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用2 mg/L孔雀石绿溶液药浴中华绒螯蟹1 h后,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在不同条件下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药浴后34 d时,孔雀石绿及隐性孔雀石绿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28℃条件下消除速率快于22℃;室外开放水域中的消除速率快于室内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土霉素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18±1)℃的水温条件下,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40 mg/kg体重,肝胰腺药时曲线关系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C =69.45×[e-0.005(t-0.0387)-e-8.195(t-0.038 7)].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为16 352.31μg·h/mL,药物平均驻留时间(MRTo-∞)为178.79 h,总体清除率(CL8)为0.002 45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F)为0.46 L/kg,基于末端消除相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130.71 h.与鱼类相比,土霉素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的消除速率快于冷水种,慢于温水种.在水生甲壳动物中,其消除速率也缓于其他物种.建议中华绒螯蟹给药后79.51 d后方能上市,以保证安全食用,合理推荐剂量为41.85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晓梅  李晓东  王茜  靳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7-17349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静态实验法,设置质量浓度为10、30、50μg/L的氟虫腈水溶液在中华绒螯蟹中的残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处理组分析,高质量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蟹腿中氟虫腈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高质量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身体中的含量也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对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氟虫腈的含量分析无差异性,氟虫腈富集部位的走向应该是先从腿部再到身体最后到性腺。氟虫腈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没有性别选择性,但雌性中华绒螯蟹体内富集的速度比雄性的快。此次研究可为处理相关的渔业污染事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养殖条件下,对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在(30.5±0.5)℃水温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2 mg/L呋喃西林药浴杂交鳢苗种2 d.药浴期间于0.5、1、2、4、8、12、24、48 h取样,停止药浴后于0.5、1、2、4、8、12、24、48、96、192、288、384、480、720、960、1 200、1 440、1 920、2 400、2 880 h取样,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方法测定杂交鳢肌肉中SEM的含量.结果显示,药浴期间0.5~48 h,肌肉中SEM质量分数从(32.58±2.82)μg/kg逐渐升高至(175.92±18.49)μg/kg;药浴结束后的SEM质量分数经测定于1 h达到最高,为(108.00±5.86)μg/kg;药浴结束后2~48h,苗种体内SEM质量分数维持在(53.60±4.90)~(69.21±5.71)μg/kg,48 h后显著下降,至60 d后已低于检测限0.25μg/kg.鱼体肌肉中SEM的平均消除速率为0.089μg/(kg.h).结果显示,在该试验条件下,鱼体内SEM可在60 d后代谢消除.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P>0.05);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成活率、蜕壳率均高于鲜杂鱼组;投饲频率相同时,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各组饲料转化效率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各组幼蟹的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种类和投饲频率对幼蟹体成分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鲜杂鱼组幼蟹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代谢能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配合饲料组幼蟹则与其呈相反态势;各组幼蟹的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下降,配合饲料组排粪能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适宜投饲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8.
水温25℃时,在不同给药次数、不同健康状况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口灌恩诺沙星(10 mg/k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灌药后5、10 min及0.5、1、2、4、8、12、24、48、96、168、240 h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残留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拟合房室模型。结果表明:(1)单次和多次口灌(连续口灌3 d,1次/d)条件下,单次口灌分布和消除快于多次口灌,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峰值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血淋巴、肌肉;(2)单次口灌健康的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中华绒螯蟹后,与健康蟹相比,染菌蟹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含量较低、吸收较慢,但分布和消除快,恩诺沙星在染菌蟹各组织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肌肉、血淋巴;(3)3P97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状况及不同口灌次数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的代谢规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食用江苏省中华绒螯蟹的健康风险,对江苏省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重金属镉残留进行了调查.于2018-2020年的9-10月,在江苏省采集399份中华绒螯蟹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样品中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省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镉含量范围在0.00950 mg/kg至0.83600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5100 mg/kg,99.0%的样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限量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88.5%的样品处于未污染或轻度污染水平.从采集区域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中华绒螯蟹体内镉含量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南地区没有显著差异,而苏北地区与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人群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正常消费水平下,靶标危害系数值均小于1,江苏省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溴氰菊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选择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安全质量浓度0.66μg/L,在(20±1)℃下,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浸浴,研究溴氰菊酯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富集消除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和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标准曲线在0.1~50.0μg/L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9 8,检测限为0.035μg/L。0.10μg/kg(μg/L)、10.00μg/kg(μg/L)、20.00μg/kg(μg/L)和50.00μg/kg(μg/L)添加水平下,溴氰菊酯回收率为82.63%~101.00%。各组织对溴氰菊酯的富集能力不同,其中血淋巴和鳃富集能力较强。血淋巴、肝胰腺和鳃等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同时达到峰值,达到峰值时间(T_(max))为0.5 h,峰值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C_(max))分别为2.780μg/L,0.567μg/kg和1.165μg/kg。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溴氰菊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除了选择中华绒螯蟹重要的可食组织肝胰腺作为检测对象外,还应选择血淋巴等组织进行进一步的药残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