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病情况 2006年8月20日,泗阳县遇连绵阴雨,空气闷而潮湿。高渡镇某养鸭场购进雏番鸭1600只,12日龄左右雏鸭相继出现拉稀、跛行、眼睛肿胀、流泪或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现象,在间隔不足1周的时间内,先后有800余只雏鸭发病,死亡452只,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28.3%。至9月8日来泗阳县畜牧兽医站化验。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s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VH)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对养鸭业危害极大,必须加以防治。1发病状况5月4日,岫岩县龙潭乡李某养殖场从营口市旗口镇某孵化场引进雏鸭2000只,5月6日发病,并有100只以上死亡,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动物检疫站求诊,经该站诊断为  相似文献   

3.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22日,我县一农户从临县购回小鸭200只,25日发病,至9月7日共死亡小鸭160只。通过现场及实验室综合分析,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将诊断过程介绍如下: 一、流行情况 雏鸭购回外观正常。第3天(25日)发现鸭群内有1只鸭突然死亡,以后死亡日趋增加,至病后的第16天共死亡小鸭160只。 二、临床表现 病初无任何前兆症状,在采食或放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2005年5~6月份,江苏省铜山县茅村镇先后发生了两起雏鸭病毒性肝炎,3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雏鸭1600只(共养殖3000只);27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800只(共养殖2000只)。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1988年8月×旅行社养鸭场雏鸭突然大批死亡,损失严重,经笔者诊断确定为变质饲料引起暴发型雏鸭曲霉菌病,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一、发病情况 1988年夏季该场引进雏鸭6000多只,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现大批发病,死亡200多只,病状基本相同,发病急死亡快。经实地词查,该场为省事一次性购进大批饲料,由于贮存条件不善,库底饲料已结块变质,而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份,诸暨市大唐镇一养鸭专业户8000只8日龄的雏鸭突然发病,部分雏鸭出现食欲下降和张口呼吸等症状,不到5d共死亡1900多只,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问诊、临床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临床症状发病雏鸭精神萎靡,闭目昏睡,羽毛松乱,缩颈怕冷打堆,食欲减退及至废绝,饮欲增加,随着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东陵区某饲养场引进200只1日龄雏鸭,饲喂条件适宜,雏鸭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粪便均正常。但18日龄时突然有5只雏鸭相继死亡,开始无明显症状,向后仰头、踢腿,即后全身抽搐,倒向一侧而突然死亡;第2天又有10只死亡,均呈角弓反张状。笔者对死亡鸭解剖,见肝脏肿大且有出血点,按照鸭肝炎病紧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情况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传染病。2004年9月至11月,有一水鸭养殖户在饲养水鸭的过程中,连续4批雏水鸭(每批约2000只),均从第3天开始发生急性死亡。据调查,这批雏水鸭是未经注射鸭肝炎疫苗的母鸭后代,先后出现严重的发病和死亡。第4批雏鸭是从10月1日进苗,10月4日发现小鸭突然死亡58只。禽主立刻用广谱抗菌素饮水,疫情得不到控制,到10月5日就诊时,其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48%。  相似文献   

10.
<正>鸭泰泽球虫病是由泰泽属毁灭泰泽球虫寄生在鸭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泰泽球虫病鸭和带虫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各日龄鸭对本病均易感,2~3周龄雏鸭最易感,易感鸭通过被泰泽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或用具等经口感染。1发病情况某养鸭户饲养800只雏鸭,由于种苗好,畜主技术熟练、细心照顾,鸭群一直生长良好,25日龄鸭群开始出现异常并有死亡,经过综合诊断,科学治疗,4 d后,鸭群恢复正常,死亡80只,死亡率为10%。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下的雏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将其中一起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2年1月,贵州省惠水县和平镇爬头寨养鸭专业户张某饲养的5000只23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当天死亡103只,到第6天共  相似文献   

12.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出雏后10天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个月的幼鸭,该病致死率低的10%—20%,高的可达80%,是养鸭业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成年鸭常成为带菌者。2013年1月8日,我县城东街道永洋村,有一养殖户饲养的300只12日龄的黑番鸭发生了一种以呆立、拉稀、食欲减退、病鸭眼睑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疫病,造成近百羽雏番鸭先后发病、死亡,死亡率达33%。现将诊治情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兆铨 《农家致富》2009,(17):45-45
一、发病情况 2009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养殖户王某从邻县购进1200只鸭苗饲养.15日龄时出现零星死亡.该养殖户立即用青霉素、庆大霉素饮水治疗。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相反病鸭一天比一天增多。病雏表现精神差,不食。拉肚子,临死前有角弓反张现象。该养殖场是鸭、番鸭、鹅混合饲养,而现在只有鸭生病,共饲养了2批3000只雏鸭.第1批1800只30日龄.目前一切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雏鸭在1~30日龄最易发生一种急性接触感染的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和有出血点。极个别刚孵出的雏鸭12小时就发病死亡,有的在2~3周龄或5~6周龄患病后死亡,40~60日龄鸭发病则少见。康复的鸭子终身带毒并排泄病毒,生长发育停滞。雏鸭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达50~95%。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初至9月初,梅山镇金山村养鸭专业户张家权、卫永如等11户养鸭户先后分5批从合肥板桥禽苗大市场购回1.4万只雏鸭。从购回后的3~5d开始陆续发病,抗菌素类药物预防治疗无效,造成大批死亡,发病高峰期间,户均每天死鸭40余只,截至9月5日止,11户养鸭户共计死亡鸭3500余只,占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一、流行病学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雏鸭,雏鹅亦可感染。主要是3  相似文献   

19.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 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前饲养的蛋鸭品种主要有金定鸭、康贝尔鸭、绍兴鸭及当地麻鸭。 1.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指从出壳到20日龄的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42~44克,怕冷又怕热,温度应控制在25~32℃。雏鸭聚堆时间长易挤压死亡,夜间应小群分笼休息,每笼20只。雏鸭肌胃容积小,为保证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