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早稻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兼论山区早籼生态育种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怀化地区早稻生长期间的气候因子与早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山区早籼新品种选育目标的确定,调整品种布局,以及产量预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生物学资料系1974—1987年我所区试中的二九青,广陆矮4号,湘矮早9号三品种的平均产量及有关性状值。气候因子系怀化 相似文献
3.
4.
豌豆优异品种产量潜力和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在不同豌豆生态区的山西(春播区),青海(春播区),湖北(秋播区)和四川(秋播区)4省,对“六五”和“七五”期间初选出的综合性状优异,具有推广利用潜力的14份豌豆种质资源,进行4试验区各2个生长季节的联合鉴定,并对其中表现突出的优异种质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潜力表现最优的综合性状优异资源86-2-7-6和G806。 相似文献
5.
Bayes准则在热带作物生态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橡胶为例,选取了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年均温度、极端温度、年降水量和台风影响次数作为环境指标,采用概率论中的贝叶准则计算了在实现一组环境因子下,其产量不同等级状态出现的条件概率,即后验概率,以此作为研究热带作物生态适应性的量度。结果表明,效果良好,与实际较为吻合,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本地区种植水稻相近的条件下,研究11个粳稻品种的适应性,并对其中10个新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作简要叙述,对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为本地区农民正确选种新品种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在新宁开展了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科玉2号、蠡玉23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幅度较大,其农艺、经济性状较优,适宜该地作春玉米栽培品种推广;洛玉1号产量较高,生育期短,日产量高,其农艺、经济性状较好,适宜该地特别是干旱地区作春玉米栽培;东单57和渝单7号产量优势明显,但应注意中、后期的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9.
1989年,作者研究了籼型两用不育系安农S—1的生态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安农S—1的播种至始穗历期及主茎总叶片数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是安农S—1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其连续全不育期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粳稻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2006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晚熟组部分品种进行了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仙S38和茂洋1号兼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桥201-2具有丰产性、稳定性和较好的适应性;辽农49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但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水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并根据超级杂交稻的生理生态特点,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条件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介绍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的内容和意义,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诱导,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存在。讨论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光照长度、光照强度及曙暮光影响、光期暗期与光质的影响,分析了温度的作用、温度影响的敏感期与温度分解因子的影响;并对现有不育系的生态类型和适应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湘南不同烤烟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烟草品种(品系)在湖南的生态适应性,2011年在衡阳常宁对NC297、NC55、NC102、KRK26、云烟99、云烟97、湘烟3号、C4288、K326(CK)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株叶型、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综合因子看,云烟99表现最好,其植株较高达90.8 cm,茎围最大达9.1 cm,节距最大达4.2 cm,有效叶较少,叶片较厚,烘烤特性好,单产较高达2867.55 kg/hm2,产值最高达53062.5元/hm2(按照当年收购价),中上等烟比例较高为90.1%;其次是云烟97、KRK26和湘烟3号;表现较差的品种是NC55和NC102,植株矮,节距短,叶片薄,下部叶烘烤素质差,经济性状差.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钾肥施用量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稻谷、稻草和总生物产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有利于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当施钾量为K2O 0~90 kg/hm2时,净收入随施钾量的提高而提高,而施钾量高于90 kg/hm2时,净收入反而降低。通过拟合钾肥用量和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当施钾量为89.8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猪粪22 500 kg/hm2的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早稻的钾肥适宜施用量范围为K2O 75~105 kg/hm2。 相似文献
17.
缺乏高品质品种是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征集了全国26个高档优质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从产量、关键品质指标、食味、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试图选出在本地区适应性良好的高档优质稻品种。结果表明,有14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关键品质指标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标准、食味分85分以上;参试品种整体平均产量为519.7 kg/667 m2;部分品种抗逆性表现良好,但占总数约50%左右的品种在抗倒伏性和在高温下的品质表现较差,部分品种对主要病害的耐性较弱。由此可见,我国已培育一批在江汉平原适应性良好的高品质水稻品种,有望在采取配套技术条件下达到水稻生产的品质和产量“双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讨晚稻秧苗遭受洪涝灾害后的补救措施,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引进了18个不同熟期晚粳品种在长沙进行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从播期来看,以6月2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5.60 t/hm2),且与6月10日和7月10日播种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从品种来看,吉粳83号、沈农265和辽星1号的产量表现较好,特别是吉粳83号,其6月25日播种的产量达7.50 t/hm2,其高产主要表现在顶3叶更长更宽和抽穗前后积累的干物质更多;各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00 ~117 d,比品种原产地减少了25 ~54 d.由此可见,在双季晚稻遭受洪涝灾害后,从中国东北三省引进适宜的早熟晚粳品种可作为湖南双季稻区晚稻生产的灾后补种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