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院所科技产业是建设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科技产业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知识高度密集的科技型农业。这既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产业的历史使命。从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改革的实践看,院所科技产业对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理性选择,是建设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国内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状况的概述,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农业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根据中国农业目前实际情况分析,指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是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强调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并探讨了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适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农情、彰显中国智慧的鲜明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厚根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道路将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世界及中国农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得出:(1)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控制入口,节约资源、集约经营、保护生态并重的现代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2)设施农业是中国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促使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农业强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美国农业经济的稳定性,有效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然而中国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本文通过介绍、研究美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对比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归纳出中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探究加强和完善中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进而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文章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探索了中国农业可持续性的特征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叶尚忠 《吉林农业》2011,(6):4+27-4,27
中国的农业属于资源制约型农业,农业环境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业的发展被制约,中国的整个经济都将被制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农业环境形势越来越严重,甚至破坏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环境问题非常多,需要从各方面加大力度进行保护,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有效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稳定的一项重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生态农业、规模农业和科技农业上的现状,并针对具体指标比较了两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了中国现代农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借鉴加拿大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国家命运。中国农业正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农业科技支持乏力的困境。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是目前解决中国农业生产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西兰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功做法。中国应立足中国国情和农情,深化农业领域改革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与非洲有关国家以农业援外为代表的农业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中国对非洲的农业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对外援助,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对外援助历史、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中国、国际社会农业对外援助在政策、方式、资金、分布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探求出中外农业对外援助工作开展的不同特点和背后原因,在差异中比较农业对外援助成效,为中国未来开展农业对外援助工作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信息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中国提升农业和缓解“三农”窘境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从现代科技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农业科技革命对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所谓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要从中国的人口多、农业资源稀缺、传统农业厚重的国情出发;二是要从中国农业现阶段发展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4.
从长远来看 ,中国农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那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对中国农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国际比较表明 ,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际市场份额的争夺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农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必须及早采取措施 ,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文中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背景 ,论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当前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及如何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实现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本文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重点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肯定了农业机械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是中非双方农业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双方农业需求的基本出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农业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投资的互补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农业问题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实现。邓小平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他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是分两步走的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农业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他提出了四大战略举措:一是发展科学技术;二是调整农业结构;三是培育新式农民;四是推动农业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对比中美农业发现,中国农业迈入"高成本"时代,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基础竞争力逊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人工成本远高于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不及美国;中国农业土地成本也比美国高。美国农业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较高,显示美国农业生产更多倚重物质投入、农机装备、技术服务等。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根源是存在资源、劳动力、农业机械、科技短板。1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全面高于美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深度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旋律。本文基于第七届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各论坛学术交流成果,系统梳理了农业供给侧整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得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的内涵、改革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国外农业发展经验、未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政策。相对一致性的观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仅指农业结构调整,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和紧迫问题。借鉴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以增加农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减少市场干预的农业支持政策可能是中国未来农业扶持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