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5):60-61
为了搞好贵州省"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特色农业产业化创新示范推广之"1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企业增效,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种植荞麦试验示范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2012年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2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晋荞麦2号产量最高,可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晋苦6号、云荞1号、川荞1号、川荞2号、吃鸽苦荞、大安苦荞、黔苦3号产量性状较差,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省右玉县研究了晋荞麦6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的分枝数、茎粗、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 964.0 kg/hm~2。生产上建议晋荞麦6号种植密度在105万~12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荞麦品种、播期、密度、施肥多因素正交旋转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设计,5因素4水平,以目前凉山州主要苦荞推广种"川荞1号、2号、3号"和地方种"依额"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密度、尿素施肥量、过磷酸钙施量的最佳组合。试验得出4个品种中川荞3号产量最高;荞麦的最适种植密度在4万~12万苗/亩之间;最适尿素施用量为2.5 kg/亩,最适过磷酸钙施用量为25 kg/亩。  相似文献   

5.
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筛选适应大同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苦荞麦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大同地区分别对‘黑丰1号’、‘六荞2号’、‘威宁3号’、‘湖南3-1’、‘西农9909’、‘六荞1号’、‘湖南1-2’、‘晋荞麦2号’、‘湖南3-2’、‘黑粒苦荞’、‘白苦荞’、‘黑苦荞’、‘苦荞’、‘黑绿荞’和‘额洛乌起’15个苦荞麦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晋荞麦2号’和‘黑苦荞’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较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靖边县是小杂粮的优生区和陕北苦荞集中产区,我县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谷黍、豆类、小米、苦荞等小杂粮的习惯,我县在全县推广苦荞高产集成技术15万亩,其中在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苦荞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4"、"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5.2万亩,拉动了周边县乡的小杂粮产业发展,使靖边县日益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9):18-19
为筛选出适宜六盘水地区种植的苦荞品种,2014~2016年对各地引进的13个(对照九江苦荞)苦荞品种(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酉苦1号、晋苦荞2号、六苦04号、苦荞1307-893和云荞2号产量分别为124.06公斤/亩、115.69公斤/亩、113.61公斤/亩、112.65公斤/亩和110.20公斤/亩,分别比对照增产19.49%、11.42%、9.42%、8.49%和6.14%,其他性状较优。初步说明,酉苦1号、晋苦荞2号、六苦04号、苦荞1307-893、云荞2号适宜六盘水市种植推广。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8.
实施的“5310”工程(五项科技新产品示范推广、10个优质品种示范推广、10项优质高效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10个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效益。2001~2002年,甘肃省农科院依托国家项目,在甘肃全省累计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740.45万亩,日光温室5.80万亩,果园68.22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 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 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品种可在平凉地区示范推广,云荞2号可作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苦荞晋荞麦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晋荞麦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30万~120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479.67kg/hm2;当密度增加到150万株/hm2时,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进行冀北承德坝上及接坝地区2015年燕麦与荞麦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燕麦品种8个,分别为坝莜13号、坝莜8号、坝莜12号、坝莜14号、坝莜10号、白燕2号、坝莜9号、坝莜3号;初步筛选出甜荞品种12个,分别为丰甜1号、通荞1号、定甜2号、榆荞4号、信农1号、赤甜1号、TQ08-06(榆荞-5)、荞杂2号、通荞2号、北早生、晋甜E09-2、改良1号;初步筛选出苦荞品种9个,分别为赤苦荞2号、赤苦荞1号、ZNQ028、云荞1号、晋苦荞6号、定引1号、黔苦5号、西苦1号、通苦荞1。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表现有待于下年度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8个苦荞参试品种在环县荞麦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定苦1号折合产量2506.7kg/hm2,较对照增产33.57%,居参试品种第1位;冀苦荞2号折合产量2306.7kg/hm2,较对照增产22.91%,居参试品种第2位;六荞2号折合产量2036.7kg/hm2,较对照增产8.53%,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苦荞1号折合产量2030.0kg/hm2,较对照增产8.17%,居参试品种第4位。这4个品种整体表现落粒性轻、抗倒伏、抗旱、抗病、产量高、抗逆性强,建议在环县苦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通化市今年重点开展农机新技术项目8项。其中,示范推广玉米机械精量播种技术97.2万亩、机械深施化肥技术65.2万亩、机械深松灭茬起垅复式作业技术40万亩、水稻机插秧盘育苗36.6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29万亩、等离子体种子磁化处理11.1万亩,全市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作业总面积400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分别召开了玉米机械精量播种、高水平水稻育插秧和水稻高光效机械栽植新技术、水稻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一轮)2019—2020年度山西省苦荞品种自主联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 1920.1kg/hm21870.1kg/hm21850.1kg/hm21800.1kg/hm2,分别比对照‘晋荞麦(苦)6号’增产16.4%、13.3%、12.1%和9.6%,且差异显著,但这4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稳系数(HSC)分别为25.1%、27.8%、32.23%和26.7%,均小于对照‘晋荞麦(苦)6号’35.54%,均比对照高产稳产,且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由此得出,‘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均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新品种,且高产稳产性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在山西苦荞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 kg/hm2和2152.5 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市于2000年在东峰镇井歧村开始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示范基地规划面积5800亩,其中水田3700亩,旱地1500亩,山地竹、果园600亩。基地内已建成股份制奶牛养殖企业1个,现有牛栏8座,奶牛580头,挤奶设备4套,青贮窑4幢,干料库房和饲养加工车间等。此外,还有沼气应用示范处理设施1个,其中沼气池300立方米,沼液灌溉管1.350米,沼液应用示范面积500亩。项目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荞麦种子发芽的适宜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量,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 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当地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晋荞麦4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3%、0.5%、0.7%、1.0%、1.5%、1.7%)EMS诱变处理不同时间(4、8、12 h),分析苦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随着 EMS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当 EMS浓度为0.3%~1.0%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EMS浓度为1.5%和1.7%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EMS处理48 h对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都没有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于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这3个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EMS 诱变苦荞的半致死的适宜浓度为1.7%,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荞麦种子发芽的适宜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量,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当地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晋荞麦4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3%、0.5%、0.7%、1.0%、1.5%、1.7%)EMS诱变处理不同时间(4、8、12 h),分析苦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随着EMS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当EMS浓度为0.3%~1.0%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EMS浓度为1.5%和1.7%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EMS处理48 h对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都没有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于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这3个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EMS诱变苦荞的半致死的适宜浓度为1.7%,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统一鉴定评价冀北坝上地区18个荞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为生产上规模化栽培示范和广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甜荞品种日本大粒荞、赤峰1号、北早生、定甜2号、丰甜1号建议继续进行试验;苦荞品种西荞1号、黔苦3号、川荞1号、苦荞04-46、黔苦5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冀北坝上地区以及同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