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定量评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基于2000~2021年的MODIS影像数据,对青海湖流域的NDVI时空变化、气候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利用NDVI格点数据开展了青海湖流域荒漠化评估及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增,其西北部集中了大部分低、中低覆盖区,中部集中了大部分中高覆盖区,东北部集中了大部分高覆盖区。近22 a来,青海湖流域NDVI整体趋好,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结果同时显示出青海湖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荒漠化,面积为2 247 km2(截止2021年),占整个流域的8.86%,以轻度荒漠化为主。重度荒漠化区域位于沙岛地区,轻度和中度荒漠化区域主要位于天峻地区。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09,18(4):20-23,19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完整的封闭型高原内陆盆地。在青海省来讲草地类型在流域内相对省内其他地区发育较好,特别是以芨芨草,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温性草原、高寒草原,以及以嵩草属为主的高寒草甸等草地类型,构成了流域主要的草地资源,是青海湖流域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数据,结果显示:1)2002-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植被退化面积是植被恢复面积的2倍以上。2008-2010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恶化形势有所缓解,恶化面积减少至与植被恢复面积持平。2)实施治理工程之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退化状态,甚至有恶化趋势。天峻县和共和县分别有3 415.36和2 324.57km2地区出现警戒状态,分别占当地陆地面积的25%和38%。较严重的是,海晏县有284.98km2地区的生态安全处于重度危险状态,占当地陆地面积的18%,剩余地区都处于轻度危险状态。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研究,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行性措施和改进环境治理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甘肃定西安家沟流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对人、财、物资源的输入和输出的分析,以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体最大、纯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劳动力、畜力、社会需求和饲料需求的约束之下,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后,农、林、牧用地比例由原来的6.5∶3.1∶0.4调整为1.7∶4.8∶3.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 Costanza等人和国内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草甸类、草原类、灌丛类、沼泽类草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荒漠类草地面积大幅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研究时段内,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年总价值减少8.93亿元,年均减少0.23亿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 16 d合成EVI 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中旬进入枯黄期,生长季长度在100~150 d之间。植被陆续进入返青期的时间在流域整体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延迟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趋势,多高山分布区域的植被进入返青期时间表现出垂直非地带性特征。植被进入枯黄期的时间与进入返青期早晚的时间在空间格局上相反,生长季长短空间格局与植被进入返青时间早晚的空间格局一致。气候变化趋势下,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返青期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枯黄期均值提前6.4 d,生长季均值缩短8.9 d。流域内植被物候除受气候因子影响外,与植被退化也有密切关系。植被生长趋于茂盛,返青期呈现延迟趋势;植被生长退化趋势,返青期呈现提前倾向。枯黄期与植被退化的关系较复杂,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季与植被退化呈现强负相关,即植被生长呈现茂盛趋势的区域,生长季缩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周边1990、2000和2010年TM影像解译及实地调查获得其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动态度指数、综合土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始终以草地、耕地为主,沙地与其他土地类型镶嵌分布。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所占比例减少6.28%;耕地与沙地总体呈增加趋势,所占比例分别增加1.92%和3.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较快,具有明显波动性。1990―2000年的综合动态度为0.92%,2000―2010年为0.42%。其中,沙地变化速度最为迅速,年均递增速度达3.23%。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大,由农牧业转变为非农牧业。气候暖干化、北缘沙地扩展、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化建设、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驱动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保护元上都遗址的必要途径,是传承草原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实际,分析了发展草产业的前景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草产业的基本思路。认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大做强草产业,树立“稳定农业、积极培育草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项目建设,构建草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呈增加趋势。为准确揭示降雨变化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温性草原CO2排放速率的影响及调控因素,本研究以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降雨处理下CO2排放特征,基于主成分和回归模型分析,解析CO2排放特征的主要调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5—8月各降雨处理下温性草原CO2基本为排放状态。5—8月五种实验处理下草地CO2平均排放速率之和的顺序为J25>Z75>CK>Z25>J75。增雨控制下CO2排放为自然对照的-3.53%~65.64%,减雨控制下CO2排放为自然对照的-33.35%~83.85%。降雨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湿度、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雨季未到时CO2排放主要靠根系呼吸,雨季来临时土壤湿度对CO2排放影响显著高于土壤温度。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将影响因子进行逐步筛选,建立与CO2排放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与各影...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在海拔3267m的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分别移植和播种禾本科、豆科植物,观测其移植成活和出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移植植物恢复植被的成功率高于种植恢复,且禾本科类优于豆科,有机肥好于无机肥,带原土处理更有利于植物成活,而利用种植方式恢复植被的难度较大,仅从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看,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土壤质地等级和养分含量远远低于环湖北岸草地等级,青海湖北岸近湖湿地自东向西土壤条件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13.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10,19(1):15-17,27
青海湖流域土地总面积29661km2,有天然草地面积213.65×104hm2,占青海湖流域总面积的70.03%。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中,要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战略,采取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玉萍  吴学明  苏旭 《青海草业》2005,14(4):16-19,23
本文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鹅绒委陵菜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于青海湖畔的鹅绒委陵菜叶绿体类囊体膜局部被破坏,部分类囊体膜解体,空泡化,甚至消失;线粒体被叶绿体所“吞噬”;叶绿体内具有数目较多、个体较大的淀粉粒。鹅绒委陵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由青海湖畔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青宁 《青海草业》2002,11(4):20-23
通过调查研究 ,阐述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6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海环湖地区天然牧草群体生长动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依据环湖地区中心的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以设计土壤潜在吸水系数、土壤潜在吸水量、降水指数和水分订正系数的为基础,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选择水分正系数对生长季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进行订正,得到气象积值,并根据数学生态学理论得出了环糊地区天然牧草群体生长动态数值模拟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德尔菲法评价环湖北岸草原生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利用德尔菲法对青海湖北岸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评价标准引用了赵有益等人发表论文<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中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分级及判别标准,德尔菲法最后评定结果为环湖北岸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度较高,生态环境较少受到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尚完整,功能尚好,一般干扰下系统可恢复,生态问题不显著,生态...  相似文献   

18.
在环湖地区对8种中药材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人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季降水量340~380mm、日照时数1416.9~1419.2h、冬季最低气温-31.0℃的条件下,柴胡、大黄、麻黄和板兰根生长良好,并能安全越冬,可以推广种植;甘草和党参受春末夏初低温的影响较大,生长缓慢,且不能越冬;藏红花不能开花,不能种植;秦艽因种子质量问题未出苗.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克氏针茅、矮嵩草、猪毛蒿等牧草返青时间呈提前趋势,克氏针茅、猪毛蒿的生育期天数有延长趋势,8月份的气象条件对各类牧草的黄枯均有影响;从产量变化趋势看,猪毛蒿产量呈减少趋势,克氏针茅、矮嵩草产量呈增加趋势,在三种牧草中,克氏针茅产量年际变化最小,猪毛蒿产量年际变化最大;上年秋季9~10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