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石硫合剂防治大青枣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青枣白粉病节本增效绿色防治技术,以0.7°Be、05Be、0.3Be 3种不同波美度石硫合剂及常用杀菌剂15%三唑酮WP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7°Be石硫合剂平均防效达93.53%,防效最高,除与0.5。雎石硫合剂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处理防效有着显著...  相似文献   

2.
尤子平 《植物保护》1964,2(6):241-248
单纯使用化学药剂的影响 化学防治对动物种群的影响,一般分“暂时的效应”和“长期的效应”两种。前者常发生在植物的生长期内,最显著的,在施药后不久,被防治的对象或其他本非严重为害的种类,数量突然上升,甚至能超过未防治的区域。据Ripper(1956)统计,5,000多种害虫及螨类由于广泛使用24种化学药剂(包括滴滴涕、滴滴滴、六六六、氯丹、艾氏剂、狄氏剂、七氯、毒杀芬、E-600、E-605、硫代二苯胺、砷酸钙、氟铝酸钠、硫黄、石硫合剂、鱼藤酮、矿油乳剂、焦油乳剂等)以后,约有50种以上  相似文献   

3.
白福年 《植物保护》1986,12(4):10-11
鞍山地区大棚黄瓜一般在6月中旬发生白粉病,罹病后7天左右整棚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导致瓜秧提早落架而减产。1985年鞍山市郊千山、东鞍山、沙河等乡的旧堡、高占屯等村塑料大棚黄瓜,白粉病普遍严重。病叶率都在99%以上。 目前,国内药剂防治大都采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农抗120、百菌清、敌硫酮、代森铵、石硫合剂等药剂防治。为了进一步扩大生物药剂使用品种,1985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引进BO-10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用过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福美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防治月季白粉病,均未能控制其蔓延。1985年用0.02—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效果极为显著。喷后24小时,叶面上的白粉减少,两天后  相似文献   

5.
1992年在南宁发现由白粉菌引起的九香白粉病,且发病程度逐年加重。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膜上易萌发。病害盛发期在每年的3月至5月,用石硫合剂(0.5Be),波尔多液(1:1:100),甲基托布津(700倍)和多菌灵(500倍)进行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达100%,以石硫合剂喷酒后,病部白粉菌消失最快。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省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分析。今年我省3、4月份重点要抓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玉米丝黑穗病;水稻种传病害和油菜菌核病等。现将主要综防技术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 在我省小麦秋苗上感病带菌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后,病菌复苏,逐渐扩散蔓延为害。因此,要在病害复苏期,提早调查,当病叶开始增加时,立即施药防治,早期施药,以条锈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柑橘绿藻病在秀山县发生较普遍,个别果园发生较重。为了探索柑橘绿藻病的防治方法,秀山县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了柑橘绿藻病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石硫合剂、冰醋酸液、生石灰浸泡液对柑橘绿藻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0 d,29%石硫合剂水剂150倍液和100倍液对柑橘绿藻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8%和74.6%,生产上可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在我市每年都有发生,但各年轻重不等。1998年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达偏重至大发生,未防治田块产量损失,有部分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摸清其发病原因,采取有效防治对策,本站于1998年小麦中后期在全市29个乡镇,20...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连续偏重发生。总结了2013—2016年淮安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并从防控药剂选择、防治适期、施药次数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了适合淮安地区应用的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京郊有机梨园中国梨喀木虱越冬代成虫和1代若虫发生关键时期,以石硫合剂和苦参碱为主要防治药剂,混配一定比例的烟草浸提液,调查和分析了混配制剂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越冬代成虫,45%石硫合剂结晶与烟草浸提液2∶1混配后,药后7d防治效果由仅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的45.23%提高到67.16%;对第一代若虫,0.5%苦参碱与烟草浸提液4∶1混配后,药后7 d防治效果提高了14.23%。试验结果证明,在石硫合剂和苦参碱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烟草浸提液可提高梨喀木虱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柑桔红蜘蛛、四斑黄蜘蛛、锈壁虱、瘤壁虱、矢光蚧和红蜡蚧系柑桔的重要害虫,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枝叶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过去多用石硫合剂、松脂合剂和有机磷等进行防治,由于多年使用,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且易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枸杞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本文以430g/L戊唑醇悬浮剂为对照药剂,研究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低、中、高剂量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3个枸杞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枸杞白粉病发生初期施用后,1次药后7d防效达到65.08%以上,2次药后14d,防效可达70.55%以上,各剂量对3个枸杞品种花、果、叶均无药害反应。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枸杞白粉病发生初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以700.0~875.0mg/kg为宜,连续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d。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是我市小麦主要病害,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子。目前防治指标和防治时间不尽一致,为探讨小麦白粉病最佳用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1991年进行了白粉病分期施药试验,现将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施药时期、次数以及施药间隔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小麦扬花初期,且用药3次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间隔期以5~7 d为宜。  相似文献   

15.
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是四川西北高原冬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1965年在样板田大面积治虫工作中,推行波美0.3度石硫合剂防治麦长腿蜘蛛,效果70—75%;对于麦园蜘蛛,则用六六六粉剂防治,效果为90—95%。 鉴于六六六防治麦长腿蜘蛛无效,用石硫合剂防治,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够理想;同时花费较  相似文献   

16.
抗药性的历史节肢动物抗药性的历史记载,一般说来是从1908月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开始的。1908年Mclander在华盛顿州的Clarkston山谷观察到,常规的石硫合剂防治梨圆蚧之后其存活率很高,于是他首先提出是抗性所致。十  相似文献   

17.
唐顺洋  何松 《植物医生》1998,11(3):24-26
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一、问题的提出小麦穗期是籽粒灌浆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也是白粉病、条锈病、穗蚜多种病虫并发危害最重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赤霉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及危害性,一旦错过小麦初花期或者已出现危害才施药预防,损失就无法挽回。由于处...  相似文献   

18.
李昌炽 《植物医生》1996,9(2):24-25
粉多威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田间药效李昌炽(四川乐至县植保植检站641500)在省农牧厅植保站的安排下,我站今年在93、94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37.5%粉多威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期“一枪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效和有效剂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为我...  相似文献   

19.
徐根培 《植物保护》1966,4(1):12-12
近年来,用富民隆防治小麦赤霉病已在各地广泛开展。但是,由于防治技术比较复杂,效果常不稳定。我站于1963年开始试验,逐步明确掌握施药适期,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关键。 一、几个防治时期的试验 (一)由间出现病穗以后用药,防治效果不稳定。试验曾连续用药3次,每隔3—5天用药一次,效果只在36.45  相似文献   

20.
适期一次施药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粘虫是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一般规定的防治适期,小麦赤霉病为4月下旬,白粉病为4月中、下旬,粘虫为4月底、5月初。农户希望选择适当的时期1次施用药肥剂,兼治两病1虫,为此,在1989年我县两病1虫大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分期施用药肥的方法,对防治适期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药肥种类及施用时期 选择密度均匀、长势一致、抽穗整齐的小麦田,按每亩施用25%多菌灵150克,80%敌敌畏35毫升,尿素0.5公斤,加水40公斤,配成药肥混剂,于4月23日(扬花20%)至5月5日,隔天施药1次,共分7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8m~2分别于5月9、1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