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协调与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选取回族乡村社区—张家川县南川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生活等方面变迁作为切入口,通过对南川村社区变迁的利弊分析,探索民族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建设和谐民族社区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中极富乡村气息的文化对延续乡村的历史命脉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乡村文化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在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变迁理论与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阐述,结合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运用SPSS处理数据后,采用Co Plot方法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文化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核心文化3个层面的变迁的实际感知、期望与差异。进而研究旅游空间主体在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相互关系,探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空间生产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作为非城市化地区,不仅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资源,而且作为社会、经济和景观的综合载体,总体上经历了发展、稳定、转型的过程。鉴于当前现状,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应对农村地区衰落采取的相关措施,分析了“阿者科计划”、云南香格里拉雨崩村社区、印度尼西亚庞邦村、塞尔维亚兹拉库萨村、格鲁吉亚乡村旅游的具体举措。根据案例研究中的异同点,提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地区,也在积极地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以浙江省苍南县埔坪村为例,介绍了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特点,对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进行SWOT分析,由此找出了埔坪村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行政村级的乡村社区经济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乡村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历史变迁进行审视的基础上,基于长期的跟踪研究和深入调研,分析了福建乡村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福建乡村社区经济合作组织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S村为例,分析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中构建乡村凝聚力主导力量的变化,探讨作为乡村内部自生民间文化的村庙文化复兴对于乡村凝聚力再造的现代层面的意义。在乡村凝聚力的再造中,S村的村庙文化复兴对于该村的社会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为其提供信任基础、秩序规范以及网络纽带的积极意义。村庙文化复兴再造S村的凝聚力效果显著,对其他乡村凝聚力的再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农村的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村治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县政绅治”模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主导下的“政社合一”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政府治理下的“乡政村治”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极速变迁,乡村社会治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治理困境。面对乡村社会新的治理困境,探索一种多主体协商参与的合作共治模式成为我国乡村治理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振兴乡村产业的落脚点在村(社区),加快推进村域乡村产业兴旺,可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通过梳理湖南村域总体发展特点、村域产业生产要素现状特点以及村域乡村产业产出情况,分析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融资乏力,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金融支撑和科技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市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经济空间,历史悠久的乡村集市随着社会的变迁已然发生了改变。以胶东某乡镇的几个集市为例,就当前胶东乡村集市的现状与依旧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集市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空间,乡村集市的存在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白县八道沟镇南川村,街道宽阔干净,路旁草木葱荣,红瓦新房整齐划一,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尽展眼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项目,有养獭兔的,有加工地瓜干的,有在村办企业上班的……村民的生活富裕幸福。然而,2001年以前,南川村路是土路,房是泥草房,村民喝不上自来水,看不上有线电视,本村姑娘争相外嫁,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时任村书记的闵玉发在村里算个能人,自己有辆小吉普,经常帮村里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农村社区与现代的农村社区,传统的城市社区与现代的城市社区的差异性;分析了现代乡村社区发生的巨大历史变迁:指出了科技、观念、组织和制度等是城乡社区变迁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伟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加速,我国"淘宝村"呈井喷之势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农村社区嵌入型创业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形成了具有集聚效应和交易规模的"淘宝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淘宝村"社区嵌入型创业仍面临品牌化标准化意识缺乏、相应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重点关注品牌化建设,紧抓农村基础社会建设以及弥补农村社区嵌入型创业人才缺口,从而有效发挥"淘宝村"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化的视角和洛阳栾川代表性乡村旅游景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由于乡村旅游服务以及与旅游者文化交流的内外因素,乡村旅游加速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的文化变迁过程,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文化呈现出向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趋势,生产文化由传统农耕文化向旅游服务文化转型,传统农耕向以旅游为中心的多元化职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周乡村是孙铁铺镇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近年来,周乡村三委班子率领全村干部群众,勇当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使一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周乡村位于孙铁铺镇西部3.5千米。近年来,为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周乡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村三委班子的重点工作,聘请权威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高标准长远规划:计划到2025年新建农民新居1 000户,社区人口达到5 000人;完成拆旧区56户,复垦耕地5.3公顷,实现了拆旧建新在用地上占补平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周乡村是孙铁铺镇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近年来,周乡村三委班子率领全村干部群众,勇当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使一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周乡村位于孙铁铺镇西部3.5千米。近年来,为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周乡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村三委班子的重点工作,聘请权威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高标准长远规划:计划到2025年新建农民新居1 000户,社区人口达到5 000人;完成拆旧区56户,复垦耕地5.3公顷,实现了拆旧建新在用地上占补平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民族地区乡的村生态环境处于一个转折期,在谋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形下,乡村生态环境振兴既是目标又是挑战。解决内源性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精细化治理代替粗糙型治理成为了民族地区乡村环境治理的一条创新路径。精细化治理以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导向,以结果作为过程取向,通过塑造精细化政府和优化治理工具等手段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振兴。  相似文献   

19.
南川过去处于一个城乡结合部,现在是重庆大都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而工业是文明经济的主导。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南川成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但作为旅游名胜区,旅游产业也是南川发展的一个目标。南川将如何打好工业旅游两张牌,实现实体经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