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巢虫,给我养中蜂带来许多麻烦,特别是春末和秋天蜂群较弱时,危害最严重,常常引起蜂群飞逃.巢虫喜欢在箱底蜡屑中生活.我想如果在箱底放上毒药定能杀死巢虫,但中蜂对毒药的气味和毒性都很敏感,不是飞逃,就是被毒死.还有就是蜂蜜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后来在杂志上看到用八角果可以驱避巢虫进蜂箱为害的报道,觉得这个办法既不污染蜂蜜又对蜜蜂无碍,立即使用.结果我从超市买回的八角果每箱放15个也没用(原文说一般放8个),巢虫都到八角果底下吐丝做窝了.  相似文献   

2.
郑大红 《蜜蜂杂志》2006,26(2):30-30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对中蜂的危害尤为严重。不少蜂友来信谈到,在中蜂饲养过程中对巢虫的防治,分别使用如八角、橘皮或某些厂家生产的“巢虫清”、“巢虫净”等,但其收效甚微。其实,不论哪种病虫害的防治都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做好预防工作,把各种病原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杀灭残留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保持常年饲养强群,是蜂群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措施,也是蜂群高产、稳产的基础。对于巢虫的防治也是如此,只有遵循以上原理再结合药物防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不是蜂箱中放入八角或使用某种药物,就对巢虫高枕无忧了。以…  相似文献   

3.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弱群。巢虫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蛀食蜂蜡,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影响蜂蜜产量,重者可致蜂群弃巢逃走。因此,在蜂群度夏期间,要做好对巢虫的防治。培养强群是防治巢虫的最好方法,巢虫主要在比较弱的蜂群发生,夏季尽量保持蜂群强壮,这样蜂群会主动驱除巢虫。  相似文献   

4.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最大凶手,养蜂者终年与巢虫作斗争。只有培育抗巢虫的蜂群,才是饲养中蜂的惟一出路。下面我谈一下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如何培育抗巢虫蜂王,供同志们参考。1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一到高温季节,蜡蛾产卵多,繁殖特别快,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非常重要。在日常蜂群管理时,控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5,(3):28-30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通常很难防治。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点,我们研制出巢虫的诱虫器、诱虫饵料,再利用诱虫器、诱虫饵料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对巢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这种方法能有效诱杀巢虫;防治组由已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经30天治愈率为76.7%,经60天治愈率为100%;预防组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仅有6.7%的蜂群较轻受害,而空白对照组也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却有36.7%的蜂群受到巢虫较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凡是养过蜂的人都知道,巢虫是寄生在蜂巢中危害蜂群的一大害虫,对中蜂的危害尤大,有些人又叫它做蜡螟或绵虫。巢虫有两种,一种叫大巢虫,另一种叫小巢虫。在蜂群中,小巢虫只在箱底取食蜡  相似文献   

8.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路径等,做到防治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造成的危害。1症状当你提手电查看蜂群,有蛾虫老往你手电光飞  相似文献   

9.
龚忠学 《蜜蜂杂志》2011,31(5):28-28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最大凶手,养蜂者终年与巢虫作斗争。只有培育抗巢虫的蜂群,才是饲养中蜂的惟一出路。下面我谈一下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如何培育抗巢虫蜂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防巢虫     
蔡呈贵 《中国蜂业》2013,(11):23-23,25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途径等,做到防、治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造成的危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巢虫是蜂群中主要的敌害之一,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危害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巢虫一般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造成蜂蛹死亡。受害的蜂群轻者出现秋衰,重者整群蜂外逃。为此,要做好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1,62(9)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量封盖子死亡。在日常蜂群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途径,从而有效控制巢虫的危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敌害.它的危害形成主要是蛀食巢脾和蜂蛹,影响蜂群发展,甚至引起蜂飞逃.冬季巢虫一般以卵的形态附着在巢脾上.因此应抓紧时机杀灭巢虫卵.  相似文献   

14.
正养中蜂,进入6月防治巢虫是一道难过的坎。土法饲养也好,活框饲养也罢,一旦巢虫上脾危害,不易根治。轻则难以养成强群,重则蜂群飞逃。近年来,我着重分析自然蜂巢,并把我的活框群组合成类似自然群形态,让中蜂群易结成团,巢虫危害大大减少。土法饲养中蜂群,是根据蜂数决定蜂巢体积,绝不会轻易露脾,蜂群一年割一次蜜,割蜜时看不到巢  相似文献   

15.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4,55(5):23-24
巢虫是养蜂业的严重害虫,各种蜜蜂(含海南排蜂)都危害,中蜂受害最重,常引起蜂群不安,弃巢飞逃;意蜂则影响繁殖,采集力减退.近年来许多蜂友反映,蜂群越来越难养,巢虫越来越多,无法可治感到头痛.笔者养蜂多年遭受巢虫肆虐,损失惨重.因此,从教训中找出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1,30(2):20-20
巢虫以蜂群巢脾内的茧衣、花粉和蜜汁为食,并在巢脾上面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危害幼虫和蛹。意蜂抗巢虫能力强,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在低温时,巢虫一般很少发生,高温时,巢虫危害严重,在每年芒种至处暑时,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巢虫是蜂群的主要敌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为害,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为害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成虫和幼虫2种。成巢虫体长3cm左右,幼巢虫2cm左右。巢虫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主要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和在巢脾上蛀食蜡  相似文献   

18.
巢虫 (蜡螟 )是令广大饲养中蜂蜂友头痛的主要虫害之一 ,它蛀食巢脾 ,损伤蛹与幼虫 ,影响蜂群的健康发展 ,严重时蜂群飞逃 ,从而造成损失。本人是位业余饲养中蜂者 ,在实践中发现 ,采用巢框不布线 ,经常换下旧巢框 ,使蜂巢内巢框 (特别是上梁 )使用期尽量不超过 4个月。几年下来 ,均未发现巢虫上脾危害。我每隔 3~ 4个月便结合取蜜 ,将摇过蜜的巢脾沿上梁削下 ,移入事先准备好的新巢框内。将巢脾吊在巢框上 (绑脾法可参照《蜜蜂杂志》1999年第 1期 16页张绪林蜂友介绍的铁皮爪绑脾法 ) ,然后小心地放还原群 ,次日检查并纠正 ,如已粘好 ,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4,(12):32-33
<正>桂中地区的来宾市素有养蜂传统,目前全市蜂群总数达到2.64万群,其中80%为中华蜜蜂。桂中地区中蜂生产的敌害有多种,比如胡蜂、蚂蚁、蟾蜍、壁虎、蟑螂和巢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最顽固、最难防范的当属巢虫,巢虫不仅影响蜂群的繁殖,严重时还会造成蜂群不安弃巢飞逃。因此,饲养中蜂防治巢虫是大问题,需高度重视,防治结合。巢虫又称蜡螟。蜡螟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  相似文献   

20.
任华 《蜜蜂杂志》2009,29(8):30-30
中蜂最怕巢虫,一旦巢虫危害严重,而又无清扫能力,蜂群会整群逃亡.因此治好巢虫则等于成功养好中蜂的一半.我在饲养中摸索了如下防治巢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