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霞  陈峥  刘波  朱育菁  李慧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0):2074-2082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 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 5 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 GC-MS 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 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温度为 25 ℃,萃取头为 65 μm PDMS/DVB。接着对 5 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 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 23、3、14、18 和 15 个,占各自总香气 成分的 46.38%、47.11%、47.42%、49.18%和 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 59.33%、79.35%、58.24%、 69.23%和 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 种 花色紫薇有 2 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 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 3 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 而 2 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 5 个(D-柠檬烯和 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 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 15、2、9、10 和 9 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 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芽鞘及不完全叶颜色差别鉴定特定杂交组合种子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昊伟 《杂交水稻》2002,17(4):27-27
新育成的不育系嘉浙A、中浙A等具有芽鞘及不完全叶为白色的特点,将其与芽鞘及不完全叶为紫色的父本配组,杂种F1的芽鞘及不完全叶也为紫色(紫色为显性遗传),据此在苗期可根据芽鞘及不完全叶的颜色差别鉴别出杂种中混杂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杂株。另外,苗期芽鞘为紫色的植株,移栽后茎杆亦为紫色,因此,移栽后可根据茎杆颜色差别鉴定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3.
以5种颜色糯玉米子粒为材料,测定其总花色苷含量、6种花色苷组分含量和色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深紫灰色、深红色和灰紫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淡黄色和淡黄绿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糯玉米颜色红绿度(a*值)与天竺葵色素和矮牵牛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深紫灰色糯玉米子粒中矢车菊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含量,糯玉米子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花色苷含量、矢车菊色素含量、天竺葵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含量,选育高抗氧化能力的深紫灰色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后F_2代种子产生的果穗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观察子粒颜色、溶剂提取色素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等方法研究超黑糯玉米杂交后代色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黑糯玉米杂交F_2代产生的果穗中,子粒颜色出现分离,主要表现为全黑、红黑、红色、棕黄、金黄和白色。在金黄色玉米子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的玉米子粒;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少的为白色玉米。在全黑色玉米子粒中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玉米子粒;在白色、金黄色玉米子粒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以矮牵牛为实验材料进行花色稳定性研究,以证明其花色变白原因。矮牵牛的某些品种,具有白颜色镶边的花瓣(图1)。现已证明,花瓣边缘有白色镶边是由于查尔酮合成酶(CHSA)的mRNA含量减少而导致花青素合成受阻而引起的。该文主要研究CHSA中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花色苷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茶树紫色芽叶中富含花色苷。本文综述了花色苷的代谢生理、环境影响因素、化学组分、提制技术、分析检测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特性和花粉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的种子细小、数量多,千粒重约0.053 g,每果种子数3 000粒左右;种子为不规则三角形,有深浅2种颜色,浅色与深色种子数量比约为1∶1.45。展毛野牡丹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可达64.73%;能萌发的是浅色种子,深色种子基本不萌发;光对其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在展毛野牡丹的异型雄蕊中,具有紫色花药的较长雄蕊的花粉活力要高于具有黄色花药的较短雄蕊。  相似文献   

8.
有色棉     
有色棉棉花的天然颜色有白色,栽培最多;绿色,以表型为主;红色,可能具抗虫性,遗传上对绿色呈显性,常作为对绿色群体异型杂交鉴定中的标记基因;黄色,稀有,仅作为遗传资源。通常,棉株的颜色并不决定棉铃或纤维的颜色。有色棉被人类利用的年代可朔源到公元前250...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莱白花品系与黄花品系正反交F_1、F_2及BCF_1代花瓣颜色遗传表现,正反交F_1植株花色为乳白色,呈双亲中间型。F_2代分离出白、乳白和黄色三种花瓣色类型植株,白色和乳白色花植株数(311)与黄色花植株(117)数呈3:1分离。F_1与双亲回交后代分离出两种类型花色植株。与白花亲本回交后分离出白和乳白两种花色植株;与黄色亲本回交后,分离出乳白和黄花两种花色植株,且均呈1:1分离。表明,本文所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对黄花呈不完全显性遗传。甘蓝型油菜的花瓣色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和对天敌缨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黄色板诱集的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为68.33头·板-1,紫色板最低5.28头·板-1,黄色板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色板(F=10.50,P<0.01),不同色板的诱集效果为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白色>紫色。不同色板诱集缨小蜂的数量差异极显著(F=16.82,P<0.01),黄色板诱集缨小蜂数量最多19.00头·板-1,色板引诱缨小蜂的数量为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紫色>灰色>黑色。黄色板对寄生蜂的引诱力最强,平均每板30.89头,不同色板诱集的缨小蜂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F=1.20, P>0.05)。  相似文献   

11.
非洲豆薯     
非洲豆薯(S.stenocarpa)属多年生攀缘植物,在尼日利亚(Nigeria)被作为一种一年生作物栽培.高三米多,分枝量大,多萌生于叶腋,叶互生;蝶形花科,总状花序,花轴长3~20cm不等;座果率低,花粉红色至紫兰色,旗瓣微螺旋状,呈反褶,雄蕊二枚,柱头匙形;果荚长而无毛,每个果荚长达30cm,种子25粒左右,椭圆形,种皮光滑,颜色有褐棕色斑点、白色和纯黑色几种,到成熟期每一花序有4~10个果荚.  相似文献   

12.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棉田和苜蓿地,采用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牧草盲蝽进行了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诱集效果最好,紫色粘虫板次之,蓝色、粉色、红色粘虫板诱集效果居中,黑色和白色的最差,说明牧草盲蝽对黄色趋性最强。上述研究结果对牧草盲蝽的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蒸馏水、0.8%柠檬酸提取液、60%酸性乙醇3种提取剂对油棕嫩果皮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乙醇对油棕嫩果皮花色苷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42μg/g;3种提取液在27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提取液中的组分均易溶于甲醇和丙酮;3种花色苷提取液在颜色的变化上随pH值变化一致;在日光照射和室内自然光条件下,花色苷柠檬酸提取液较为稳定,酸性乙醇提取液次之,蒸馏水提取液最差;在4~100℃的温度范围内,花色苷柠檬酸提取液较为稳定;蔗糖和葡萄糖添加量为20%时,对花色苷提取液基本无影响;花色苷柠檬酸提取液受金属离子影响较大,锌离子对花色苷提取液具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大田作物,成片的油菜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农业旅游项目的不断研发,油菜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以黄色为主的菜花正在被白色、红色、紫色等彩色菜花所丰富,花色油菜种质的创制也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家所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的不同花色油菜新种质,概述了有关油菜花色的遗传机理、进化与选择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彩花油菜育种的最新进展,并就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种棉花开花时花冠的颜色几乎都是由白色变成深黄色。例如,陆地棉属棉花品种的花冠在开花时均为乳黄色,大约到下午,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便变为粉红色。次日,花瓣变为紫色,并开始皱缩,逐渐枯萎,乃至脱落.在我们的一个用人造旱风处理棉花的试验中曾发现:花冠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均不变色,即不变红。1953年我们在自然旱风影响下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黑花生种皮花色苷组成成分的UPLC/Q-TOF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UPLC/Q-TOF技术对黑花生种皮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鉴定。黑花生种皮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 C18柱净化,Q-TOF全扫描和MS/MS扫描鉴定花色苷的种类。结果表明,黑花生种皮颜色主要由矢车菊素—接骨木二糖苷、飞燕草色素—己糖苷等7种花色苷组成。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黑花生种皮花色苷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开发富含花色苷的花生品种,提高花生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和对天敌缨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黄色板诱集的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为68.33头·板-1,紫色板最低5.28头·板-1,黄色板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色板(F=10.50,P0.01),不同色板的诱集效果为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白色紫色。不同色板诱集缨小蜂的数量差异极显著(F=16.82,P0.01),黄色板诱集缨小蜂数量最多19.00头·板-1,色板引诱缨小蜂的数量为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紫色灰色黑色。黄色板对寄生蜂的引诱力最强,平均每板30.89头,不同色板诱集的缨小蜂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F=1.20,P0.05)。  相似文献   

19.
以6个不同花色的小苍兰品种为实验材料,在量化小苍兰花色表型和初步确定花瓣色素类型的基础上,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花瓣中的花黄色素组成并比较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小苍兰花瓣中鉴定到13种黄酮及黄酮醇物质,分别为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柚皮素、黄芩素及其糖苷;槲皮素及其糖苷是小苍兰花瓣中重要的黄酮醇物质;随着小苍兰的花朵开放,花黄色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小苍兰品种中,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紫色系品种含量显著高于黄、白色系品种,尤其是‘上农红台阁’‘Red Passion’和‘Castor’,其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均表现为较高水平的积累。此外,花色表型为复色的‘Red Passion’和‘Castor’中上部与基部花瓣的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花黄色素组分的积累与小苍兰花色明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柚皮素、山萘酚及其糖苷与花色红度呈显著正相关;山萘酚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鲜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花黄色素影响小苍兰的花色呈现。  相似文献   

20.
郑清冬  汪艳  王艺  马山虎  艾叶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227-3235
为了解建兰花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理,对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进行了颜色表型分析和色素成分初步分析。结合目测分析、比色卡比色以及色差仪测色,将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分为4大色系,分别为紫红色系、红色系、黄绿色系和白色系。选择各色系的代表品种进行显色反应、类黄酮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不同花色系的建兰萼片中含有的色素成分。结果表明:白色系萼片中色素成分较为单一,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紫红色系和红色系的萼片所含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和花色素苷;黄绿色系萼片所含色素种类最多,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该试验为建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建兰花色的形成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建兰色花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