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腐皮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giant salamander),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eanus,也称娃娃鱼(鸣叫如婴儿啼哭),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2008年4月份,四川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腐皮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大鲵体表黏液部分脱落,体表有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特别在四肢分布最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直至暴露红色的肌肉.患病大鲵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现将大鲵腐皮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生物物种的保护最近国务院己批复同意建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具有极高生物学价值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大鲵(俗名娃娃鱼)。目前;该区己有一所大鲵研究所,基本上解决了大鲵的人工繁殖难题。据了解,该保护区是全国首家保护大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成立首家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功建  相似文献   

3.
大鲵(Andri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中南各省。大鲵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对大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繁殖和养殖等方面;而有关大鲵皮肤和胃的生化研究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4.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在贵州分布甚广,遍及30多个县,乌江、清水江、氵舞阳河、芙蓉江等水域都有其踪迹[1]。2014年,我们对贵州大鲵人工驯化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发  相似文献   

5.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济价值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鲵中不断发生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大鲵体表和四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属两柄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a(Blanchard)],是我国特有的现存有尾目中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最大体长可超过1 m,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3.5亿年前与恐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食性与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的食性与饲料广东省汕头鲵联集团研究所张宝忠洪冠南王惠钦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科,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和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中,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不但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较高的药...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中。它具有分布广、个体大、生长快等生物学优势,其肉质滋补性强、药用价值独特,倍受人们关注。随着中国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成功,子二代批量生产,大鲵子代的健康养殖及其病害防治成了实践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3年来对中国大鲵子一代、子二代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贵州铜仁地区大鲵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庆平 《野生动物》1998,19(2):10-11
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由于珍贵己被联合国列为国际保护动物,在中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贵州省铜仁地区是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分布及栖息环境铜仁地区有十个县、市及特区,都有大鲵分布。分布比较集中的是55个乡镇的溪沟河流,其中以梵净山周围的江口、松桃、印江、石阡等县数量最多。大鲵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00m(30~800m较多)的溪流中或阴河溶洞的深水潭内,所处地带气候温凉湿润;植被繁茂环境阴森,水质清凉透明,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大鲵畏强光,喜阴暗,白尺隐居洞穴中。成鲵多独居;幼鲵有群集性…  相似文献   

11.
娃娃鱼的养殖重庆刘彬胥嘉寅廖霞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它们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约一岁龄左右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性成熟个体,雌性重约150g,雄性重约270g。繁殖高峰期在每年的8~9月份,雌性个体怀...  相似文献   

12.
大鲵     
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隐鲵亚目,鳃鲵科,是现存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一般体长几十厘米,最大的可达1.8m,体重可达50Kg.大鲵身体略呈扁圆柱形,皮肤光滑,多显褐色,有各种斑纹,背面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颜色较浅。头宽而扁阔,口很宽大,上、下颌上都具有细雨齿。眼很小。没有活动的眼睑。鼻孔极小,眼和鼻孔均位于头的背面,头部皮肤上疣粒显著,多数成双排列,自颈侧至体侧有明显的皮肤褶。尾部侧扁,末端钝圆。大鲵具有短的四肢前、后肢的后缘均有皮肤褶。前肢略小,具有4个指;后肢较粗大,具有5个趾,趾…  相似文献   

13.
(五)大鲵的疾病防治 1.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和幼鲵早期。可及时换水或换池,卵和幼鲵可用5~10ppm的孔雀石绿浸泡10分钟。 2.皮肤溃烂病:包括人为的受伤,互相咬伤和病菌侵入而引起皮肤溃烂。可隔离受伤大鲵,每公斤每次注射青霉素5~10万国际单位,注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同时在伤口处涂抹四环素软膏、碘酒、紫药水等。 3.消化道感染:主要是寄生在大鲵胃和肠中的线虫引起的疾病。线虫数量少时并不影响大鲵的生长。如果数量太多,尤其是消化道感染时,将会起到帮凶作用。必要时可投喂适量的驱虫药。  相似文献   

14.
泥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泥鳅发生赤皮病是由于鳅体擦伤,水质恶化,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春季发病较重。症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治疗泥鳅赤皮病,可采用外用消毒药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病学调查 大鲵大足病在汉中地区于5~10月高温期多发。11月~翌年4月低温期只有零星发生;天气状况复杂,温度骤变,易发生;成鲵及幼鲵都可发病;潜伏期可达1~6个月,温度高低有差异。如汉中川道用地下水恒温养殖,四季均有发病的。山区养殖场6~10月份多发,有极强的传染性。一个水体有一条病鲵,同水体的其它大鲵相继都会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1]。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人为破坏、过度捕捞等原因,大鲵栖息地范围严重缩小,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减少[2]。随着中国大鲵人2006  相似文献   

17.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伏牛山是大鲵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大鲵生物学特性做了专题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时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治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  相似文献   

19.
泥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泥鳅发生赤皮病是由于鳅体擦伤,水质恶化,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春季发病较重。症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  相似文献   

20.
水温是影响大鲵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大鲵受精卵孵化及稚鲵卵黄营养阶段,水温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大鲵对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造成了不同地区大鲵受精卵孵化、稚鲵培育适宜温度的不同。本文就不同水温卵黄囊吸收变化情况的对照试验,得出了天水海拔高度1430m以上地区,人工孵化受精卵、稚鲵胚后卵黄营养期的适宜水温为1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