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设置每公顷施氮(N)0(N0)、168(N1)和276(N2)kg 3个氮素水平,每个氮素水平下设置不遮光和灌浆前期(开花后1~12 d)、中期(开花后13~24 d)、后期(开花后25~36 d)遮光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遮光,各施氮处理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内肽酶活性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N0和N1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不遮光的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不遮光的处理,其内肽酶活性在灌浆中期显著升高,有利于旗叶蛋白质的降解,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提高;但花后吸氮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降低,且显著低于N1处理。灌浆中期遮光,各施氮处理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内肽酶活性亦显著降低;恢复照光后,各施氮处理旗叶内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N2处理显著高于N1处理。灌浆后期遮光,各施氮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N0和N1处理内肽酶活性降低。N2处理的内肽酶活性显著高于不遮光的处理,其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及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1处理;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花后吸氮量和子粒蛋白质产量与N1处理无显著差异。不同遮光阶段比较,各施氮处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转移效率及转移氮素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均以灌浆前期遮光的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灌浆后期遮光的最低;花后吸氮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灌浆后期遮光的最高,灌浆中期遮光的次之,灌浆前期遮光的最低。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泰山23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利用反相高效液湘色谱(RP-HPLC)方法测定了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子粒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泰山23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 240 kg/hm2时,蛋白质各组分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 过量施氮抑制了HMW-GS合成,这是过量施氮导致强筋和中筋小麦子粒蛋白质品质变劣的原因之一。随施氮量增加,弱筋小麦宁麦9号子粒的蛋白质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加工品质变劣。增施氮肥,3个品种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清蛋白+球蛋白含量,这是施氮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子粒加工品质的主要原因。济麦20和泰山23两品种的总蛋白质含量及醇溶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强筋小麦济麦20的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HMW-GS、LMW-GS、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的比值(Glu/Gli)和HMW-GS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高于中筋小麦泰山23,这是强筋小麦济麦20加工品质形成及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泰山23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下,旗叶和子粒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表现为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SRWC)以60%~70%最高,过低(40%~50%)或过高(80%~90%)均降低NR和GS活性。旗叶蛋白酶活性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过低不利于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高,过高则前期氨基酸合成少,后期向子粒转运不彻底。子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也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子粒蛋白质积累量以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 时最高,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子粒蛋白质积累。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旗叶和子粒NR和GS活性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蛋白酶活性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旗叶和子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施氮量过多,蛋白质积累量增加幅度减小。试验表明,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节植株氮代谢,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 kg/hm2 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 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升高;继续增加施氮量子粒产量显著降低,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产量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其中2004~2005年生长季,在0~168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开花21d后的旗叶內肽酶(EP)活性、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醇溶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HMW-GS / LMW-GS比值、子粒蛋白质含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子粒产量均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继续增加施氮量至240 kg/hm2,GS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开花21 d后的EP活性、-醇溶蛋白、-醇溶蛋白、HMW-GS、LMW-GS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仍显著提高,面团稳定时间继续延长,子粒产量显著降低。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提高开花后旗叶GS活性和灌浆后期旗叶EP活性,有利于HMW-GS和LMW-GS的积累及HMW-GS/ LMW-GS比值的提高。适量施氮不仅提高了子粒灌浆所需氮源的供给能力,而且显著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扩大了单位面积库容,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氮素和光合产物在子粒中的贮存,这是适量施氮实现子粒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生理原因。本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为168~240 kg/hm2。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根系氮同化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采用田间土柱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根系氮素吸收、同化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浅层根系衰老开始的时间比深层根系早,深层根系对小麦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增施氮肥或土壤肥力高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和氮素同化关键酶的活性,延缓了根系的衰老,提高了小麦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和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形成的影响规律,以郑麦366、矮抗58和郑麦004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及其组分含量、GMP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郑麦366矮抗58郑麦004,品种间差异显著。N3处理(硝态氮∶铵态氮=50∶50)下3品种在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成熟期N4(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N5(硝态氮∶铵态氮=0∶100)蛋白质含量最低。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因氮素配施和品种不同而异,N3处理能促进3品种小麦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硝态氮处理次之,铵态氮处理最低。成熟期3品种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均以N3处理最高,N4或N5最低。为强化专用小麦的优质专用特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75∶25或硝态氮∶铵态氮=50∶50为宜,弱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硝态氮∶铵态氮=0∶100为宜。 相似文献
7.
施磷对小麦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强筋品种济麦20和弱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2类型品种小麦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在P2O5 0~135 kg /hm2范围内,施磷明显提高济麦20灌浆前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却降低山农1391旗叶NR、GS活性。强筋品种济麦20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内肽酶(EP)、羧肽酶(CP)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因施磷而提高;而弱筋品种山农1391的EP、CP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则降低。施磷使济麦20子粒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提高,球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弱筋品种山农1391子粒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因施磷而降低,清蛋白含量未见显著变化。说明小麦施磷应考虑不同品质类型品种氮代谢及子粒蛋白质含量对施磷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依据小麦子粒含硫量和N/S比值的差异,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供试的12个小麦品种分为3 组:高N/S比组、中N/S比组和低N/S比组。研究不同类型小麦氮硫积累特性及其与子粒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硫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收获指数与硫素收获指数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高N/S比组品种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或氮素收获指数,但硫素收获指数或硫素积累量相应较低;中N/S比组品种氮素收获指数高,硫素收获指数亦高;低N/S比组品种硫素积累量和硫素收获指数均较高,但氮素收获指数较低,植株体积累的氮素和硫素在子粒中分配比例的不同是品种间子粒N/S比值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N/S比组品种比较,子粒谷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比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子粒N/S比值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适宜的N/S比有利于子粒谷蛋白的积累及子粒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施氮水平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选用两个优质小麦品种烟农15号和济麦19号,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即N.0、120、240和360.kg/h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子粒发育前期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效应,但随子粒灌浆充实,这种效应逐渐削弱,到成熟期,施氮处理虽能提高子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但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明显差异。施用氮肥还能显著地提高子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尤其是子粒麦谷蛋白的含量,使子粒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提高。试验还表明,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子粒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综合分析看出,子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以及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可以作为小麦品质育种中亲本及后代材料的选择、评价和优质栽培技术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氮耦合对强筋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高肥力条件下,研究水氮耦合对小麦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组成、蛋白质质量、淀粉含量及组成和淀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氮与否,灌水均显著提高小麦子粒产量,同时显著降低子粒粗蛋白、单体蛋白及湿面筋含量;但不同灌水量间(W1、W2、W3)差异不显著。在低灌水频次(W0、W1)条件下,施氮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而高灌水频次(W2、W3),施氮的增产效应不显著。随着灌水次数增加,谷蛋白总量保持稳定,而谷蛋白组分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和谷蛋白聚合指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也呈下降趋势。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和子粒品质均因施氮(N.168.kg/hm2)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非面筋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增加幅度高于面筋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可溶性谷蛋白增加幅度高于不溶性谷蛋白,即降低了谷蛋白聚合指数。水氮对子粒的淀粉含量及其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在不施氮肥条件下,随灌水次数增加,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施氮条件下,各灌水处理(W1、W2、W3)的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W0),但各灌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灌水次数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呈下降趋势,黏度仪指标(峰值黏度、稀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均呈上升趋势。施氮在低灌水频次(W0、W1)条件下促进支链淀粉的合成,同时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高灌水频次(W2、W3)条件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氮素同化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济麦20氮素同化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9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显著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各器官氮素含量和积累量,促进籽粒单体蛋白、可溶性和不溶性谷蛋白积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可溶性和不溶性谷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改善籽粒品质;285 kg/hm2施氮量处理与195 kg/hm2施氮量处理相比,旗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单体蛋白含量及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升高,可溶性和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及占总蛋白质的比例降低,籽粒品质下降,兼顾高产和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105~19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拔节后不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和蛋白质产量的变化规律,2013-2015年,防雨棚下以矮抗58为材料,在保证足墒播种、安全越冬的基础上,研究了拔节至成熟期持续干旱(W1)、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开花至成熟期干旱(W2)和拔节至成熟期供水适宜(W3)3个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后水分调控显著影响矮抗58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特性和籽粒氮素的累积,且2个生长季规律相似。在平均值方面,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能显著提高矮抗58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W2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及其转运率较W1和W3分别提高12.0%和21.9%、2.6%和21.6%,且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W2氮素吸收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比W1提高了19.2%、21.9%和16.9%;W2蛋白质产量较W3提高了3.1%。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拔节至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开花期至成熟期为45%~55%,是矮抗58兼顾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最优水分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为目标的水分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水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旗叶功能期;开花期灌水和灌浆期灌水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提高,以春季灌3水(春5叶露尖+开花+灌浆)最高;在180kg.N/hm2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容重和穗粒数均高于270kg.N/hm2的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的含量,除球蛋白外,均以B3处理(灌春2叶露尖水和春5叶露尖水)最高;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以B4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灌浆水)最高,与B2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差异不显著;180kg.N/hm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高于270kg.N/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180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合春5叶露尖灌水和开花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950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8号”的规律性,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氮肥后移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强筋小麦施用氮肥的合理基追比模式,在山西中部麦区水地小麦田,研究了氮肥基施、拔节期追施和孕穗期追施的不同比例(10∶0∶0,7∶3∶0,7∶2∶1,6∶4∶0,6∶2∶2,5∶5∶0,5∶3∶2)对强筋小麦CA0547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追氮对强筋小麦CA0547氮素与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品质有显著的调节效应。(2)追氮能显著提高小麦拔节期后的含氮量,提高花前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促进氮素向籽粒中的累积,同时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产量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3)籽粒氮素中约有68.38%~75.18%是来自花前氮素转运,籽粒产量中约有55.12%~70.04%是来自花后干物质积累。追氮通过显著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并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4)追氮可提高籽粒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面筋指数和淀粉含量,改善谷醇比和直/支比,进而改善籽粒品质。相关分析亦表明,提高干物质花后积累量与花前氮素转运量可以改善小麦品质。(5)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施氮效果不如拔节期1次追施。综合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50kg/hm~2时,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6∶4∶0能较好的协调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施氮量对稻茬弱筋小麦籽粒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0、75、150、225、300 kg·hm-2 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处理对小麦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籽粒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灌浆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呈上升趋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下灌浆期试验点一和试验点二小麦籽粒NR活性提升了0.48%~28.26%和9.49%~23.02%、GS活性提升了7.65%~46.46%和15.97%~57.32%、GPT活性提升了18.79%~74.20%和10.31%~65.13%、GOT活性提升了-5.58%~55.23%和29.76%~66.59%。小麦灌浆期籽粒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高于225 kg·hm-2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国家弱筋小麦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区域土壤质地类型针对性氮肥施用问题,在轻壤土和黏壤土上分别设置不施氮肥,氮肥基追比3∶7,4∶6,5∶5,6∶4和7∶3处理,研究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NH_4~+-N、NO_3~--N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轻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4∶6的处理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8 265.3 kg/hm~2,27.6 kg/(hm~2·mm),34.4 kg/kg。黏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5∶5的处理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8 363.2 kg/hm~2,28.3 kg/(hm~2·mm),34.8 kg/kg。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土层含水量垂直分布变化较大,轻壤质土壤含水量在9.3%~26.2%,而黏壤质为9.7%~27.6%;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黏壤质土壤贮水量高于轻壤质。氮素追施量越多土壤表层NH_4~+-N与NO_3~--N含量越高,且随土层加深土壤NH_4~+-N与NO_3~--N含量降低,受降水影响轻壤质土壤NH_4~+-N与NO_3~--N更易于向土层深处淋溶,成熟期黏壤质各土层的NH_4~+-N和NO_3~--N含量均多于轻壤质。说明黏壤质土壤保水保氮肥能力强于轻壤质,氮肥基追比可以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给鲁中山区小麦的栽培选育及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连续2年选用鲁中山区栽培面积较广的泰农18号临麦4号和汶农5号3个优质小麦品种,设置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与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有利于小麦群体的构建,促进产量形成,3个小麦品种在N120和N240水平下的产量较N0水平分别增加0.67~2.10,0.97~2.62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对氮肥的响应度减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显著降低。品种差异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相同施氮量下,小麦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泰农18号临麦4号汶农5号,泰农18号产量最高,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和利用能力,而汶农5号对氮素最为敏感,泰农18号在N0水平下的产量较临麦4号和汶农5号分别增加15.83%~26.42%和34.50%~42.43%,在N120水平下分别增加4.97%~5.05%和12.23%~12.54%,在N240水平下分别增加4.13%~5.75%和8.49%~11.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鲁中山区小麦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泰农18号为最适宜推广小麦品种,汶农5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可为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遮光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遮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遮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耗水特性,为节水灌溉提供新途径。[方法]通过小区试验,设置不遮光(CK)、20%遮光(L_(20))、40%遮光(L_(40))、60%遮光(L60)、80%遮光(L_(80))共5个处理组,分析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遮光处理使冬小麦生育期延长,叶面积增加,但各处理间的株高无明显变化;L_(40),L60,L_(80)处理抑制了冬小麦茎、穗干物质的积累;遮光使得光合产物在茎、叶、穗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但L_(20)处理对冬小麦茎、叶、穗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无明显影响;遮光使得土面蒸发量和冬小麦的总耗水量均明显降低,且遮光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L_(20)处理的产量下降了4.23%,水分利用效率则提高了10.11%,其他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下降。[结论]L_(20)处理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起到了明显的节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