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套袋对厚皮甜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种颜色的塑料薄膜袋和2种白色纸袋,研究了套袋对厚皮甜瓜鲁厚甜2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改善了厚皮甜瓜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单果质量和果肉硬度;除黑膜袋处理外,其他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厚皮甜瓜果实VC含量,大多数套袋处理(除蓝膜袋处理外)均可提高厚皮甜瓜果实中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套袋对厚皮甜瓜可溶性蛋白含量有降低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大;白膜袋、红膜袋和硫酸纸袋处理对改善厚皮甜瓜的风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鲁厚甜1号厚皮甜瓜开展了果实发育规律,以及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打顶节位、留瓜节位、栽培密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的3-21天鲁厚甜1号果实膨大最快,打项的适宜节位为主蔓第27节,坐瓜节位为主蔓第14节左右,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每667m21600-1800株。  相似文献   

3.
韦代杰 《长江蔬菜》2012,(12):38-40
金典2011属厚皮甜瓜品种,在宜州市大棚无土栽培条件下,其株高增长和叶片增加及果实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模式。株高增长和叶片增加最快的时期出现在定植后的第8~26天;果实横纵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其生长高峰期出现在授粉后的第4~20天。大棚重茬栽培的关键,一是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二是做好大棚的消毒,三是增施微生物菌肥,四是加强对甜瓜枯萎病和细菌性果腐病等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抗性甜瓜接种蔓枯病菌后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3种防御酶(PPO、PO、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抗病甜瓜增幅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后逐渐升高,感病甜瓜峰值出现早于抗病甜瓜;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抗病甜瓜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甜瓜。几种酶活性变化可以用于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6.
以厚皮甜瓜"玉菇"、"翠雪5号"、"夏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秋茬厚皮甜瓜品质、产量及延缓植株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留1~2个侧枝并不影响甜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性状和果实品质,反而能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较好地平衡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关系,延缓植株早衰,提高维生素和部分甜瓜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塑料大棚栽培的厚皮甜瓜品种‘翠雪5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留瓜节位对不同节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翠雪5号’在第16节位留瓜时,可溶性蛋白(Pr)含量和叶绿素(Chl)高于第13节位留瓜,丙二醛含量(MDA)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第13节位留瓜。然而,不同留瓜节位还会影响甜瓜植株衰老进程,对果实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一个品种春季栽培比秋季栽培的坐瓜节位要高2个节位左右,这样结出的瓜不仅果形好且大、产量高,糖度也高。  相似文献   

8.
节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宁毛节瓜、梅花5 号、7-2-1-4-2-1-2-2、GF-7-1-1、CK-3-4-3-2-1-3 为试材,对授粉后10、20、30、40 d4 个时期正常发育的节瓜果实鲜样中的VC、有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节瓜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鲜样的VC、有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VC 含量早期最高,之后快速下降,成熟时趋于稳定;有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
先下降后小幅回升的趋势。但不同品种间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嫁接厚皮甜瓜含糖量下降的问题,以自根厚皮甜瓜和嫁接厚皮甜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硝酸钙处理对嫁接厚皮甜瓜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对嫁接厚皮甜瓜果实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嫁接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显著增加了嫁接厚皮甜瓜果实发育后期(处理后14~42 d)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降低了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提高了肌醇半乳糖含量|0.2 %和0.8 %硝酸钙处理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可溶性糖含量,但影响程度低于0.5 %硝酸钙处理|处理21 d后,3个浓度的硝酸钙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果实中总糖含量,且0.5 %硝酸钙处理还极显著增加了淀粉含量|但与自根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和总糖含量仍未能增加至自根厚皮甜瓜水平。从果实的蔗糖代谢及半乳糖代谢相关酶来看,与嫁接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硝酸钙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果实发育中期(处理后14~28 d)酸性转化酶、碱性α- 半乳糖苷酶和果实发育中后期(处理后28~42 d)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但对于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与自根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的酸性转化酶活性未达到自根对照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幅提升,与自根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与嫁接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嫁接厚皮甜瓜果实淀粉、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其果实发育前中期的酸性转化酶、碱性α- 半乳糖苷酶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蔗糖磷酸合成酶等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0.5 %硝酸钙处理效果最佳,增加了果实发育中后期蔗糖含量,具有改善嫁接厚皮甜瓜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厚皮甜瓜新品种A69、鲁厚甜1号和A74×75成熟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不同品种厚皮甜瓜共鉴定出13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63种酯类、22种醇类、9种醛类、12种酮类和19种烯类,它们占测定芳香物质总数的91.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6.72%~87.95%,为参试甜瓜主要香气成分。(2)A69号、鲁厚甜1号和A74×75检测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类型分别为97种、40种和71种,以A69号香气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其香型与品尝口感和外观评价相一致。(3)3种厚皮甜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及厚皮甜瓜品种香型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Changes in fruit weight, total soluble solids (TSS), sugar content and postharvest ethylene production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were compared on fruit of cherimoya (Annona cherimola Mill., cv. Big Sister) pollinated at different times (early, at the beginning of April, 1995 and late, at the end of May, 1994). Fruit weight increased by growth, independently of pollination times. Changes in TSS and sugar content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pollination time. In late pollinated fruits, both TSS and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110–160 d after pollination, while neither increased with fruit growth in early pollinated fruit. Moreover, changes in TSS and sugar content after ripening depended not only on pollination time but also on the growth period. With late pollination, fruit harvested after 140 d became edible after ripening. The TSS and total sugar contents, (the sum of fructose, glucose and sucrose contents) increased to about 20° Brix and above 16%, respectively. But early pollinated fruits were not edible after ripening, since total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only to about 7%, even though they kept growing for 160 d on the tree. The maximum rate of ethylene production declin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to the ethylene peak from harvest is also reduced with growth in both cases. These change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days after pollination (r>0.9) regardless of pollination time. Comparison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uggest that temperature at pollination time and during the resting period of growth affected fruit develop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ither fruit weight nor number of days after pollination is a suitable index for harvesting time.  相似文献   

12.
沙棘中糖、酸、维生素C和SOD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章  齐洁 《果树学报》2006,23(5):763-765
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国沙棘果实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和SOD以及叶中维生素C在年生长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着色前含糖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一直下降,着色后呈上升趋势;有机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至中期一直呈增加趋势,至果实着色期后迅速下降,但中国沙棘在着色期后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成熟前才迅速下降;维生素C含量变化是中国沙棘在成熟时达到最大,成熟后迅速下降,俄蒙沙棘叶中维生素C则高于中国沙棘;SOD是先升后降,在成熟前达到最大值,成熟时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晚熟的艳丰一号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中后期,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地高于叶片,而叶片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则显著地高于果实;叶片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果实中山梨醇含量较稳定,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差异较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蔗糖在果实中持续积累,尤其是在成熟前急剧增加,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在生长前期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果糖含量与NI、SS和SDH活性及葡萄糖含量与SS和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果糖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片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PS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此认为各主要糖的合成与转化在叶片和果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尚小娇  王迪海 《园艺学报》2016,43(11):2243-2250
以陕北‘七月鲜’枣树为材料,研究不同物候期(萌芽期、展叶初期、展叶中期、全叶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细根和叶中可溶性糖、蛋白以及C、N、P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增大,细根中可溶性糖、蛋白、有机C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全N和全P含量呈降低趋势;(2)不同物候期细根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呈"W"变化趋势,叶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3)细根的有机C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展叶中期;(4)细根的全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全叶期和落叶期含量较低;(5)细根的全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持续降低,直到落叶期有所增加;(6)细根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C、N、P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细根与叶片的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榛果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种榛优良品系82-11,84-237和84-402为试材,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果仁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分析了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还原糖的含量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略有回升;蔗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果仁成熟时成为主要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总糖在果仁发育期呈下降趋势,从果仁充实期到果仁充分成熟,含量逐渐升高;淀粉的含量呈上升—下降—平稳—上升趋势;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呈明显累积趋势。果仁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后期,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果仁发育中,粗脂肪含量和氮素,磷素以及钾素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对草莓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20 mg·L-1的DA-6提高了叶片的Pn和Gs,同时还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后7-21d,20 mg·L-1的DA-6显著提高叶片的Pn、Rubisco活性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40 mg·L-1的DA-6对叶片Pn、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和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所有的DA-6处理都能提高果实的品质,其中20 mg·L-1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这表明,适当浓度的DA-6可调节草莓叶片光合能力,并最终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对鲜黄梨果实发育中糖积累及山梨醇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山梨醇和淀粉为主,后期以积累果糖为主。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和山梨醇氧化酶在果实发育早中期活性逐渐增高,后期活性降低,但较前期高,两者共同对山梨醇的转化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高代自交系137-h华北型黄瓜为试材,探讨了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千粒质量先增长后降低,在32~35d达到最高峰;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增长后降低,而果肉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并且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峰值较果肉中出现的稍晚;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持续降低,脱氢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增长,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中‘春捷’桃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爽  高东升  李忠勇 《园艺学报》2006,33(6):1307-1309
 以设施栽培中‘春捷’桃为试材, 研究了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 酸性转化酶(A I) 、中性转化酶(N I) 、蔗糖合成酶( SS) 及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 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 中后期, 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发育过程中, 蔗糖持续积累, 尤其在成熟期急剧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呈下降趋势, 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A I、N 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最强, 之后迅速下降, 中后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SS在果实发育前期分解方向活性很强, 后期以合成方向为主, 并在果实成熟期保持较高水平;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SPS活性呈上升趋势, 但上升幅度较小。葡萄糖含量与A I、N I、SS-h活性显著正相关; 果糖含量与A I、SS-h显著正相关; 蔗糖含量与SS-s活性显著正相关, 与SPS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