,我认为该书的价值远不止几十元,而是价值无量,读者终身受益。在此,首先要感谢二位老师撰写的经典著作。它使我对养蜂的未来充满希望,并将激励我由西蜂逐步过渡到中蜂饲养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9,(11):30-31
读了《蜜蜂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74岁方耀斗老先生的《就尤洪坤蜂友的中蜂饲养试验谈用组合蜂箱养中蜂的使用实用价值》,第11期尤洪坤蜂友的《欢呼!中蜂组合蜂箱》二文后,我为之兴奋,为之高兴。我认为,这是2篇好文章。好在提出了一套中蜂活框饲养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 拜读了二位老师的大作真有手不释卷之感.我认为<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的问世,将使人们对中蜂的认识水平、中蜂新法饲养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尊敬的龚教授、宁老师:你们好!2009年一开年,我地的蜂事就很不顺畅,中蜂蜂病频发。但因为我运用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书中的一些措施,自己的中蜂总算是平安无恙地闯过来了。  相似文献   

7.
(接<蜜蜂杂志>2008年第11期) 龚教授:你好! 我虽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头了,但对饲养中蜂仍保持着不亚于年轻人那样狂热的特别兴趣,为此购买过不少的蜂书与蜂具.十多年来,购买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二版,也订过多种养蜂杂志,从中学到了一点养蜂方法.但是这十多年来,我的中蜂却一直没有养好过.不是得病就是群势不强,都在4脾左右,多也不过5脾蜂.由于蜂病作祟,有几年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饲养中蜂,有广阔的地方,可饲养几十群乃至成百群.而城镇居民住房只有几十平方米,容不得养成百群中蜂,且都是业余时间饲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蜂须老人"梁明泽,向他购买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凤凰这地方生态环境好、蜜源植物丰富,中蜂在此繁衍昌盛。但我们这里活框养蜂的人很少,多数还是土法饲养,分区养的更少。我自幼喜爱蜜蜂,成年后希望以此养家糊口。可这东西就是怪,不当回事时蛮好养,想要正经弄它时却不行了。我便开始到书店去,见养蜂书就买,读来读去发现:那些书都不是养中蜂的,上面介绍的技术用到中蜂上,反而不如原来的桶养、谷仓中的野生蜂。所以我不再相信书上的知识,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同时,也爱看《蜜蜂杂志》上的文章,并及时运用。直到读了龚、宁二位老师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简称《原理》)书,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我和另外几位蜂友都是你们研究成果与技术的试用者,因而也成为受益者。其中的刘孝高老师可谓独具慧眼,他是我们之中最早接触到《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人,并且身体力行地运用你们的新理论与新技术,蜂养得可好呢!他不仅毫无独享其成之  相似文献   

11.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1,(12):16-16
中蜂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 1块瑰丽的国宝。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使一些初养中蜂或根本未养中蜂的人对中蜂产生误解。笔者养中蜂多年 ,中蜂年年为笔者送益 ,在这里笔者要为中蜂说几句公道话。1 中蜂不仅适应山区饲养 ,更适应平原丘陵地区饲养笔者与一外省蜂友谈蜂 ,他问我养的什么蜂种 ,我回答是 :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 ,中意蜂同场饲养。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养中蜂要搬到山上饲养 ,平地养不得 !”笔者听后觉得这位蜂友对中蜂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笔者业余养中蜂 30多年 ,由于工作调动搬家 5次 ,每次住地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区 ,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人反复读了《蜜蜂杂志》2004年第1期中《“蜂王之死”专题片与中蜂的保护》一文,深有同感。1995年的秋季,我中蜂场1km外来了1个安徽90群意蜂的转地蜂场,我三天没去看,结果蜂场全部被盗,近40群中蜂,飞逃的飞逃,死的死,伤的伤,于是连夜搬,但其他地区也有意蜂来访,最后搬到一个荒山上,到越冬期才保存了7个弱群。经过几十年中蜂和意蜂的饲养,我认为这两种蜂尽可能不要放在一起饲养,因为只要在检查中蜂群时,箱内蜜味散发出来,意蜂闻到就来光顾,一旦起盗就不可收拾。上海费起充先生认为:意蜂进中蜂退。而我认为只要有意蜂蜂场到来,中蜂就将彻底…  相似文献   

13.
兰波  龚凫羌 《蜜蜂杂志》2007,27(11):31-31
龚老师:您好! 在2007年《蜜蜂杂志》第7、8期上,看到众多蜂友对《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的评价以及你们的解答,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但由于我仅仅订了7~9期杂志,因此不知该书的价格与邮购方法,希望你们能抽空回个信.  相似文献   

14.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反响强烈》编者荐语:《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编者细读了一遍,觉得提高很大,该书比较适合已有养中蜂的初步体验,但还缺乏理论指导的蜂友阅读,当然也是养蜂初学者不可缺少的一本教材。因为书中对中蜂的生物学习性,特别是对中蜂的某些特性做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再谈中蜂密集饲养法经过几十年中蜂活框饲养推广,一些蜂场至今连蜂脾相称都做不到。因此,笔者提出中蜂密集饲养法的概念。有关文章发表以后,有个别读者提出疑问,中蜂密集饲养后,是否浪费"蜂力",我对他们所谈"蜂力"的含义不太清楚,猜想可能指蜂群哺育力。首先,中蜂密集饲养法(指脾上蜂数多,蜂数密集)符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养蜂多年的老师傅都知道,凡是在传统蜂箱中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地大宗蜜源有所增加,这对于养蜂业是好事,尤其对不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的西蜂。于是,有些原来养中蜂的蜂友,为了能更多的生产蜂产品,改养意蜂,由于中蜂和意蜂在饲养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养几十年中蜂的付蜂友,于去年早春购得5群意蜂(每群4框足蜂),开始十几天蜂况正常,到3月1日,他来电求助,称很多工蜂爬出  相似文献   

17.
正文龙土蜂业主董文龙师傅在GN箱推出不久就尝试用这款蜂箱饲养中蜂,锲而不舍的探索、创新,取得硕果累累。其坐落于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的养蜂场被龚凫羌老师确定为GN箱饲养中蜂的南方基地,成为全国中蜂养殖的标杆蜂场。1与蜂结缘受父亲传统养殖中蜂的影响,董师傅从小就喜爱蜜蜂。七八岁时就经常做父亲的小帮手:父亲收蜂,他扶梯;父亲割蜜,他敲桶……而让他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的是福建农大一位老师撰写的《茶花赋》(注:  相似文献   

18.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辛苦了,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我是一位退休职工,已近70岁。我对蜜蜂很感兴趣,在自家门口用高窄式蜂箱,定地饲养了30群中蜂。我是《蜜蜂杂志》的长期订阅者,也邮购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一书,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谓受益匪浅。但尚有件难事长期困扰未得其解,那就是盗蜂。浙江兰溪市靠养意蜂谋生者不少,他们绝大多数时间在外追花夺蜜。但在每年九十月份,带着意蜂返  相似文献   

19.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在您处邮购的第二版《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早已收到。当时因没有其他特殊事情,也就没有及时给你们复信,希谅!现写信告诉你们,我准备开办一个规模较大的中蜂养殖场,正在请一位养中蜂有10年、养意蜂近20年的制箱行家,定做样品蜂箱。先拟定制作100~150只,并另加制部分继箱。已经谈妥由他包工包料,我付款购买。当然,箱型规格与大构造要求必须听我的。按我们当地行话来说便是:"七分的主人,三分的匠人"。目前正在试作样箱,成功后经双方议价再大批制作。你们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我认为写得特别  相似文献   

20.
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长期以来矢志不渝、脚踏实地地研究中蜂,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以下简称<方法>)一书,为中蜂实现现代化饲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方法>可谓博大精深,非我们这篇短文所能评价.这里只能粗谈一点我们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